工程训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28 07:55:58刘姿冯再新赵正杰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工程

刘姿 冯再新 赵正杰

摘  要:课程思政是当前形势下发挥高校德育功能的一种重要方式。3D打印作为工程训练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其实践教学过程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 (加强课程思政能力、挖掘思政元素设计、设计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探索如何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渗透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并在实践过程中以军工文化为引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训练;3D打印;军工文化;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0-0107-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高校所有的课程教育都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工文化是全体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军工人在长期的伟大实践与不断奋勇创新、不懈艰苦奋斗中创造出来并得到普遍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黄崖洞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军工文化的具体呈现[3]。中北大学于1941年创立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作为“人民兵工第一校”,旨在为中国培养军工人才。军工文化为学校做好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源。

一、工程训练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程训练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环节,为大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教育、工业制造了解、工业文化体验,是工科院校的必修课。中北大学工程训练课程,面向全校60多个专业、5000余人,是大学生在未系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之前,对工业生产的內容、形式等进行了解的重要课程。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与其他课程相比,工程训练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整个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安全生产等贯穿始终。教师可结合中北大学特色军工文化,在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入思政教育,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进行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教师可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4]。

二、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一)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加强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开展的关键在授课教师。但是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遗余力地教学生规范地进行实践操作,而思政教育强调则较少,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效果不佳。因此,想要利用好课堂主渠道,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真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深化对实施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融入工程训练,首先教师要认清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是“立德树人”,是为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只有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教师要养成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研究,增强思政教育的自觉意识,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寻找思政教育与课程的结合点,积累思政素材。要设计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积极学习借鉴课程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还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观摩课程思政教学、调研走访兄弟院校等活动,熟练掌握思政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挖掘思政元素

依托工程训练课程开展思政教育,需要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工程训练知识,又接受了价值观的引领,真正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5]。工程训练课程包括车削、铣削、钳工、铸造、热处理、焊接、数控车削、数控铣削、特种加工、3D打印等多个实训模块,不同模块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也不完全相同。本研究以工程训练中3D打印模块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与3D打印实践内容有机融合,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

工程训练3D打印模块应坚持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内容包括安全教育、3D打印概述、三维建模、逆向工程概述、桌面级3D打印机及三维扫描仪操作、指定作品建模及打印、设计作品建模及打印、设计作品交流和实验室打扫整理9部分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背景、训练需求,教师可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例如机械类学生需进行全部内容学习,经管等人文社科类学生则只需学习安全教育、3D打印概述、桌面级3D打印机操作和实验室打扫整理4部分内容。工程训练3D打印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6]。

(三)设计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传统的工程训练课程评价体系大多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基础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缺少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观的评价。融入思政元素后,课程评价需把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态度等与操作技能水平并列到同等重要地位,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制订出更为具体和系统的评价体系。工程训练3D打印课程的评价体系就较多地融入了思政元素,例如上课出勤情况、工位整理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通过实践测评、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综合量化对学生进行考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公正、客观地考核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工程训练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应深入学习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统一[7]。

(一)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在工程训练3D打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思政元素和国家战略结合。2015年8月21日下午,中国“3D打印教父”——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在国务院的《3D打印与中国制造2025》讲座为学生介绍了3D打印。在讲解我国3D打印技术发展历程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带领的团队为例,讲述他们团队在3D研究打印技术过程中冲破艰难险阻,将我国该项技术从最初的发展落后,到现在高性能难加工大型复杂整体关键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艰辛历程。通过讲解3D打印在我国航空航天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我国3D打印技术的在国际的地位和发展水平,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和奋力赶超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8]。

在讲解三维建模过程中,教师可以“2020年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被美国禁止使用MATLAB软件”事件为例,讲述我国在自主研发科研软件领域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要脚踏实地地为国家的强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工程训练3D打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子弹加工为例讲解车削过程的减材成型,以“中北大学校徽”浇铸为例讲解铸造工程的等材制造,进而引出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3D打印蕴含着“创造、创新”思维。它对传统设计理念和机理的颠覆,革命化改变了人类制造模式。在讲解3D打印特点和应用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这门技术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创新、创造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力。在设计作品建模及打印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一件军工纪念作品,并将其打印制作出来。教师在常见军工文创作品分类介绍、军工文创作品开发注意事项介绍、产品研发报告介绍等环节,可引导学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工匠精神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9]。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突出特征是精益求精。首先工程训练的实践属性使其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具有独到的育人优势。工程训练3D打印课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在桌面级3D打印机及三维扫描仪操作过程中嚴格按规范操作、专注细致;学生在创新设计作品(军工文创)环节要不断优化作品设计方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从而磨炼他们的劳动意识,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实践卫生管理方面,每个班都要求各个学生必须进行自己工位的整理,包括工具归位整理、卫生整理(包含个人工位卫生以及整体实训场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10]。其次,通过案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3D打印工业生产中,对于过程的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都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

(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团队合作在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时代需要英雄,但更需要优秀的团队。工程训练3D打印课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指定作品建模及打印、设计作品建模及打印、设计作品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既能明确责任分工,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参与度和合作性,大家共同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探索、交流和实际操作。利用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交流的机会,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

(五)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工程训练由于其特殊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很多教学环节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安全教育在工程训练教学中尤为重要,整个工程训练课程实施三级安全教育。

首先,学生必须通过安全考试才可进入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践。其次,在3D打印课堂上,教师需结合具体实训内容强调用电安全、操作规范、着装规范等生产安全要求。通过观看安全事故图片、规范操作视频,让学生在动手前建立规范操作意识。最后,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督促学生注意安全,让学生建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素质劳动者”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四、结论

工程训练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无痕思想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1]。通过工程训练3D打印课程全程贯穿军工文化,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0).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2022-07-07]. https://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代艳丽. 论军工文化在军工类高校的育人功能[D]. 长沙:中南大学,2013.

[4] 盛英卓,兰伟,张振兴,等. 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 实验室科学,2020,23(06):225-227.

[5] 郑朝霞. 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程训练教学实践——以热处理实训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2):125-126+131.

[6] 葛新锋,栗伟周,秦涛. 分层次、多模块、开放式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0(01):68-72.

[7] 严剑刚,吴镝,刘赛. “3D 打印技术”公选实践课程教学探讨[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8,35(04):303-306.

[8] 孙春华,陈雪芳. 高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03):5-8.

[9] 任博文,董人熹,王玮.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钳工和车工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61):125-128+136.

[10] 高占凤,聂国权,张建超. 在工程训练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106-109.

[11] 杨志锋,李文芳,林金忠,等. 基于工程训练的非机类学生工程素质及劳动实践教育探讨[J]. 中国设备工程,2022(06):259-260.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山西省中北大学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项目“《工程训练》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应用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183)。

作者简介:刘姿(1990—),女,硕士,中北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研究、创新创业管理;冯再新(1968—),男,博士,中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学;赵正杰(1974—),男,博士,中北大学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工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