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轮轮 刘炳林
摘 要: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开创国防和军事现代化新局面的基础。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式陈旧、师资力量不足和综合实践载体的缺乏。针对以上问题,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是高校国防教育主阵地的深入贯彻,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的大力补充,以及优质国防军事教育平台的系统搭建。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0-0049-04
国防教育是强国之基,强军之基,因此要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提升全民的国防行为能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始终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作为战略问题看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1]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2](以下简称《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3](以下简称《大纲》)等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普及深入,增强全民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指导高校做好国防教育工作与增强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巩固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推进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必要性
(一)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大纲》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要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军事课教学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记2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112学时,记2学分”[3]。
(二)推进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国家安全形势之需要。全球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大浪高、暗流涌动,我国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我国周边的领土主权、海洋争端、民族宗教、暴力恐怖主义等矛盾问题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来看,主要存在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4]高校国防教育要牢牢把握住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风险因素显著增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在政策制度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覆盖面有待拓宽,时代特性表现不足,感召力有待加强。《意见》指出,实行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大力推动国防教育进学校,尤其是进高校,实现持续强化高校国防教育。
强军思想发展战略之需要。我国有4000多年的国防历史,经历过不堪回首的屈辱,也取得了抗敌卫国的胜利,我们从中获取的有益启示就是:强大的国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安全保障。中国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新时代中国国防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强军兴军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导。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只有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国防教育全过程,强化大学生国防观念、国防意识,才能深入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
国防教育人才培养之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也肩负着永续国防后备力量之源的责任,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现代国防不断融入现代化、信息化与科技化,国防与军事建设需要培养大量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我国正在加大高素质兵员征集力度,将大学生(研究生)的征集年龄放宽至26周岁[6]。发挥高校国防教育阵地作用,推动高校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满足国防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效推进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防教育教学方式陈旧
通过与10所普通大中专院校的军事课骨干教师访谈发现,绝大部分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军事理论课为主,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少部分高校开设“尔雅课”——以网课形式完成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学生为了学分而“刷课”。通过对某大学300名学生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产生了强烈认同,对新时代军事思想,建设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防和军队的兴趣日益浓厚,86.3%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网课形式的授课方式以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国防教育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高校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国防观念。
军事技能训练在初中、高中多以队列动作训练为主,超过80%以上的大学新生对大学军事技能训练充满期待,希望体验与初中、高中“不一样”的军训,期待能够参观军营、射击打靶、战术对抗等实践性强的军训活动。
(二)国防教育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调研发现,不少普通高校不重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設,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较弱,有些教研室仅有1人或由非军事专业、无军事知识的辅导员兼任。专兼职教师专业不对口、无编制、缺乏应有的军事素养、教学经验不足,对高校国防教育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不足,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军事课问题。作为完成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需求,教学效果不佳,保证高校国防教育的专业性、时代性,无法满足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要,无法把握国际形势变化发展大势,无法达到增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国防观念的目的。
(三)国防教育缺乏有效实践载体
开展高校国防教育是为了满足国家国防建设和育人育才的现实需要,一些普通高校仅通过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开展国防教育,缺乏有效实践载体,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理念,也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仅仅进行军事理论学习会限制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发展,从实际操作性、实用性、融入性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三、提升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用好高校国防教育主阵地
我国国防教育和现代化军事发展稳步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已由精英化的专业教育转向大众化的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抓好高校军事理论课,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是国家强化国防建设的基础要求,是提高国防实力、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拓宽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要抓好教育主阵地,注重学生国防理论、国防技能以及国防应用方面的提升。
深化国防理论,用好军事课教材。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形势不断变革,军事教材繁杂。高校要遵循国家国防教育大政方针,严把教材政治关,不断完善军事课课程体系,征订优秀军事课教材。军事课教材的军事理论科学体系要完整,军事知识内容要新颖,要能反映近年来军事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总体来说,新时代高校军事课教材既要注重思想性、理论性和教育性,又要注重基础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可读性。
