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齐向宇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生产力要素,员工赋能一直是管理者重点关注的领域。在大部分的管理实践中,员工赋能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赋能的主要形式是集中培训,其结果往往是,业务繁忙时,人力组织难度大、业务部门参与意愿低;业绩不好时,培训又是大家抱怨的焦点。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于员工赋能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Z 世代新员工正逐步迈入职场,这群锐意创新、意气风发的新生代力量将成为未来5—10 年的职场生力军。企业管理者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创新,才能符合这群年轻人的审美要求。据专业人士对Z世代的调研问卷数据显示,90 后、95 后和00 后的兴趣排行榜上,游戏排名前三,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均排在前列,同时Z 世代对培训也有着不一样的要求。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呢?对于个性十足、崇尚交互娱乐体验的Z世代员工,企业应该打造什么样的培训项目呢?本期人物对话嘉宾—上海帛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黄智鑫先生,让这位优秀的行业专家,带领我们走入虚拟化的培训场景中,体验真实的沉浸式培训。
记者:Z 世代员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所以又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等,这对传统的企业管理和培训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您看来,面对Z 世代的员工,传统的培训有哪些现实痛点呢?
黄智鑫:我本人就做了十几年的传统培训,课堂面对面的方式也沿用了很多年,我在传统培训中曾做过很多创新,比如案例研讨、视频演练等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起到练和学的作用,但是它们毕竟离真实的业务场景和工作场景有一定差距,而且灵活性和机动性也会比较弱。因此,我用“三高四难”来总结传统培训的痛点。
“三高”是指高风险、高成本、高隐患。
1.高风险是指在现场培训中会有许多风险因素。比如对一线工人在车间进行培训,当工人在现场操作时,由于业务不熟练,很容易发生技术性风险。
2.高成本是指在现场培训时可能要消耗一些设备、原材料,尤其在制造型行业里,有些设备是属于高精尖的产品,学员的实操会造成培训过程中的高成本。
3.高隐患是指在培训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发生,给学员造成人身伤害。
“四难”是指难操作、难在线、难理解、难进入。
1.难操作。一些现场工作的流程步骤是比较复杂的,学员的学习周期会比较长,比如家电维修的培训,传统的培训场景是一个教室里容纳几十名学员,但是却只有三四台设备,想让学员亲自上手操作是很浪费时间的。
2.难在线。当现场工作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如学员在现场,老师傅就可以现场教学。但是有些故障是不常见的,且故障在物理空间下重复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此时,如果学员不在现场,是很难接受培训的。
3.难理解。传统的培训师大多是业务骨干,这部分人最大的特点是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却有口难说。有的培训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讲出来的内容很可能会误导学员,导致学员难以理解。
4.难进入。对于一些机械维修行业来讲,如果不把设备或者一些零件打开的话,学员是看不到内部状态的。这就给培训带来很大的困难。
记者:的确在传统培训中是存在这些问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做一些变革和创新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您作为行业引领人,在解决培训痛点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黄智鑫:想要解决传统的培训痛点,就需要转型,企业培训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顺应时代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所创立的上海帛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是一家年轻、开放的高科技软件开发企业。公司主要运用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致力于沉浸式内容开发,为各类企业提供游戏化、场景化、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智能发布的F-Learning 平台,主要面向企业提供沉浸式培训软件开发服务,涵盖场景内容开发、场景开发工具F-Studio、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三个主要部分。在此基础上,智能推出了基于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人才技能实训系统》,包含7 大模块55 个组件及若干个子培训场景。同时智能支持客户定制,基于自主研发的开发工具,内容制作成本大幅降低。智能和国内外众多虚拟现实行业领军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工业领域推出了沉浸式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精益培训等数字化培训考核解决方案,同时在数字孪生和数字化设计与仿真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全新产品,并可提供多人协同演练、多人虚拟会议、远程虚拟专家等专业的数字化协作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企业当前的需求,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把脉。我们的创始团队由全球500 强和上市企业前高管、行业资深业务专家和技术专家组成。公司员工80%为研发人员,具有工业制造、软件开发、培训咨询等业务背景,专注在工业、教育、培训领域,更懂客户。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产品分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叫“我是班组长”,一个版本叫“我是工程师”,这两个版本的学习载体都是移动端,学员可以在手机端、iPad 端、电脑端进行学习。
此产品是用一种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设计的。我们都知道,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会包括一些游戏化的元素,如学员的成就动机、稀缺性、竞争性、社交属性等等。它是用真实的工作场景来呈现的,比方说“我是班组长”,在这个产品里,我们一共打造了40 个班组长在一天的工作环境当中的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任务,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下,学员需要解决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在解决的过程当中,又间接地检测了他的能力,所以对于班组长来说,学员是边学边玩,同时也留下了他的行为数据,我们在后台会通过数据的算法,给学员做一个人物画像。
此外,我们的团队能够快速地开发虚拟的VR和MR 数字化场景的平台,同时也申请了专利。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主要用它解决的是在传统培训和教学中可能没有办法让学员去实际体验的一些培训内容。比如针对传统培训的“难理解”,我们的平台会把培训内容标准化、结构化、清晰化,使学员更容易理解。再比如一些“高风险”的培训。我们知道,工业现场的安全操作很重要,通过VR 技术,员工可以体验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体验模拟现场的不安全场景,比如学员可体验灭火操作流程。在模拟场景中,学员还可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总之,将虚拟技术引用到企业培训中,将会提高学员训练技巧和技能。这在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成本、降低风险系数等问题。我们的创新在企业培训活动中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好评。
记者:国内市场上VR 技术主要被运用在展示、游戏与视频等方面。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与培训教学的关联度仍不高。您作为行业专家,带领您的团队深耕于VR 技术和培训教学的结合,并做了很多研究和推广工作,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赞赏。您能否具体讲讲如何将这项技术普及到更多培训领域中呢?
