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27 06:00:13翟沙沙郭连霜董丽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7期
关键词:医用化学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翟沙沙 郭连霜 董丽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医用化学课程是医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的衔接课程,能够为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医用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辩证思维、科学精神、爱国教育、环保理念、职业责任感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采用课堂植入、教材渗透、专题讨论课、开放实验、实验技能大比拼和线上专区等方式将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教学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在润物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医用化学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旨在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素材,发挥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有机统一。

医用化学作为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衔接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大一年级的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明显改变,另一方面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需要精心引导和用心栽培。医用化学课程基本覆盖医学类专业的大一新生,学生受众面广,在该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既可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课堂,又能够为青年学生筑牢思想根基。

一、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素材挖掘

一般来说,医用化学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并非直接显现于书本中,而是隐含在某些知识点的背后,因而需要教师主动挖掘、加工利用。结合医用化学课程特点,从医学生的专业需求及职业发展需要出发,可以从辩证思维、科学精神、爱国教育、环保理念、职业责任感以及传统中医药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一)融入哲学思想,提升思辨能力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虽然在医用化学课程的教材中没有明确的哲学术语,但在课程的内容体系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内因与外因、否定之否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质量互变、对立统一等。将这些哲学元素融入医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中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课程中“酸碱理论的发展”就曾经历早期的酸碱感性认知、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等多个阶段,正是在一次次的否定之否定中,旧理论不断扬弃,新理论随之产生,酸碱理论才得以全面发展,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想。再如,计算“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pH值”时,想要精确计算“H+浓度”相当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可以在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做一些近似处理,用推导计算“H+浓度”的近似式和最简式来计算得出答案。这个例子就阐释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关注次要矛盾”可使问题简单化的思想。

(二)引入科学故事,培养科学精神

在医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发生了各种各样与科学和科学家紧密相关的科学故事。这些科学故事是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讲授科学故事,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发展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家们求真务实、批判质疑、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比如,在学习酯类物质时,可以引入对“倍半萜内酯药物青蒿素”的介绍,讲授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艰辛历程,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屠呦呦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特别强调的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在“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中介绍阿司匹林的发现史,通过霍夫曼改良水杨酸得到阿司匹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爱国情怀

展示我国科技前沿领域,尤其是在化学与医学交叉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可以增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在学习“醛和酮化学性质”时,可以重点介绍“黄鸣龙还原反应”。该反应是我国有机化学家黄鸣龙根据Wolff-Kishner还原法改进而来的,是首个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述黄鸣龙先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再比如,在讲授“对映异构”章节时,可以引入对“手性药物阿兹夫定”的介绍。阿兹夫定是由我国科学家常俊标教授率领团队研发,是全球首个双靶点抗艾滋病创新药,也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的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药物。阿兹夫定的上市为我国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武器,也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我国类似阿兹夫定这样的重大医学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强国之志。

(四)融入绿色化学,传播生态理念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章节时,可以让学生探讨“电池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池,做到废旧电池正确分类回收。此外,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应改善实验路径,尽量选择绿色化学方法,采用微量或半微量的实验方式,设计连续性的实验项目,减少试剂用量,使物质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在实验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按需取用,节约试剂用量,正确处理废物废液。另外,还可以结合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雾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帮助学生从医学角度了解化学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五)介绍医学事件,增强职业责任感

医学生肩负着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使命,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医用化学的教学中,主动向学生介绍产生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医学事件,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如在讲授“对映异构”章节时,可以引入著名的“海豹儿”药害事件。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药物反应停曾广泛用于缓解孕妇妊娠反应,结果却导致大量海豹畸形儿的出生。美国审查员弗朗西斯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将反应停拒之门外,避免了悲剧在美国发生。在“醚”这部分的内容中,可以引入“乙醚麻醉剂名利风波事件”,介绍三位科学家因为争夺乙醚麻醉剂的发明权,持续争斗20年终成医学悲剧的故事。教师将这些典型的不良医学事件融入教学,能够有效警醒学生务必恪守职业道德,增强医学使命感,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六)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的文献资料中常常蕴含着许多化学智慧。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记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先生正是受此启发发现了青蒿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烧酒,这就涉及化学反应中的蒸发和冷凝两个过程,即蒸馏操作。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与医用化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医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的中医药知识,能够弘扬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二、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医用化学课程思政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课前任务导学、课中协作研学、课后反思促学三个阶段。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从课前自主学习到课中分组讨论、展示分享、专题汇报、自由提问、雨课堂答题再到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深度参与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全过程、全方位合理适量地融入思政元素。课前,将思政元素融入课件内容、话题讨论、课堂任务中;课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中;课后,将思政元素融入拓展资源、课程作业中。