强化国防技能,抓好军事技能训练。传统的军事技能训练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味蕾”,他们对新鲜军事技能“大餐”充满渴望。边疆普通高校要学习内地高校,运用属地军事训练基地组织大学新生开展射击、军事战术等技能训练,使其经历更真实的军事训练,有利于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入脑入心。通过开展军事战术训练,大学生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显著,参训的大学新生之间配合默契度和团结协作能力提升更快,团结协作能力更加持久。
加强国防应用平台,开展好国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新时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校要将国防教育理论运用到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完成“理论—实践—理论”全过程,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高校军事课设置国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围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拍摄国防教育宣传短片、参观国防教育基地、体验大学校园国旗护卫队训练内容等。
(二)构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高校应加强对国防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专职国防教育教师队伍,招聘军事相关的专业教师或聘用属地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国防教育宣教工作人员作为专职教师,促进高校军事理论课有声有色开展。专职国防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善于进行国防理论创新和探索,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能够丰富和发展国防教育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国防教育的价值意蘊,以达到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
兼职教师。聘请先进典型人物——“退役老兵”“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八一勋章获得者”等作为军事理论课的校外兼职教师,他们身体里流淌着红色的血液,用生命镌刻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讲述战争年代革命军人守卫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领土完整的故事,讲述当代军人默默为强国强军所付出的努力的故事,以此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国防建设的信心与动力。与属地退役军人管理部门协调,聘请有经验的退役军人为高校大学生授课讲学,激励新时代大学生投身国防建设,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提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聘请助教。除了专兼职军事课教师,以退役大学生为主体的助教也是高校军事课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伍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高,军队战斗力明显提升,国防力量显著增强。退役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军事素养和国防意识,在部队千锤百炼后,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加了解国防、关心国防、热爱国防。聆听助教老师的“国防故事”,从朋辈的角度出发,更能从情感和心理上提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精神,唱响国防主旋律,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学生投身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为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国防观念,从而有效推进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助教相结合并以此打造一支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军事课教研室,定期开展国防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积极参加国家举办的军事理论骨干教师培训班,主动申请创设军事课虚拟教研室,开展国防教育青蓝工程结对活动,以老带新,建设国防教育人才梯队,保障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的质量高、数量足。
(三)搭建优质国防教育平台
体验式国防教育活动。高校依托属地军地资源,用好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为大学生开设体验式国防教育活动。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千里走边防、爱洒拥军路”等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体验边防战士戍守边防的艰辛;《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军队重要作用,协调开展各类军事实践活动,为地方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提供有力支持保障。”高校可以利用“军营开放日”活动,组织大学生走进绿色军营,参观营房、军史场馆,体验士兵军事训练,进行军事理论学习,让大学生懂得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通过高校系列主题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军人驻守边防、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与责任,引领青年大学生唱响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提高国防意识和建设好新时代国防的决心。以“全民国防教育日”为载体,开展系列体验式国防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虚拟式国防教育资源建设。高校国防教育整体发展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前进,校际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西部边疆地区普通高校与内地普通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上差距悬殊。建设虚拟式国防教育教研室是高校国防教育领域信息化时代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打破了校际的地域限制,有利于充分享受科技发展成果,建设新型教学组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虚拟教研室共享国防教育资源,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延伸,交换教学意见和思路,有利于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融合发展,高校国防教育可借助科技成果尝试融入元宇宙、VR(Virtual Reality)等元素,全方位让学生身临其境,不断深化大学生国防意识、国防观念,更好地开拓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新局面。
四、结语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强国强军的有生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新时代高校要系统研究国防教育政策、国防师资队伍建设、国防教育实践问题,教育大学生更加自觉地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拓宽国防教育的覆盖面,不断融入时代特性,提升国防教育的感召力,引导大学生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培养新型高素质国防人才,促进全民国防教育事业发展,开拓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2-10/25/c_1129079926.htm.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J]. 社会与公益,2022(09):1-2.
[3] 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EB/OL]. (2019-02-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
/moe_1061/s3289/201902/t20190201_368799.htm.
[4] 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编委会. 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M]. 天津:国防大学出版社,2022:55.
[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時代的中国国防[EB/OL]. (2019-07-24). http://www.mod.gov.cn/regulatory/2019-07/24/content_4846
424.htm.
[6] 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EB/OL]. (2021-08-20). http://www.mod.gov.cn/topnews/2021-08/20/content_4892468_2.htm.
(荐稿人:闫晓萍,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国防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SYB202214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聂轮轮(1989—),男,硕士,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刘炳林(1988—),女,硕士,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