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然
幼儿园班本课程是一种顺应儿童成长的课程创生,是落实“课程追随儿童”理念的有效路径。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幼儿在班本课程创生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幼儿的观察与倾听,发现他们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创生适宜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班本课程。
一、现实生活是班本课程创生的来源
班本课程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融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更加注重对一日活动过程的优化与完善。比如:早上的“签到”环节,传统的形式是教师集中时间点名,增加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为此,我们对“签到”进行了优化,倡导幼儿“自主签到”。“自主签到”的主体是幼儿,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征“今天我来了”,随到随签,没有等待。小班幼儿在入园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标、玩具,采用与自己的照片相对应的直观方式,在找一找、贴一贴、夹一夹中表征“今天我来了”;中班幼儿可用喜欢的符号在自己的名字或者学号后面以涂、画的形式签到,在此基础上幼儿能对颜色、方向、性别等进行区分;大班幼儿可以结合时钟、天气、日期等自主设计签到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入园时间、排位等,自然而然地习得生活中的数概念和时间概念。“签到”活动从“传统签到”到“自主签到”的改变,使签到主体发生转变,签到形式多样,签到内容丰富,体现了班本课程不断创生、发展、优化的过程。
二、发展目标是班本课程创生的方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幼儿的发展目标是班本课程创生的依据,也是班本课程创生的方向。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等细化发展目标,并对发展目标动态调整,使班本课程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目标的达成。比如:在中班绘本《我的幸运的一天》阅读活动中,我们围绕4~5岁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方向,创生了如下班本课程活动:首先,让幼儿仔细听教师、同伴讲绘本故事,并仔细观察绘本画面,从而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其次,师幼一起讨论或回忆绘本中的人物、情节,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说出大致故事内容;再次,鼓励幼儿依据绘本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在开展创生的班本课程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对话,倾听、记录他们的真实想法,提供及时、有效的回应与支持等,从而帮助4~5岁幼儿逐渐达成“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发展目标。
三、游戏需要是班本课程创生的动力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教师应在仔细观察幼儿游戏中发现他们的游戏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创生班本课程,使源自幼兒游戏的班本课程引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探究和学习。比如:我们观察发现几名幼儿在玩“纸杯垒高”游戏(见上图),但因为纸杯数量不足且搭建场地有限,影响了他们深入开展游戏。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引导他们讨论:纸杯可以怎样玩?还有哪些玩法?怎样收集更多的纸杯?由此创生出班本课程“有趣的纸杯”,使幼儿更有计划地将纸杯用在游戏活动之中。
四、理论支撑是班本课程创生的基础
在课程创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要带着自己对世界的已有知识、看法等走进班级。幼儿通过其游戏想法来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而教师则通过所做的决定和所提供的鹰架来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之前所受的专业训练。因此,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智慧是班本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师应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文件精神内涵,并结合班本课程创生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书籍。幼儿园可开展教师共读好书活动、阅读打卡活动,提供教师阅读心得、实践经验分享平台,从而提升教师用理论指导班本课程创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