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与应用探析

2023-08-26 07:07李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1期
关键词:医共体平台建设县域

李超

关键词:医共体;县域;信息集成平台;平台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21-0112-03

隨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县级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存在着信息孤岛、数据孤立、资源分散等问题,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服务效率的低下。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1],旨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2019年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 号)[2],为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提供了指引方向。通过平台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医院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还可实现医共体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医共体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医共体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对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县域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

1 需求分析

1.1 用户需求

1) 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为管理和监督医疗服务的机构,卫健委需要一个能够实现全面数据汇总和分析的平台,以便监测和评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效果,能够及时了解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度。

2) 医院

医院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能够实现不同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医疗工作效率;需要平台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决策支持,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还需要平台具备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3) 基层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一个简单易用的集成平台视图来管理和浏览患者的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等医疗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提供诊疗指南和规范化的医疗流程,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诊疗工作;支持远程会诊和专家咨询,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4) 患者

患者通过患者服务平台能够方便地预约挂号、查询医生排班等信息,减少就医等待时间;能够提供个人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的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预防疾病。

1.2 业务需求

1) 县域内资源的统一共享

不同医疗机构可以共享患者的基本信息、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等重要数据,避免了数据孤岛和信息孤立的问题,提高就医的便利性。

2) 医共体的人财物统一管理

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可以统一管理人员、财务和物资等资源。例如,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医生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帮助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统一管理物资采购和库存,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医共体的统一运营管理

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实现统一的运营管理,包括预约挂号、排队叫号、医生排班等,避免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重复预约和等待。同时,平台支持医共体内的业务流程优化和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不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方便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例如在患者转诊过程中,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的无缝转移和医生间的在线协商,提高转诊的效率和准确性。

5)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获得更多的专家支持和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平台还可提供培训和学习资源,帮助基层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1.3 功能需求

1) 实现用户统一管理的功能

平台具备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用户信息维护等功能,以确保不同用户在平台上的合法权限和数据安全,实现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不同用户角色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 双向转诊的需求

双向转诊是指患者在一级医院就诊后,根据病情需要被转诊至更高级别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疗或手术治疗。信息集成平台应提供转诊申请、审批和跟踪功能,使得转诊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3) 预约诊疗的需求

平台提供在线预约功能,包括医生排班查询、预约挂号、取消预约等。通过预约诊疗功能,患者可以更加方便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诊时间,提高就医的便利性和效率。

4) 远程医疗业务的需求

信息集成平台应提供远程医疗的支持,包括视频会诊、远程影像传输、远程医学教育等功能,可以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减少因交通不便而造成的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

2 平台建设目标

2.1 提高决策管理水准

通过整合各部门和系统的数据信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实现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共享和交流。这将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

2.2 建立智慧健康医疗应用体系

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智能分析、预测和挖掘。这可以帮助医院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医疗风险,并且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3 建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通过平台的建设,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一体化的医疗服务网络。这将有助于解决县级医院医生资源稀缺、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平台的支持,可以实现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方便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就医,提高就医的便利性和效率。

3 主要建设内容

3.1 总体建设方案

为了满足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的需求,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全面功能的平台,具体的总体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1) 统一身份,实现主索引管理:实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主索引管理,确保不同用户在平台上的合法权限和数据安全。实现用户在平台上一次登录即可访问各项服务。通过主索引管理,可以对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共享医生、设备、专家资源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将建立统一的预约挂号系统和排队叫号系统,方便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诊时间,并减少等待时间。

3) 面向居民的线上公众服务:包括预约挂号、查询医生排班、健康咨询等。居民可以方便地进行预约挂号和查询医疗信息,提高就医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时,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服务,帮助居民掌握健康知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4) 县医院与医共体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医生可以在线提交转诊申请,医共体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处理转诊请求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减少患者在转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信息丢失的风险,提高转诊的效率和准确性。

5) 信息共享,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共享患者的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等重要数据,避免了数据孤岛和信息孤立的问题,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方便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共享医疗数据,提高就医的便利性和效率。

3.2 平台技术架构

1) 客户端层:客户端层是用户与平台交互的界面,包括Web端、移动端等。在客户端层,采用响应式设计和前端开发技术,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

2) 应用层:应用层是平台的核心逻辑处理部分,负责实现各项业务功能。在应用层,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的业务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模块,通过消息队列实现异步通信和任务调度,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3) 数据层: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医疗数据。在数据层,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来存储和管理数据,如患者的电子病历、检查结果等。通过合理的数据模型设计和索引优化,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快速检索。

4)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提供平台运行所需的硬件和网络环境。在基础设施层,采用分布式架构和负载均衡技术,实现系统的水平扩展和高可用性。

5) 安全层:安全层负责保护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3.3 标准体系建设

为了确保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的顺利建设和运行,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如图2 所示。

该体系将涉及需求分析、技术规范、数据标准等多个方面:通过与各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确定平台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明确各方的期望和需求;参考相关的技术规范文件,如《WS/T 447-201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等,按照详细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指南开展平台建设,包括系统架构、数据交换、安全控制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编码规范和字典库等,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4];建立主索引管理机制,将患者的诊疗信息串联起来,确保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信息系统中都能够准确地访问和调用患者的医疗信息;加强数据同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时效性,提高平台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确保医共体内部数据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3.4 主要功能模块

平台建设中,结合县域緊密型医共体的实际情况,主要设计以下功能模块:一是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病历资料和治疗记录等重要数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更新机制、注重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二是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它解决了患者在一级医院就诊后需要转诊至更高级别医疗机构的问题。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建立统一的转诊申请和审批流程、建立转诊信息的共享和传输机制、注重转诊过程的监控和评估。三是信息安全。在信息安全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

4 应用创新点

4.1 统一就诊者标识和交叉索引机制

通过为每个患者分配唯一的标识号,将其各个就诊信息进行关联,实现患者的全程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同时,建立交叉索引机制,将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就诊记录进行关联,实现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转诊。

4.2 安全用药

通过与药品监管部门的对接,建立药品信息的共享和监控机制。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可以查询患者的用药历史、过敏史等信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同时,通过药物数据库和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提供给医生关于用药方案的参考和警示,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4.3 医疗业务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该中心包括医学检验中心、放射影像服务中心、心电服务中心、病理诊断服务中心等。通过中心化管理和统一调度,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医疗机构可以将相关检验、放射、心电、病理等业务外包给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5]。同时,通过平台的支持,实现医疗业务的在线预约和结果查询,方便患者就医和医生查询诊断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作为试点项目,该项目在国家和省市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要求下,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中台技术、微服务、“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致力于提升县域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构建统一医共体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该项目旨在提升县域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并改善人民就医体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升。通过引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理念和业务创新,该项目将有助于推动传统医疗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更加高效和智能的医疗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医共体平台建设县域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