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与关键

2023-08-26 20:15:58张昭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5期

摘要: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品格,也是百年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精神密码”;既是党政治自觉与政治自省优良政治特质的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战略自信与战略清醒的时代表达。深刻领会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要牢牢把握其蕴含的深厚逻辑,其核心与关键为人民主动与战略主动。

关键词:历史主动精神;战略主动;人民主动

历史主动精神是指人作为历史的主体,在深刻理解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觉能动性,认识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责任,从而把握历史主动,形成敢于创造未来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包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具体体现为人民主动与战略主动。

一、人民主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

人民主动始终融汇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创造的历史性成就中,是百年大黨光辉历程的重要体现,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广大人民翻身得解放,真正站起来

毛泽东指出:“我们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1],这一切都是人民发挥历史主动性的结果。第一,人民发挥历史主动,在军事上实现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的伟大胜利,打造了“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成功摆脱了被殖民、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二,人民发挥历史主动,在政治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实现主动,在实践中发挥主动,建立了新中国,确定了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新型政治制度。第三,人民发挥历史主动,在经济上建立了完整的、系统的国民经济体系。广大人民群众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功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第四,人民发挥历史主动,实现了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不仅是对内的发声,也是对外的宣告。新中国废除了一系列对外的不平等条约,开启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践。

(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广大人民实干后兴邦,真正富起来

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主动性,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实干之笔描绘了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首先,人民发挥历史主动,国家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平均值始终保持在9%以上,高于1953-1978年这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速,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我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得以迅速攀升,尤其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从1978年的第十位跃居至2007年的第四位。其次,人民发挥历史主动,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4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18.5倍,达到了15781元;同样,194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50元,而到了2008年已经达到了4761元。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城镇和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了2008年的37.9%和43.7%,这意味着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更加繁荣,而农村居民也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最后,人民发挥历史主动,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显著发展。2007年,全国小学入学率实现了全覆盖,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23%。我国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广大人民凝聚大力量,真正强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就,发生了许多深层次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结果。第一,经济发展强起来了。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筹推进下,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力求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转变,从而显著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优势。第二,民生福祉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发挥首创精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为显著的成就是打赢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此外,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居民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勇气。

二、战略主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

战略主动是指通过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演变,从而对社会发展全局作出准确判断与谋划。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系统布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以期实现既定战略目标。

(一)战略总体布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框架”

战略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制定的主框架和总蓝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着力推进工业化,加快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对苏联模式的充分认知,国民经济体系调整为不仅包括工业,还包括农业、商业、科技、文教、国防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使中国共产党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中,加强环境监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的环境质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时间布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进程表”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历史发展潮流,充分发挥战略主动,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时间部署。在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来建立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两步走”战略,旨在从第三个五年计划開始,第一步是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现代化鉴定基础;第二步是全面实现重点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如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领域,助推中国经济走向全球领先地位。随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明确第二步战略目标要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左倾错误思想,充分发挥战略主动,重新确立了“两步走”战略,提出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站在接续奋斗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重要任务。从“建设”到“全面建设”,从“建设现代化国家”到“建设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充分认识我国发展条件下,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战略时间部署,也即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分两阶段实现建设成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三)战略空间布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作战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面临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崭新课题。东北重工业基地的诞生正式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空间布局的序幕。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提出“两大布局”的战略空间布局,制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作战图”。同时,“五大经济特区格局”正式形成。进入新时期,在继承“两大布局”的战略空间部署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遏制区域发展差距、形成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都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布局,引起了国内外的热烈反响。这些战略的实施,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还有助于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整体提升和协同发展。

回眸百年党史,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历史主动,才能够顺势而为、因势而谋、乘势而上。未来,中国共产党需要以更加自觉和主动的精神力量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开创新征程的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张昭,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