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人类社会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纵观几千年历史,学校演进与社会、教育的发展联系密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学校发展的原有模式与逻辑即将迎来划时代的变革!
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如何办?学生怎么学?……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特别邀请一线校长做客“校长圆桌”,聚焦学校变革的热点议题,解读未来学校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势,瞄准学校变革重心,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意见一经发布,瞬间霸占了各大热搜榜单。长期以来,“唯分数论”充斥教育环境,大量重复、低效的训练填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双减”的提出犹如一剂猛药,直击痛点,让教育行业迎来大洗牌。
“双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减负,更要减轻社会的教育焦虑。如今两年过去,“双减”这场持久战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战果?为教育生态带来哪些新的生机?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本期,我们特邀一线校长参与探讨,回顾“双减”政策提出两年里教育生态的变化,展望未来教育的新样态。
嘉宾简介
张国其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中学校长,国培班讲师,省级教坛新星,南京市首届德育带头人。
王杰
贵州省正安县第一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正安县教育系统优秀支部书记,连续三年获正安县教学质量管理奖。
袁恩忠
浙江省安吉县报福小学校长,2022年度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
莫德华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重庆市新时代好校长,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双减”政策提出的两年里,基础教育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张国其(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中学校长):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政府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整顿和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加以监管,总体来讲,南京地区教育大环境趋于向好。在我校,有两点突出变化:一是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认识更加清晰,从去年两次问卷调查来看,认同校外培训的家长人数占比减小,绝大部分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二是学校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每门学科作业不能超过30分钟,做到量少质高,作业不带回家。
王杰(正安县第一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两年的时间,通过“双减”政策的撬动,社会格局和基础教育生态面临全新的变化,教育的深度转型已经成为民众的共同呼声和国家的强力意志。作为一名校长,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双减”政策的落地给我们的办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如何赋能教师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责任感、如何优化学校管理和课程设置、如何开展好家校共育、如何优化课后服务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袁恩忠(安吉县报福小学校长):
首先,“双减”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学校主动承担起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担,“逼迫”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其次,正面回答了“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教育之问,刷新了部分家长、教师的人才观。另外,“双减”给学校教育、教师打了一针“教育是国之大计”的“强心剂”,学校、教师站位“立德树人”的高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双减”政策下,校长的治校策略和教师的育人策略是否有了相应的变革与创新?
张国其(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中学校长):
“双减”以后,我们坚决贯彻“挖内涵、重谋划、求合力、抓落实”的教学工作思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把课堂这个主阵地经营好,降低家长对校外培训及作业总量的依赖度。
课前必研、首课试听、重点课程同课异构、反思调整,其中“首课试听”是重要的一环,一节新课,第一个老师上的时候,其他老师也一同听课,记录反思,相当于二次备课;特别重要的课程,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课堂设计来上,在比较中寻求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经历前三个阶段后,再一次对自己的课进行推敲。久久为功,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莫德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双减”下,我校紧紧围绕建设“西部教育强县”和“建设现代名校”目标,落实上级要求,夯实常规工作,实施“阳光阅读”与“家校共育”两大特色工程。
教师层面,落实新课标理念,转换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积极性,以此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低水平、重复性作业的设计,在作业设计中突出逻辑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训练。加强劳动、体育与艺术学科教学,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
王杰(正安縣第一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我们的管理重点是思考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本质、回归校园。一是开足开齐课程,让学生在校内学好;二是关注课堂,责任到人,保证课堂质量;三是开展好课后延时服务,保证作业完成质量,同时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四是深化教研,在教研中解决平时教学中的难题,实现抱团成长的目的;五是探索多元评价,推行劳动、体育、学习等记录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多维度评价;六是开展好家校共育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加入学校的教育中来。
在学校落地“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有哪些曾经遇到或者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应该如何克服推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莫德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小学校校长):
当前,仍有部分教师无法适应创新型教学方式的要求,对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指标单一,家长观念仍未与时俱进。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以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与创造力;开展家校共育,努力改变家长陈旧、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热爱教育、懂得教育。
袁恩忠(安吉县报福小学校长):
典型问题是家长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校外管理,松懈孩子的电子产品(手机)监管,导致部分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长。于是我们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和执行“双减”政策,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采取“作业公示”“一本多一点(课堂作业本+校本题组)”“精准培优补弱”等手段实现“保质控量”。同时严格落实作业、手机、睡眠等“五项管理”举措,分年级制定实践活动作业体系,引导学生走出电子产品,步入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去。
张国其(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中学校长):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构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强化团队作战。我校创建并深入实施四步教学法,优化教育质量。大力倡导把三张试卷变成一张试卷,全程实行作业三递进:精选精编;精练精批精讲;二次订正,面批面改。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关注每个孩子,实行一对一牵手帮扶,全学科推进,同时经常举行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沙龙,注重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双减”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持久战,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未来“双减”将会朝向哪个方向着力?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怎样的引导作用?
王杰(正安县第一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未来教育的着力点还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公平和有效。逐步改变固有、狭隘的教育成才观念,更多关注一个人的智力、爱商、自信、创造、对于自我情感的表达、能不能感受到幸福等因素。我认为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就是能够保证学生有持续奔跑的动力和耐力,只有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袁恩忠(安吉县报福小学校长):
“双减”作用于学校课程的根本性变革和师生评价体系的多元发展。学校要指向课程素养落地和办学特色彰显来重构学校课程框架,同时将评价重点转向学校、教师、学生更高要求的发展目标。
同时,“双减”渗透于乡村学校整体办学融合。我校地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源地——安吉,所在乡镇所辖10个行政村均为美丽精品乡村,地域和人文的良好生态为教育提供了保障。“双减”背景下的未来乡村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多方力量参与,整合学校周边各类资源的办学场景,集全乡(村)之力办好一所乡村小学。
莫德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小学校校长):
最核心的着力点应该是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学生的发展不能唯文化课成绩论,应该拓宽艺体教育、职业教育的渠道,真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多元化人才,同时,完善大学体系和就业体系,使社会各行业人员的社保福利水平差距不斷缩小,以此打破教育升学焦虑,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
编辑手记
“双减”的背后,是教学质量的优化提质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是将 “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放在首要地位。过去两年“双减”政策的持续落实与推进,让教育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一线学校更加注重在活动与体验中立德树人,教师和家长“作业越多越好”的观念得到改善,这场面向未来的持久战,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