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仙
◆ 发现问题:
记得我教2017级的文科重点班时,班上有一个“公认为”特别调皮的男生,班上进行阅读分享时,两次轮到他,他都不分享,同学们都宽容了他,我毫不客气地告诫他不要“踏破”我的底线,否则我会对他进行“惩戒”。到第三次轮到他时,我以为他仍然会赖着不上台,手里拿着教鞭“咕咕”地响,脸已被他气得通红,孩子们似乎也在等待,看我会怎么“收拾”这个调皮鬼……正在这时,他居然落落大方地走上了講台,并且用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话分享了他用整整一个月读完的《瓦尔登湖》。他说:“不需要许多物质,我们仍然能够好好地活着,并且活得非常快乐。”不敢相信,这样的观点来自一个刚入高中的15岁的孩子。
◆ 研究问题: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从具体细节入手打破僵局。好几次上课抽问时,我都把目光移向这个看起来冷漠的孩子小光,希望他能积极主动地起来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观察他的脸色,有时候充满希望,有时候满脸通红,有时候手举到一半又放下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不够自信的表现,而非对我的冷漠。于是,我就顺势鼓励: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突破自己,可以从课堂积极主动发言开始。这样,他渐渐地开始信任我,表现欲也越来越强烈,我们的关系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僵持。
接下来,我精心设计任务和他拉近关系。我认真地准备教学活动,以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当我知道了小光的内心是渴望表现自己、又怯于突破自己的时候,我就刻意在课堂上为他设计了非常简单的问题。这种具有特殊指向性的问题,是“润物无声”的,也是不容易被学生察觉的。于是,在一次课前阅读分享上,我让他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的读后感,并且始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最后是用心比较不同,助学生成长。对阅读能力差、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导,肯定学生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和分享。小光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我见他在课堂上表现得不主动甚至有些冷漠以后,随即就去咨询了他初中的教师。当我了解到他原本活泼开朗,只是进入高中以后因为课程难度加大而不适应的时候,我再也不带“有色眼镜”看他了,关系也缓和了许多,同时我观察到他爱观察、渴望表达的特点,不断地鼓励他,表扬他身上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优点,并且大加赞赏,还号召同学们都向他学习。
◆ 总结思考:
第一,不要用表面的现象随意确定不良的师生关系。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外貌协会”——特别是对于那些长相一般,上课又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教师很容易用“有色眼镜”对待他们。这无疑是师生关系的绊脚石。
第二,改善师生关系,需要用具体的教学活动做支撑。比如上语文课,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阅读分享,让教师和学生相互了解,认识不足,增进感情。
第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每一位后进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作为教师要用心鼓励那些特别努力的学生,并且在课堂当众大声地宣告学生的优点,这样,既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又形成了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的氛围,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第四,语文课堂从来不是语文教师独舞,也不是“教师当观众、学生来表演”的节目,而是师生共同演出的宏大交响乐,每一个演员都沉醉其中。用这种方式构筑起来的师生关系,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