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初探

2023-08-28 11:44董太华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新发展格局要以新安全格局作保障,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构建新安全格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对提高中国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安全文化的主要思想和理念和提升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影响。文章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现代安全理论与理念入手,整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量有关安全的重要理念,提出国家安全教育教学首先要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强化文化软实力着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构建新安全格局为指引,创新安全教育范式,打造思政“金课”。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0-0013-04

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有效拓展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致,让大学生感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要求,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坚定文化自信;还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融会贯通古今中西,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程,培养合格人才,提高育人水平。

一、国家安全是大学生思政的重要内容

加强总体国家安全教育,使高校学生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和能力,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务实举措。

(一)国家安全是基石

党的二十大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当今,我国身处两个大局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世界格局动荡,影响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因素相互交织叠加,相互渗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博弈连绵不断的国际冲突、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经济停滞、金融动荡,都对原有国家安全格局造成新的冲击,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安全。

(二)构建新安全格局重任在肩

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构建新安全格局来充分保障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未来党和国家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和国家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增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意识;要求全体人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强化国家安全意识,聚集全社会合力,切实形成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将是各行业的重要骨干,必须具有较高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

(三)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

进入新时代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提出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大力推进国家安全理念、战略、政策、制度、体系和实践创新,完善国家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法治体系、领导体系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国家安全,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2]。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发生巨大的变化,应全面、深入、正确理解国家安全的范畴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正确认识系统思维框架下的“大安全格局”,为深入做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思政打好坚实基础。

(四)当代安全工作的理论

高校掌握安全工作相关主要理念,对做好安全教育有指导性作用。在现代社会安全生产中,有不少著名理论,如墨菲定律、海因法则、不等式法则、多米诺骨牌理论、慧眼法则、罗氏法则等。在安全理念上也有十个方面的内容: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预防理念;2. 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的责任理念;3. 安全文化是第一文化的育人理念;4. 安全教育始于生命的初始理念;5. 安全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全周期理念;6. 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系统理念;7. 风险恒存且是动态的共存理念;8. 有安全知识和意识才能感知危险的价值理念;9. 事故总在系统薄弱处引发风险理念;10. 发生伤亡总有前因后果的因果理念。这些理论或安全工作经验都是近现代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实践总结,对现代安全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在安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安全文化元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堤坝。维护国家安全首先是维护“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维护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维护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安全关乎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文化产品等多个方面,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生存底线,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一个国家、民族能否建立真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衡量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重要标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蕴含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智慧,为治国理政提供智力支撑,不论过去与将来,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4]。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安全文化

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艰难,甚至有诸多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但总能化险为夷,不断走向辉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生存的密码”,有安全文化文明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文化的民族,是无法发展生存的,我国传统安全文化的精华蕴藏于大量我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中,可从人本型安全文化、预防型安全文化、事后学习型安全文化、情感型安全文化、诚信型安全文化、规则型安全文化、责任型安全文化和细节型安全文化8个视角,挖掘我国传统安全文化之精髓[5],包括仁爱思想、民本理念、诚信价值、正义观念、和合思维、大同理想等价值理念,有众多的爱国主义情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价值观,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高度契合。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安全理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特点相结合,并在坚持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贴近时代,与时俱进,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活力,彰显文化自信。现代安全的主要理论和理念,大多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劳动智慧。当代中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是因为坚持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从坚持文化创新发展的视角来看,强化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现代安全理念中预防、责任、系统、知识、细节、因果、文化等理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早有体现,是总结千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安全成果。比如《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行动原则、思想观念和做事道理;司马相如《谏猎书》“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可以理解为基于系统思想理论应急工作法;《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蕴含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与“风险恒存且是动态”的现代理论相统一,是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方式。在国家安全教育中,也需要强化危机意识教育,加大防范力度,强化保护措施,防止犯颠覆性的错误,出现历史性曲折和社会倒退。

三、以中华优秀文化为重要基点开展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一)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安全教育结合