三、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

立德树人有道,励学敦行无声。润物无声是课程思政的理想境界,合适的思政融入方式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课堂植入、教材渗透、专题讨论、开放实验、实验技能大比拼等方式,结合线上平台多途径融入思政元素,完成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植入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价值塑造的主渠道,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环节。教师的行为举止、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育人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巧设疑、精点拨,适时适量地通过“一句话思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收到启智润心的效果。

(二)教材渗透

要深耕课程教材编写,实现教材与思政素材的深度融合,以教材为载体,向学生隐性渗透思政教育。可以采用自编的全媒体融合创新教材,在教材中适当位置标注二维码,使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方便快速地扫码学习。在学习内容上,除了设置常规知识点的讲解,还可以拓展相关医学发展史、科学家故事、学科前沿、生活中的化学等内容。通过教材内容的延展渗透,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三)专题讨论

可以在课堂中以小班形式开展专题讨论。课前,学生自由结合组建学习小组,从“环境与化学”“食品安全与化学”“优秀化学家故事”等课题中选择一个专题,自命题目,搜集资料并完成课件制作,做好讨论准备;课中,采用学生主讲、组间提问、教师点评的方式开展讨论学习;课后,每位学生提交一篇专题小论文。专题讨论的主题涉及环保、食品安全、科学家事迹等多个方面,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开放实验

可以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设置开放实验环节。比如,要求学生5~6人为一组,成立科研兴趣小组,以“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查阅文献并设计实验方案。方案提交后,教师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探索。化学开放实验环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

(五)实验技能大比拼

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随堂比赛或微视频评比的方式,开展实验技能大比拼。以比赛为抓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验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课程教学中的“蒸馏”实验部分,让学生先观看蒸馏操作的微课视频,在强调注意事项后,每组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比赛搭建常压蒸馏装置,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检查,指出并纠正错误。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录制化学实验的操作视频,参加实验視频评比。实验技能大比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六)线上专区

医用化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可以依托中国大学慕课MOOC开展混合式教学。通过在中国大学慕课MOOC平台上创建线上思政专区,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线上思政专区建设包括话题讨论和成果展示两个模块。其中,话题讨论模板可以发布相关话题,供师生分享交流。比如,在“对映异构”中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谈谈反应停事件带来的启示;在“缓冲溶液”中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剖析酸碱体质论。成果展示模板则主要用于分享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科研论文等成果,利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

四、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查,能够直接反映课程建设是否有效。经过充分地调研发现,通过上述课程思政的建设尝试,课题组所讲授的医用化学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2.3%,对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达91.7%。89%的学生认为通过化学污染问题的专题讨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明显增强;90.7%的学生认为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和动力明显提高,学习态度更加端正;86.7%的学生认为科学家事迹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83%的学生认为运用辩证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80.7%的学生认为开放实验激发了自己的科研热情,科研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有效锻炼。依托化学开放实验,学生在团队教师指导下获得了6项校级科研立项,发表了4篇科研论文。总体来说,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接纳程度比较高,普遍认为在化学课程中适量引入科学家事迹、学科前沿、化学科普等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显然,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毫无疑问,医用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课程思政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只有不断挖掘思政素材,加强思政资源建设,优化思政融入路径,将哲学思想、科学精神、爱国教育、责任意识、环保理念、中医药文化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蕉,方霁.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

[2]刘儒德,洪伟,杨一.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学习规律与教学应对[J].中国大学教学,2022(12).

[3]梁永锋,王会,胡伟明,等.无机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8).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
医用化学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PBL与TBL联合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10:49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临床医学留学生医用化学全英文授课探索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