黄智鑫:举一个我们与中车合作的案例。中车有一个业务板块是做风电叶片,我们知道,风电叶片体积巨大,在现场进行培训难度非常大,再加上员工数量较多,导致培训周期较长,成本也比较高。我们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打造VR 数字化的场景,将数据同步到我们的系统后台,通过算法沉淀出员工的实际行动。这种时空化的学习,能够让学员快速掌握技能。
实施虚拟培训前,中车有2 个新建工厂;新员工规模厂均800+左右,老员工各派驻30 名,为期1 年,以老带新的传统培训方式,培训周期8 周,班组产品生产周期约1 周左右,各工艺环节1 周仅有1 次现场培训。叶片属于高价值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难还原。实施虚拟培训后,中车培训总时长由8 周压缩到2 周,周培训员工量由60 人增加到300 人,员工技能考核由周30 人次增加到300 人次,有效支撑中车2 个新工厂的新员工培训。虚拟培训中能够重现多种复杂问题并进行有效训练。这是我和我的团队通过专业的技术和创新的方法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培训效率。
“我是班组长”这一类的游戏化产品,和VR场景下打造的数字化学习方式一样,都是要完成一个学习的闭环,我们叫它测学练考。学习者有机会在游戏化场景下随时测试自己的水平状态,通过游戏化的学与练,最终适应岗位要求。由于加入了游戏化的元素,对Z 世代学员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借助这个平台,他们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学习体验,打造数字化的学习场景,但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体验与学习,我们特别强调的是数据沉淀,在后台通过算法呈现出学员的水平画像,这样也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有效的用人决策。
接下来,我们结合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学员打造一套专业知识库的问答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断地整合数据,形成领域数据池。随着数据池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学员可以在平台快速查询。以我自己为例,我在线下会给许多企业培训,也会涉及开发课程。在开发课程的过程当中,我要收集一些素材和案例,然后组织我的课程内容。其实在我的电脑里边有很多相关的素材,以前没有智能化工具的时候,我会一个一个去找,或者建立一个excel 表格,能够让我快速去检索。但现在利用人工智能的工具之后,我只需要对我原有数据库做一些标注,把它变成一个向量数据库,我就能够快速地生成课程,包括课程大纲、方案内容等。上完课之后,我还可以继续在线上给学员进行答疑。整个过程完全避免了原有的人工介入,用智能化的手段和技术完成了整个流程。
记者:通过和您的交谈,我了解到您的培训产品是为了企业在培训领域实现降本增效,减少人工介入。但是人力资源毕竟是以人为核心,在管理的过程中,员工更想感受的是企业给予他们的温度。那么在人工智能的介入下,您和您的团队如何调和技术的硬度和人的温度之间的矛盾呢?
黄智鑫:传统培训是线下学员跟老师之间的互动,而现在老师和学员均可以不到现场,通过佩戴设备,老师和学员可以同时在一个虚拟空间中进行互动。当然,这个交互系统里会有应答,智能化的AI 会有唤醒的功能,学员通过短信留言的方式,把AI 教练唤醒,进入到数字化空间中,让他及时地回复,这是一个人工干预的过程。在线下的教学里我们曾经做过一种尝试,所有的学员都佩戴VR 眼镜,师生共同进入到真实的数字化空间中,讲师就在数字化的场景下给学员做引导,真实感和体验感非常强。
举一个简单例子。我经常会给企业上一门关于领导力的课程,不同于招聘、薪酬模块的培训,领导力这门课程是以不同的场景去呈现的,即在管理者遇到不同决策时,他应该如何做出最优的决策。在传统的培训场景中,无非是用文本案例,再好一点的会添加企业剧场。文本案例最大的缺点是文字的背后可能会产生歧异,企业剧场比文本案例要好,因为有带入感,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让学员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在真实的场景中开放度会更灵活,学员的决策可能会受到各种不同变量的影响。比如员工在现场产生了冲突,作为管理者在了解了这个冲突后,你会采取何种行为来应对突发状况。讲师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引导,让学员有正确的决策,这就是您刚才提到的“温度”。
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智能化的工具越来越智能,AI 会更加人性化。在ChatGPT 接入之后,它所有的互动都会接近人类的语言,而且在游戏化培训的场景中,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回复,开放性和灵活性在这个过程中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具体来讲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讲师进入到数字化场景中与学员进行互动,大家都在同一个数字化场景中,讲师通过案例研讨的方式让学员有更真实的体验感。讲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参与者。
第二种就是AI 的辅助作用,在没有办法及时给学员做有温度的应答的时候,我们会以呼叫、短信、邮件等方式及时告知运营者,让老师及时上线回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转人工服务。
第三种的人效提升会更明显,就是随着AI 工具更加的智能化,AI 的人性化温度会越来越高,因为它的语言体系、知识体系会不断丰富,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语言。
我们公司在这三方面都已经做得很好了,可以说是行业的翘楚,很多企业专门来我们公司交流学习。我们在不断升级自身产品的同时,也在引领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我相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这些新的技术能够让培训课程设计得更加饱满,并不断影响各个行业。作为一名资深专业人士,我深知技术的力量。我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能够打造出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培训系统。这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效率,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我们团队的引领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这种数字化的培训手段,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并降低成本。此外,我们公司还可以根据企业的专业术语开发相对应的插件,降低培训成本。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思考的是如何实现技术赋能,让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提高效率,拥有更强的真实感、体验感和思考感。虽然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是技术改变传统培训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做的是教会企业如何拥抱这些技术。我们愿意成为这个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