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关键词: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21-0035-03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健康档案是卫生信息化的核心之一,通过将患者的健康数据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为此,建立一个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1 健康档案系统设计和开发
1.1 健康档案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是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对健康档案系统的使用需求和期望,如查看个人健康信息、记录健康状况、管理服药计划等。二是系统功能。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健康档案系统应实现的功能模块,如个人信息管理、健康信息管理、病历管理、医疗服务预约提醒等功能。三是数据规范。确定健康档案系统的数据规范,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和交互等方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四是安全性。确保健康档案系统的安全性,采取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防范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五是移动性。根据实际需求,考虑移动端的支持,确保在不同平台及设备上可以高效、稳定地使用健康档案系统[1]。六是浏览器兼容性。健康档案系统应支持不同浏览器的兼容,确保用户使用方便,避免因兼容性问题而影响服务质量。七是数据共享。考虑将健康档案系统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换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
1.2 健康档案系统的系统设计
一是用户注册和登录模块。用户需要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醫生为其创建电子健康档案,而后个人再由个人通过App或小程序通过身份认证后绑定。用户登录后,可以访问和查看个人信息以及与医生和保险公司分享健康信息。二是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健康档案系统需要存储基本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紧急联系人信息。这些信息将用于统计流行病数据和作为筛查公共健康计划的依据。三是医疗档案模块。该模块用于存储患者的医疗信息,例如医生诊断、药物处方和手术记录。医生也可以使用此模块查看患者的病历,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四是健康检查模块。此模块用于存储患者定期的健康检查结果,例如身高、体重、血压和心率。此模块还可以包含预防接种记录和过敏信息。五是健康目标模块。该模块用于存储患者健康目标、进度和结果。患者和医生可以使用此模块记录健身和饮食目标,并查看进度。六是数据分析和统计模块。此模块用于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例如疾病情况、就诊次数、药物使用情况和治愈率。这种数据可以用于改进公共卫生计划和研究项目。
1.3 健康档案系统的实现技术
一是后端技术。需要使用后端技术来处理系统的数据请求和响应。常用的后端技术包括Java、Py?thon、Ruby on Rails等。这些技术可以处理数据库查询和数据存储等功能。二是前端技术。需要使用前端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动态、易用的用户界面。常用的前端技术包括HTML、CSS、JavaScript、AngularJS等。这些技术可以让用户轻松地浏览数据和输入信息。三是数据库技术。需要使用数据库存储系统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患者数据。常用的数据库技术包括MySQL、MongoDB、Oracle等[2]。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存储、管理和查询患者的健康信息数据。四是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安全和隐私至关重要,实现健康档案系统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常用的安全技术包括SSL、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五是云计算技术。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常用的云计算技术包括AWS、Azure、Google Cloud等。
1.4 健康档案系统的测试和验证
一是功能测试。通过专业的测试用例,测试系统是否能够按照预期的功能进行操作。例如,测试系统是否能够正确地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是否能够使用正确的算法计算用户的BMI等。二是性能测试。测试系统在负载升高的情况下,是否仍能够保持高效的性能水平,例如测试查询数据的响应时间、数据处理的速度,以及系统可承受的负载和并发用户数量。三是安全测试。测试系统是否可以防止黑客攻击。例如,系统是否具有防SQL注入攻击、防止密码被盗等安全保护措施,并确保用户数据不被泄露。四是用户测试。通过真实的患者使用测试环境,并提供反馈,来了解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感受和需求。通过用户测试,可以发现系统错误和改进点,并通过不断优化完善系统。五是兼容性测试。测试系统是否能够在不同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中正常运行。例如,系统是否能够在不同的浏览器中正确显示和格式化数据。
2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整合和共享
2.1 医疗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技术研究
一是数据格式标准化。针对不同医疗机构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开发相应的标准化数据格式,使得各种类型的数据能够被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二是数据交换协议。制定数据传输规范和协议,使得数据能在不同系统之间实现传输和共享。XML和HL7是常用的协议。三是数据集成技术。如ETL(提取、转换和加载),将各种不同的数据源进行加工、处理、转换,最终形成标准的数据表。四是安全保护策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能够保持隐私和安全。包括身份验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五是私有化和云化部署。为了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医疗信息整合和共享系统可以采用私有化部署方案或者云端部署方案。私有化部署可以在机构内部搭建系统,以数据安全为前提。云端部署可以让机构通过云服务对外提供数据共享,提高用户使用效率。
2.2 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管理
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管理是指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各类医疗资源,建立可持续的医疗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其中,医疗资源主要包括医院、诊所、专科医生、护士、药品、医疗设备等。一是政策引导。政府需要出台政策引导医疗资源整合和共享。加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二是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在线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应具备实时性、全面性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简便、便利、高效的医疗资源服务。三是数据整合和共享。整合和共享医疗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通过共享医疗资源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3]。四是建立联合诊疗机制。建立联合诊疗机制,实现专家远程会诊,可以改善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五是提升医疗科技水平。提高医疗科技水平,有望减少对高端医疗资源的过度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
