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作业设计探究

2023-08-27 08:43黄秀容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双减政策

黄秀容

摘  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作业的设计,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文章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校本作业的设计,从前置性校本作业的设计、实践型校本作业的设计和项目化校本作业的设计三个方面,就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道德与法治;校本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对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设计与布置作业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而校本作业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而编写,作业在“精”而不在“多”,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双减”政策提倡的理念是相吻合的。但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布置与实践来看,存在着形式单一、趣味性缺乏、评价环节缺失等问题,作业以抄写和背诵知识点为主,学生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这严重背离了“双减”精神,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深入领会“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新要求,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全面提升素养的需要,开展校本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究。

一、设计前置性校本作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前置性作业是课前参与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有效的前置性作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开阔的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使课程学习更加鲜活有吸引力。道德与法治和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本内容外,还应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源,扩充信息量。关注并指导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特别是引导学生搜集身边的课程资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增加知识积累的厚度,为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一)精选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指导

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前首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深入研讨,确定活动设计的必要性。其次,应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生活是课程内容的源泉,“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是本学科最重要和应遵循的学科特征。在学生生活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对应设计,以提升作业设计的适切性。此外,教师对学生活动还应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例如,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弘扬优秀家风”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探寻了解自己家的家风、身边的优秀家风,进而加深对优秀家风重要意义的思考,感悟优秀家风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课前,教师布置了访谈任务,要求学生和长辈聊一聊家里的故事,找一找能够记录故事的照片或老物件,听长辈说说背后的故事,并将访谈结果记录在书上。作业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让活动能更深入开展,教师作了以下引导:

提问:如果我们访谈长辈,需要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生1:我认为要先制订访谈计划。

生2:制订完计划,我们就按照计划进行访谈并记录。

生3:我还建议同学们将家风故事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可以制作手抄报,也可以用漫画、视频等不同形式。

师补充:同学们访谈到自家的优秀家风后,可以思考这些家风故事蕴含着哪些传统美德,并写一封家风主题的家信,表达你的感受。

这一前置作业设计紧扣教材文本,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课前布置访谈任务,指导访谈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最真实的素材,课上交流访谈到的自家家风和自己对家风的思考就言之有物,对家风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往往最多的作业形式就是课前调查。当然,课前调查能让学生搜集到更多的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从而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除了课前调查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观察、搜集、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不能只局限于一种形式,而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从不同学段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出发,立足现实的条件,选择适切的作业形式。比如,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可以设计资料搜集、活动体验或课前观察等较为简单、易于操作的活动形式。而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就可以设计问卷调查、参观访问、记录分析、动手制作等要求相对较高的前置作业。

(三)加强交流展示,提高作业实效

有了精心设计的作业,学生也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作业,可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课堂中学生对作业的交流和展示总是草草过场,缺少情感体验和思维碰撞,实效性低,久而久之,学生对待作业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因此,重视前置作业的交流展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应提供充分展示的平台。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展示。这时候就要发挥小组互动交流的作用,可以先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與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在对话交流中提高课堂效率。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开设交流角,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或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之间相互阅读、欣赏,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提高他们对前置作业的积极性。

二、设计实践型校本作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注重知行合一是这门课程的设计理念。课程并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有关“道德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因此,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应指导学生学会体验和创造美好的生活。课后的实践型作业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设置合理的课后实践作业,给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可以实现课堂和生活、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统一,让儿童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实现知行合一。

(一)校内体验实践,培养交往能力

学校是学生每日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是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交往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愉快的校园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学会沟通和交往对学生顺利融入新环境非常重要。如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拉拉手,交朋友”,其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班级中的老师、同学,交到更多新的朋友,从而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以名片制作的形式布置了以下实践性作业:

师:有些同学对我还不是很熟悉,老师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教师做自我介绍并引导个别学生做好口头自我介绍。

师:我们来做一个名片介绍的作业,让大家认识你吧,上面的内容你们自己定。

名片做好之后,鼓励班级中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想认识的同学交换名片,去交流和了解这位同学。通过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班级中的同学快速熟悉起来,营造了积极快乐的班级氛围,培养了学生健康自信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家庭劳动实践,提高生活技能

“道德与法治”课程每个年级的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其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家庭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引导他们在家庭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获取生活的智慧。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为例,该课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体验做家务的快乐和成就,树立家务劳动观念,提升家务劳动技能。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录制剪辑了同龄人叠被子、炒菜、晾衣服的小视频,接着让学生现场学习卷叠袜子、折衣服、巧收纳的小妙招,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家务小窍门,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开展家务劳动实践活动,并在班级开展家务劳动擂台赛,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并录制成小视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社会参与实践,提升生活智慧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开放性决定了课程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拓展,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课“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当今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感受“中国创造”的意义,教师布置了对“中国制造”市场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分别对商场中的电器、汽车、服装等用品进行调查统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表格。

学生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制造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和舒适。这样的实践作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活动因此变得更鲜活、更亲切。

三、设计项目化校本作业,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項目化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能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自我能力,开展体验和探究。学生在完成项目化作业时,往往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打破学科的约束和限制,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创新探究中获得更为系统和完善的知识。课程中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设计成项目化校本作业,比如统编教材四下第四课“买东西的学问”就是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以“我是购物小达人”为主题的项目化校本作业,让学生实地体验,学习必备的购物技巧,探究不同类别的商品包装,形成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此外,还可以根据假期或依据节气时令,设计一些有趣、有味的创意拓展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平时所学。

如在寒假期间布置“年味儿”项目式作业:

作业一:年夜饭规划师

驱动性问题:作为年夜饭规划师,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解决年夜饭营养不均衡、年味儿不足及容易过量等问题,形成健康版的吉祥年夜饭方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浓浓年味儿。

预期成果:年夜饭餐单;我家的年夜饭(图文并茂文字版或美篇)。

作业二:家乡美食推广者

驱动性问题:作为美食推广者,如何运用独特的美食视角,发掘各家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年夜饭招牌菜,进行区域特色年夜饭品鉴推广,传承中国丰富的春节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预期成果:介绍制作年夜饭流程;撰写推介文案;整理项目过程性资料,进行美食推介(图文并茂文字版或美篇)。

作业三:小小观察员

驱动性问题:作为一名小小观察员,观察了解身边那些在除夕夜坚守一线的劳动者们吃年夜饭的情况,用合适的方式为他们送上感谢与祝福,并体会各行各业的坚守与付出,责任与担当。

预期成果:设计采访问题单,进行采访,做好记录;以不同形式祝福温暖坚守者(图文并茂文字版或美篇)。

以上三份“年味儿”作业清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因为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布置作业切忌一刀切。作业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又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究性,学生完成起来兴趣盎然。

总之,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作业布置减负增效的理念,丰富作业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敏霞. 基于注意理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研究[J]. 文理导航(上旬),2021(02):71-72.

[2]陈建林. 动态实践,让品德作业彰显魅力——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为例[J]. 中国德育,2020(17):59-62.

[3]朱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89-91.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