高校是文化育人的摇篮,是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传播的核心,担负着教学、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引领四大职能。文化引领中包括弘扬民族文化和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的要求,应将其运用到治国理政以及化解风险应对重大挑战中去。提高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抵御不良文化侵袭,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高校也理应肩负起这个历史重任。高校要把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植入人心,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自觉担负起赓续文化血脉、传递文化理念、保护文化安全、维持文化永久发展的任务[6]。要胸怀“国之大者”“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图富强”“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心怀国之大者”,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国家通过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安全支撑。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主体之一,应该发挥优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国家安全教育最深厚、最基础的元素,并将其融入教育,坚定学生安全文化自信,打牢最广泛、最扎实的爱国主义根基,有效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实施路径

1. 打造高素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办好思政课,教师很重要,讲授国家安全的教师更要有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安危,“政治三力”过硬过强,时刻关注时代和社会,通过人格涵养、浅显易懂的语言、身体力行的行为,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真挚朴素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熏染和教化学生;把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涌现出的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推崇为值得崇拜的偶像,用他们彰显的民族大义、爱国热情、家国情怀感召学生,把他们为民请命、心忧天下存亡的忧心苦思、上下求索的事迹讲给学生;把“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逻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传授给学生[7]。

2. 打造内容过硬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载体

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有学分的课程,大多为国防军事课程,而对于生命财产安全、心理健康、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甚至现在重要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却没有被重点设置,缺乏国家安全教育的系统性[8]。这些教育教材基本没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学生缺乏兴趣,授课人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从通过几个途径打造“硬核”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1)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容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全面梳理出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纲目,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内涵,将核心要义、重要思想,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比和互鉴,找出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优秀传统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化对比的过程中领悟本土文化丰富内涵,进而激发出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着力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多种途径,把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安全文化,营造环境,强化氛围熏陶;在校刊校报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校园广播可以讲一些与安全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在校园文化墙、道旗上加注一些安全文化标语标识;将安全文化融入多种形式的校园安全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创新安全活动,让学生自我演绎一段历史故事,解說一段传统安全文化等,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9]。(3)邀请专家学者、传统文化大师进校,就安全主题进行授课。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从专业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等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多个视角进行安全文化育人。

3. 打造丰富多样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传播方式

讲好故事,把声音传出去,应抓好以下途径:(1)抓住思想政治课主讲堂。高校要将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开设“大安全”格局下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设置适当的必修学分和辅修学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基点,满足大学生了解、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针对学生分布不均的困难,可以依托慕課平台进行在线教学,摆脱空间、时间、人数的限制,让更多学生在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素养。(2)充分利用线上宣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新媒体是大学生的“手上阵地”,做安全教育的思政课教师,要抢占网络舆论宣传高地,利用学校的宣传网站、各大主流新媒体平台,打造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有创意的思政微课,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的品位,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4. 筑牢政治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

高校是人才高地,也是争夺人才的前沿阵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要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不能丢失社会主义强国建设重要阵地。国家安全教育要把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高度融合,形成当代优秀安全文化基因,营造良好意识形态环境。当前,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并存。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争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的前沿主阵地、主战场,各类人员包括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于“糟粕”和“精华”的辨别能力不足,在意识形态阵地上容易迷失自我,因此,打造高校师生维护意识形态坚强阵地,保持基本的文化判断力,通过增强学生的在政治、思想、情感、文化上的认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艳东,陈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新时代重塑[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06):23-29.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22.

[3] 卫庶. 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J]. 新闻战线,2019(19):6-8.

[4] 孙正林. 扎根中国大地 深耕传统文化[EB/OL]. (2018-10-08). https://www.sohu.com/a/258119803_243614.

[5] 王秉. 探析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编制[J]. 现代职业安全,2019(01):21-23.

[6] 大学生入学教育[EB/OL]. (2021-11-23). http://www.oh100.com/a/201207/113276.html.

[7] 杨文娟. 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与路[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05):91-93+121.

[8] 余洪. 浅析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J]. 海外文摘,2020(20):63-64.

[9] 王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J]. 教师,2022(11):6-8.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基本素养通识教育国家安全教育”(项目编号:XYJG2020176)。

作者简介:董太华(1975—),男,硕士,山东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