2.3 患者健康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和隐私保护
数字化管理方面:一是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将患者医疗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医生调阅和更新。二是采用标准化技术。采用统一医疗信息互联网技术标准,使得不同电子病历系统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协作,并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隐私保护方面:一是建立权限控制机制。引入权限控制机制,控制患者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合法的人员才能访问患者隐私数据。二是安全存储和传输。采取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保证患者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三是隐私保护意识提升。加强隐私保护的宣传和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隐私保护的意识和重视,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数据。四是法律保障。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对患者隐私数据管理和保护的要求和规定,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隐私数据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3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和推广
3.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场景和流程
应用场景:一是健康档案管理。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健康体检资料、疾病诊疗记录等信息。二是公共卫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及时收集并分析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信息,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三是医疗机构管理。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包括医院排班、病床管理和医生巡回门诊等。四是医保支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实现跨医院、跨地区医保支付结算[4]。
流程:一是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需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互联网技术标准,包括平台架构设计、数据库构筑、软件应用开发等。二是协调各方共享数据。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要协调各相关部门共享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集成和统一管理。三是实现医保支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医生诊疗信息、病人就诊信息、检查、药品、治疗等医疗信息进行整合和统计,形成符合医保要求的数据,进行结算和支付。四是实现患者个人健康管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将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和共享,即时、准确地获取患者最新的健康信息,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3.2 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和实践
一是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實现医院之间的数据共享,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互通互联,协调医疗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提高医院服务效率。二是推广信息安全技术。组建专业信息安全团队,能够为医院提供信息保障支持,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意识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三是推广区域健康档案管理。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区域内患者个人健康管理,使患者健康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和掌握,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四是推广跨院区保障转诊。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建立推广跨院区保障转诊,实现跨医院、跨地区的医生之间的在线协商和会诊,减少重复检查和运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五是推广电子处方和药品配送。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院可以将电子处方传递至电子药房,自动配药并实现药品信息的库存管理和配送,为患者带来更快速、更高效、更安全的药品服务。六是推广物联网技术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集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传递监测数据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提高患者的健康医疗服务体验。
3.3 社区医疗信息化的推广和实践
一是建立社区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社区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二是建立社区医疗联网平台。将社区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联网,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与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三是推广远程医疗服务。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在线健康咨询、视频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家庭医生诊疗服务,提高传统社区医疗服务的范畴和水平。四是建立社区医疗计划管理。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建立社区医疗计划,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实现提前干预和关爱,降低疫苗的漏接率[5]。五是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促进社区内患者个人健康管理,使患者健康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和掌握,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六是推广药品信息化。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电子药房,实现药物的在线配送和管理,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药物服务,同时可以减少药品浪费和误用。
4 结束语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于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平台中对患者健康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以实现对医疗卫生保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但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和技术支持。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思路,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