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的基地实训培养模式研究

2023-08-26 06:49范兴兵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范兴兵

摘  要:供应链物流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关系密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供应链物流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壮大的机遇。因此,供应链物流相关行业需要高素质、综合性的操作型和管理型人才,以保证供应链物流行业的运行成熟和持续发展。文章以供应链物流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行业实操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任务中的实训培养模式展开讨论,结合合肥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实操人才;基地实训;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9-0154-04

供应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业务量和经济体量不断增加,尤其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供应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目前,供应链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缺少合格的实操人才、管理团队缺乏管理意识、管理制度混乱、缺少复合型管理人才等因素造成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为供应链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完善的平台,以科学的培养模式,提高供应链物流人才实训质量,注重实操人才强基战略,重视实训基地的平台建设,保证培训模式满足地区供应链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一)建设目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决策部署,构建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支持生鲜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安徽省在合肥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强化合肥冷链节点功能。

(二)建设规模

合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总占地面积2292.88亩,其中东部主片区中核心功能中心占地1136畝,冷链云仓中心75.32亩,骨干冷链智能运链中心241.26亩,骨干冷链城配中心56亩;西部辅助片区总占地784.3亩,建设内容包括进口生鲜交易中心、保税仓、综合交易中心、加工配送、冷链物流中心等[1]。

(三)建设规划

整体打造形成“一核四区”的功能布局。其中,“一核”是以周谷堆大兴国际物流园为基础的核心功能中心,“四区”分别是围绕核心功能区配套建设的冷链云仓区、冷链智能运链中心、冷链城配中心以及西部辅助片区的冷链基地口岸中心区。

干冷链物流基地将重点围绕4个功能定位来打造,即:引领安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集散地、长三角地区冷链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分工合作的发展新引擎[2]。

(四)建设意义

合肥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规划明确指出了依托合肥市的高校资源,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打造枢纽经济,强化并完善冷链物流这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的基地实训培养模式

(一)理论水平与基础管理能力提升

不仅要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供应链物流行业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供应链物流人才实训基地建立的目的、供应链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形势、供应链物流相关工作流程、供应链物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等充分讲解,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建立起关于供应链物流行业的思想体系,判断何种学习和实操形式更适合未来行业技能发展,能够自主判断需要重点强化和存在技术改进空间,也为供应链物流实际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思想基础,更为未来统筹管理工作积累实操和理论经验。

高职学生的实训目的是通过实训培养模式提升自身能力,首先总结理论与实践的差别、联系、特殊情况,形成学生自身对供应链物流工作流程和体系的理论体系。其次是培养其统筹意识,以学员自主理论体系为基础,完成理论教学课程,在思想意识上得到一定提升。最后,通过实训的方式,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进行总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而对理论的理解更深入,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度,理论体系在实践的辅助下有了质的飞跃,学生对实操工作流程初步掌握,技能基础牢靠,基础理论扎实,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也为今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进一步提升铺平道路。

(二)人才培养符合地区产业发展需求

培养供应链物流人才时,切忌照本宣科和理论教条,在学生培养工作开展前,应当对区域市场充分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指导基地建设和制定培训大纲。学生的实训培养应当紧密结合区域行业发展形势,必要时,基地的实训科目可以利用其他成熟企业平台,从实战出发提升学员实操能力,培养学员管理统筹意识。区域的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等单位,应当积极联合共同举办行业技能、行业管理能力、行业企业规划等竞赛,筛选出优秀的供应链物流人才,教学实践成果和实训培养新思路可以借此机会得到检验。

供应链物流全过程产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应当成为示范型基地内的重点工作。学校、企业和基地合作平台应当重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实训培养工作应打破局限性、单一性、简易性的限制,适当延长时间。双方应当共同制定六个月的综合型人才实操培养计划,学校、企业和基地共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学员的考核也应更加全面,考核标准和权重更倾向于基地方面的评价。

(三)培养模式与新技术紧密结合

在实训培养过程中,应当充分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不应仅停留在学员技术应用和操作层面,还要注重信息化平台建设、硬件控制管理系统、软件合理优化等方面。并且,将新型技术应用和讲解列入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学员主要考核其应用和优化能力,对于教职人员主要考核其开发和理论研究能力[3]。

(四)培养团队吸取优秀经验

建立企业与基地合作平台,推进和落实工作应由具有供应链物流行业实操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担任。同时,在合作初期确定培养目标,双方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在企业与基地合作过程中,不应仅以学员的专业能力和实操能力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还应注重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供应链物流管理人员的实训培养工作,目的是使学员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升思考层次,进而强化管理能力。因此,在企业与基地合作过程中,对于资源不足、脱离实际、考核缺失等问题应及时发现并解决,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和企业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真正达到对学生实操能力和管理意识培养的预期目标。

区域相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基地、高校、企业等单位开展交流会议,对区域形势和行业发展情况做深入交流,共同探寻适合区域发展的供应链物流发展模式,重点讨论学生的培养目标。另外,区域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联系其他区域优势资源和成熟平台,搭建沟通渠道,建立互动互联机制,为本区域供应链行业发展寻找新的动力,为行业内高职学校培养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作为国家级首批17个冷链节点之一,合肥市应当充分利用地区冷链节点较多,区域战略位置重要的优势,当地高职学校应当积极参与各类交流活动,基地也应当先立足于本地区建立交流互补资源网络,平台成熟后再形成17个冷链节点的联网互动平台,进而促进冷链物流行业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4]。

