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差异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2023-08-26 11:22:25郑春梅
天津教育·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管理

郑春梅

受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先天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虽然年龄相仿,但是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性格、认知、爱好、思维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实施差异化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基于学生发展的多向性以及管理目标的多向性等,提升班级整体水平,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师生的生活质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班级管理是适应新课改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如何基于个体差异展开班级管理活动进行了探讨。

一、基于个体差异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諧的师生关系

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包括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经验等,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目标与计划。所以,在考虑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倒逼班主任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这在无形中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班主任基于学生个性特点制定管理计划,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愿意亲近班主任。因此,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有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班主任工作起来更轻松,学生也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班级中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管理目标、制定管理计划等。例如,同样是面对学生犯错,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性格外向的学生,班主任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而且对话内容也要差异化处理。对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QQ等软件与学生交流,而对性格外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面对面与其交流。在其他方面的管理也是如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在无形中促进了其个性化发展。

(三)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在传统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制定“统一化”的管理方案,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但是这只能约束自制力较强的学生,而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即使班主任用规章制度约束他们,他们也经常违规违纪。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如对于自制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使用规章制度,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取激励性的管理方式。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服从班主任,在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时积极配合,给予班主任最大限度的支持,这不仅会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而且能够显著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基于个体差异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家长全面了解学生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档案

对小学班主任来说,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巨大而且烦琐的工程,要想落实这项工作并非易事。一个班级中有几十名学生,要想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了解并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所以,要想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通过家长获取学生的信息,二是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档案。

首先就获取信息来说,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了解学生,而学生最亲近、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父母。换言之,最了解学生的人是他们的父母,所以班主任必须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家长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碍。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抓住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如通过微信、QQ等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方面,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及时分享给家长;另一方面,通过家长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如学生的性格特征、作息习惯、兴趣爱好、抵触的事物等。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所提供的信息也是最丰富、最全面的,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深入、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为实施差异化管理奠定基础。

其次就建立学生档案而言,这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学生人数多,班主任容易将学生的信息混淆;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是动态的,班主任必须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动态的思想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用信息技术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方便实施动态化、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管理。一般来说,学生档案所包含的信息有姓名、性别、家庭住址、出生年月、特长爱好等,这些信息主要是固定信息,一般不会变更。除了这些固定信息以外,学生档案中还应包括一些不固定的信息,班主任要及时更新与整理,包括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近期的成就、犯的错误等。若精力充足,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的档案内容进行细化,比如将档案分成学习成绩档案、奖惩档案、心理成长档案等。尤其是心理成长档案,通常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心理特征等。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学生档案的信息,在丰富学生档案信息的过程中要遵循事实性、科学性等原则,如实记录,不能带有个人偏见,让每一个学生的形象清晰、直观、立体,方便后期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

(二)制定精细化管理目标,有效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对学生通常采取统一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管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即班主任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有效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虽然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但是每个人都有独特性,是独立的个体,身心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班主任要制定精细化的管理目标,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被管理的学生都能获得健康、长远的发展。以德育为例,这是班主任必须落实的重要任务,因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且一系列的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在这样的号召下,很多班主任虽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但是比较粗放,比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重教师、尊重家长等,这些德育内容都比较宏观。而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要通过学生家长以及平时自身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思想与道德品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例如,有的学生家境优渥,过着“想要什么立马就能得到”的生活,在生活中存在浪费的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胆小、责任意识淡薄或其他原因而存在不诚信行为,如作业没做完或迟到向教师撒谎、考试作弊等;有的学生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存在举止不文明的问题。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这些信息,然后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精细化的德育目标。

对举止不文明的学生,班主任设置以下管理目标:自觉使用“谢谢”“您好”“请”“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见到客人、长辈等主动问好;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寻求他人帮助时,态度要诚恳。对在生活中总是浪费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设置以下管理目标:珍惜粮食,吃饭不挑食,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用电,水龙头要关紧,在学校和家里等场所都要做到人走灯灭;爱护集体、他人和自己的财务,轻拿轻放物品,轻声关门和窗户,不在桌子和凳子上乱贴、乱画、乱写。对缺乏诚信意识的学生,班主任则可以设置以下管理目标:信守承诺,说过的事情要努力做到;考试以及平时做练习时不可以作弊,要独立完成,不可以抄袭;做错事情要勇于承担错误,如上学迟到、作业没有做完,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说明原因,不可以推卸责任。

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设置精细化的教学目标,是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求的必然选择,而且这一举措可以让各项管理工作细致、有序、高效地进行,这对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三)采取民主化管理措施,提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动性

在考虑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及时革新以往的管理方法,树立差异化管理思想,使班級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体现在性格特点上,还体现在情感思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然而,学生人数众多,班主任要想逐一管理学生,任务量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化管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动性,另一方面给予学生被尊重的选择权,让每个学生既作为管理者,又作为被管理者,有助于增强其责任意识与归属感。

例如,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班主任要将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起草,按照“应该表扬的行为”“禁止做的事情”等标准拟定制度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需求,班主任的这一行为可以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然后班主任对学生起草的内容进行整合与补充,定为最终的班级规章制度。由于学生参与了规章制度的拟定,会表现出较高的顺从度,在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监督同学的行为。基于民主化决策而制定的规章制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可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无形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又如,在选择班干部这项工作上,班主任可以采取轮流值日的方式。具体来说,将全班学生按照4-6人为一组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各小组轮流负责一周的班级事务,包括宣传、纪律、学习、卫生等,具体事务的负责人则由小组内部成员自行商定。班主任在划分小组时可以进行区分,将性格活泼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纪律性较强的学生等分在一个小组,这样一来,每个小组的学生就能快速分工,如性格活泼的学生负责班级的宣传工作、纪律性较强的学生负责班级的纪律管理工作等。相较于以往班主任指定班干部,然后由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方法,这种轮流值日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同时作为管理者,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顺从度,又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与此同时,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会努力发光发热、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由此可见,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既可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与效率,又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班级凝聚力,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基于学生才能施展增强其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小学生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课外时间,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等空闲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施展才能,以增强自信心。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因人而异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个性与才华,以增强其自信心。例如,班级内部有的学生喜欢读书,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活动,鼓励这些学生踊跃报名,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以及阅读感悟;有的学生喜欢体育,身体素质较强,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比赛、小场地足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鼓励这些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展现自己强健的体格与意志品质;有的学生喜欢书法,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如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等,春节前夕还可以让擅长写毛笔字的学生写对联,然后将对联张贴在教室门上;有的学生普通话较好,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明确故事主题或演讲比赛主题,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加。

不论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活动,班主任要合理设置奖惩机制,对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也可以设置“进步奖”等奖项,同时要惩罚在活动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从而发挥更好的激励作用。管理结果表明,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充分满足了学生展示个性与才华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实践活动中收获快乐的学习体验以及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有益尝试。结果表明,班主任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可以构建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顺从度,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但相较于传统的班级管理,基于个体差异进行班级管理更复杂,需要注意的细节更多,班主任必须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符合实际学情的管理方案,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管理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