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体育运动学校 周文兴
当前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更新,一味要求以“量变”带动“质变”,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完成大量机械性学习,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反而加重了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得到缓解,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业质量评价不再“唯分论”,注重过程性综合评价。本文分析“双减”政策下的初中物理学业质量评价现状,提出提升学业质量评价方式的措施和展望,以符合当前时代下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一线教学人员对初中物理学业质量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观成果。但结合当前“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目标来看,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依旧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完善。
首先,忽视评价内容的整体性。以往物理学科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对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展开,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而对于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关注较少。该种评价方式虽然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是其评价结构缺乏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也存在只注重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忽视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培养,导致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忽视评价工具的有效性。测验作为质量评价的关键手段,其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在传统教学中,质量评价主要参考书面试题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久而久之教师不仅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观念以及学习态度,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再次,学业质量评价缺乏多样性。对于评价主体来说,通常情况是以教师评价为主,部分学校虽然考虑到学生本人、家长、其他同学等教学主体的意见,但是其评价结果并未纳入最终的评价体系。评价形式也多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学业质量评价缺乏先进性。从质量评价论据以及数据处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主要采用各类办公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分析,并未利用统计学等知识处理缺失的数据,导致得出的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容易打消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在传统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中,学校大多通过比较学生成绩凸显教师教学质量,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受到学业评价标准的限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帮助学生减负、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开展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目标,可防止出现低效的学业质量评价。由此,下文内容主要从开展结果化评价、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性评价、隐蔽性评价、目标性评价以及即时性评价方面入手,意在改善传统学业质量评价的弊端,通过不断创新升级使全新的评价方式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缓解,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以学习成绩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初中阶段,教师应从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仅局限在课堂内部,被学习成绩牵绊住发展的脚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质量的关键在于不断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评价过程中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能力水平,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
首先,注重结果性评价。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努力程度的唯一标准,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双减”政策的落实并非单纯减少学生作业数量,而是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点无法简单以书面测试进行考核,所以教师要时刻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提高结果性评价的灵活性,积极引进科学实验探究、物理学科比赛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其次,关注过程性评价。物理是以实验为主体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并掌握各类物理现象,并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对此,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以及学习方式,进而更加熟练地掌握物理理念以及学习技能。
例如,在“弹力”教学时,为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将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内容。在正式开展实验活动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弹力?如何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拉力器、橡皮筋等开展弹力实验?”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以上物体开展相应的实验,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总结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提升其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之后物理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展针对性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学情,为后续的过程性学业质量评价环节提供可靠参考。
最后,落实课堂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授课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勇于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定评价内容,建立激励机制。在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并邀请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转变评价主体,创新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多元评价,为学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学生自由开展创新、评价活动,进行多元互动、亲自实践。
例如,在“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引进“小老师”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依据教师示范亲自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相关实验。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问题、操作流程、解题思路、演示讲解、总结汇报方面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可对学生的举手次数、答题质量等进行详细记录,为物理课堂学习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在物理学习中对光、电、声等现象十分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以及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业评价时,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挖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对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隐蔽性评价方式较为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课堂氛围自由且愉悦。教师可在课堂中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进而提升课堂的活跃性;另一方面,注重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物理知识主要来自生活中发生的具体现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设计各类驱动式问题,引领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解决。
例如,在“摩擦力”教学时,在为学生讲述正负电荷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摩擦起电”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物理课堂生动起来,促使学生可全身心投入物理学习。学生可观察到摩擦后的塑料尺可将细小的碎屑带动起来,并跟随塑料尺的移动而移动。在这一活动中,师生的言行均可作为隐性评价的参考内容。
受“双减”政策的影响,为确保及时缓解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出前进道路,需落实目标性评价方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传统考试中涵盖的考察内容较为固定,所以教师往往重视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在思考探究、深入学习等方面的潜力。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进一步保障教学成效,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引导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初中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及时引导和肯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与之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当的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的学习情绪。
另外,“双减”政策的落实改变了一部分家长的观念,物理学业质量评价也从注重学习成绩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的发展尚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由此在开展教育教学期间,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坚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创造发展性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教学时,教师可设计问题:“如何判断某6V蓄电池的正负极?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步骤。”此时,学生可通过之前的学习列出实验步骤。方式一实验步骤,用检测范围为0-15V的电压表检测蓄电池两极,通过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方向确定蓄电池正负极;方式二实验步骤,利用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蓄电池组建可行的闭合通路,利用电流表指针波动方向精确判断电池电极;方式三实验步骤,可利用开关将蓄电池两极与直导线相连,并在该装置附近加放小磁针,利用安培定则,即开关闭合瞬间小磁针的N极偏移方向,确定蓄电池正负极。
随后,教师可进一步加大问题难度:“若有一个阻值为0.02Ω的电流表,其最大额定电流为3A,可以与蓄电池相连吗?”学生可根据此问题开展深入思考,得到正确、清晰的解答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表扬。
学业质量即时评价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帮助教师掌握在学习活动期间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品质及价值观,确保教学评价同步性。教师可将课程目标不断细化,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相应的问题,提升评价的公平性以及可视性。即时性评价与传统测试有所差别,要求学生做到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总结,将实践的成果当场展示,使学生可及时收到教师以及同学的反馈,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以及不足,从而及时改正,教师则可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改进和调整。
物理学业质量即时评价关注学生在物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在开展教、学、评时,教师应将公平公正作为主要的评价原则,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流程,进而保证物理学业质量即时评价的科学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而传统评价方式大多是对课后作业评阅,以各阶段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开展评价,缺乏时效性,对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利。
“双减”政策将教师与家长的目光由关注学习成绩转变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在接下来的学业质量评价期间,教师可寻求家长的帮助,将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学习表现以及身心健康情况纳入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全面性,为教师完成后续的针对性、个性化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保证“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平等的物理学习平台,不断激发学生的开放创新思维,为人才的成长提供空间。
例如,在“二力平衡”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分层实验的方法促使学生完成“二力平衡条件”探究活动,实现细化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设计相应难度的习题,利用层级评价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业目标可测性,提升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及合理性。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学业评价系统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对评价系统进行评价过程动态化、全程化的关键技术。所以,利用专业力量建立功能完善的学业质量评价系统对后续评价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可在不同时空、不同状态下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业质量评价系统还应具备可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功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针对性评价方案,并将评价结构技术反馈给教师,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对于教师而言,可通过设计物理探究小课题等手段对现有评价方式进行合理补充;对于学生而言,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相关物理问题,通过自行设计研究流程、明确具体发展目标、深入调查采访、开展合作实践、完善信息搜集等方式,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学业质量是物理教学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业质量评价能否顺利开展、切实发挥自身促进作用,主要在于所制定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学校不仅要注重对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定期对各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学校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此保证学业质量评价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学业质量评价具有较强复杂性以及专业性特点。传统简单的评价方式难以准确全面反映实际的学业水平,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但是,科学的评价方式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施性。所以,为促进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发挥教师团队的力量,组建专业的评价小组。团队的评价观念、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对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准确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团队人员要对初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和难点进行全面了解,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与信息技术、统计学等基础知识,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性。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环境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应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元化评价、目标性评价、隐蔽性评价以及即时性评价等方式,促进学业质量评价均衡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完善学业评价的主体,共同营造教学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