(五)科学制定培养团队考核指标和培养人才考核指标

基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养团队考核指标和学生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不应当由基地独自确定,而应当由基地牵头,企业、学校等单位参与,共同讨论考核指标合理性,并根据各方意见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实训培养过程中,应当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建议,并根据建议合理优化考核指标。培养团队应当遵循教学质量、实训效果、科研意识三位一体的原则,教职人员的考核指标优化也应围绕此原则展开[5]。

(六)实训培养过程控制及后评价工作

1. 实训培养过程调查问卷

在实训培养过程中,应当合理设置调查问卷,用实际调查数据的方式收集学生对于课程的建议,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方式,有助于课程后评价阶段的相关数据分析。

对实训培养学生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在期中考核,第二次在结业考核。两次调查问卷结果应当合理量化,主要作为过程控制和后评价优化的重要依据。在实训培养过程中,主要对问题进行评定,并在发放调查问卷时对学生讲明调查目的,鼓励学生认真填写,保证调查问卷真实性。教师应当根据调查结果,自行编制教学优化方案和前期工作总结,相关专业教学负责人应当组织开展专题会,各教学小组在会上进行前期工作总结,并讨论优化方案,通过后立即执行。在结业考核完成后,相关专业教学主管负责人和实训基地领导,应当组织参与教学后评价工作,对两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将每个调查问题的变化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同时,应当根据调查问卷内容,整理出学生提出的建议,涉及基地硬件设施改造的建议应当首先讨论,其次进行教师的考核工作,必要时可举办和参与基地、区域、行业、部委四个层级的教学实训能力竞赛,选拔优秀的教学能手,并借此机会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水平,对课件质量、教学形式、硬件质量等全面提升,激发教师教学多样性、实训创新性、思想能动性[6]。

2. 实训培养后评价阶段数据分析

实训培养完成后,根据实训培养过程中的调查问卷进行筛选分析,数据量化分析,利用正态分布统计原理,确定合理误差范围内概率最大位置的权重系数,最终得出优化后学生成绩考核权重系数表[7](见表1)。

优化教师考核指标,综合授课形式改进、授课质量、内容可接受程度、课件质量、理论与实际结合效果,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优化后教师考核权重系数表(见表2)[8]。

根据以上优化后权重系数可以发现:学生对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训机会的积极性很强,并没有因生源和外界环境影响而丧失对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更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课堂互动效果对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帮助很大;课件、实训参与、课堂互动等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多感官刺激和多元化强化的教学形式应当重视,不断发掘教学新方式,使学生理解内容的途径更多更高效;学生同样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局限于教学内容本身,对延伸内容和科研内容感兴趣,学校在选择教师、建立教学小组时应当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不应当各司其职,应选择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良好、具备双重能力的教师,有外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也应当被吸纳进高校,既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9]。

(七)使用专业教材

纵观当前市场上的各类物流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重复性的。如物流的概念、物流的构成要素、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设计等,基本都是在各种物流教科书中反复出现的,而且所占的比例大。所以,要防止实训基地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关键还是要看教材的选择。对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组织相关学科的骨干力量,编撰合适的教材;在选材上,应加强与各专业教师的沟通,尽量避免出现重复性内容;在制定专业课程大纲的过程中,各专业教师之间也应充分的沟通,以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10]。

三、结语

供应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其體量会不断扩大。因此,需要注重行业高职学生实操能力和管理意识的培养,在基地实训过程中要做好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工作和管理。培训前相关部门需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保证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并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及地区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大纲。培训中,应当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学生在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质量,并收集建议、及时完善。培训后需要对培训人员和学生均进行考核,考核指标需科学制定并落实培训目标,必要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意见,将信息汇总量化,通过数据拟合分析的方式,得到科学的对比分析结果,分析结果用以优化培训方案及考核指标,进而做好培训后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建军,邹莉. 基于京东生鲜冷链物流业务流程分析的冷链物流实训室建设思考[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11):180-182.

[2] 王喆,黄娟,许丽娟,等. 水产品冷链物流实训虚拟现实系统使用性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3):167-171.

[3] 杨洋,武志磊,李俊韬. 基于OBE理念的冷链物流实训平台设计与教学改革[J]. 物流技术,2021,40(08):135-142.

[4] 石兆. 高职冷链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机遇与方略——以湖南省为例[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6(04):7-11.

[5] 李茜. 冷链物流再造生鲜食品业——评《食品冷藏与冷链技术》[J]. 经济研究导刊,2020(19):198-199.

[6] 陈骏兵. 基于广西冷链物流发展的实训课程开发与设计[J]. 广西教育,2019(11):42-43.

[7] 敖乐,王泽. 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研究[J]. 太阳能,2022(12):19-23.

[8] 李永胜. 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背景下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J]. 科技与创新,2022(24):179-181.

[9] 王艳,施梅超,刘紫昭.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 科教文汇,2022(24): 65-67.

[10] 刘敏,王耀南,江未来,等. 新时代工科专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1):80-84.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