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梦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征兵工作提升路径研究

2023-08-26 20:15张令玺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5期

摘要:征兵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治工作,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呼声、责任的体现。当前征兵政策支持力度和学生发展空间较大,但征兵工作仍面临教育环境氛围欠佳、宣传动员效果不优、学生主观能动性较低、身体素质不过关、家长配合程度不够等现实困难。本文围绕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家长等因素对联合推进征兵工作做研究。

关键词:强军梦;大学生征兵;应征入伍

大学生应征入伍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重要战略,是巩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对高校而言,保质保量完成征兵工作是职责和使命,对大学生而言,参军入伍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成长,然而征兵工作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作为大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未来发展空间和方向变多,进入部队不再是“香饽饽”。加之,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旋律,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以往不同,国防意识和居安思危意识不足。此外,征兵工作还面临学校、教师、家长等外部压力,所以发挥多方合力,共同探索征兵工作提升有效路径尤为重要。

一、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和国防建设的应有之义

强国必先强军,强军需要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强军梦,全国深入推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队是维护国防安全和加强军队建设的必然需要[ 1 ]。面对发展的诸多挑战,选拔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军队建设的关键,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征集对象和中坚力量,鼓励他们参军有利于提高军事人员的能力素质,完善部队结构布局,也是在新的形势下维护国家稳定,加快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立德树人和职责使命的根本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民族荣誉感、有责任的人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大学生通过参军入伍可以实现个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参军入伍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大力提倡大学生应征入伍应成为高校的普遍共识,也必然是高校应尽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2 ]。

(三)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依法服兵役是每一位适龄青年的义务。部队是一座大熔炉,部队的丰富经历有利于个人成长成才。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开展征兵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未来成才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在给陆军步兵学院2022届全体学生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即将奔赴军营,到艰苦边远地区,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希望你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在部队大熔炉中全面锻炼、拼搏奋斗,不断成长进步,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另外,大学生总会面临就业择业压力,复杂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参军入伍就成为一种高质量的就业选择,部队环境稳定,待遇可观,发展前景较好,各项利好政策有倾斜,真正实现“一人当兵、全校光荣;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二、开展征兵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征兵工作实效性受制约,征兵目标群体发生变化

“一年两征”政策下给高校带来一定的压力,征兵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展,相关服务和保障也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但是独立负责征兵的学校武装部工作压力比较大,上要对接区武装部接收任务,下要对接各二级学院安排工作,仅靠学校武装部一个部门专人独立负责,人员配备不足,力量相对有限,在对接各二级学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布置任务,欠缺具体的工作开展方案和有效指导。近年来,征兵目標群体发生变化,重点对象为应届毕业生,然而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较多,参军不是唯一的选择。高校每年接收很多退伍复学学生是客观存在,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些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有过入伍经历。这种环境下,有强烈走兵意向且为毕业生的人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每年征兵任务数会参考前一年完成情况以及学校男生人数进行叠加,对高校的性质、学院专业的不同等因素考虑欠缺,工作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学校整体教育氛围欠佳,配套课程教育效果待提升

征兵工作的开展需要全校一盘棋,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果教育整体氛围不足,相关课程流于形式,会影响征兵教育动员的成效。学校开设有军事理论课、体育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这些课程原本可以对征兵工作起到正向的辅助教育作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军事理论知识、兵役基础知识;增强身体素质和耐力,热爱运动,拥有强健的体魄;能够了解应征入伍基本政策,参军入伍不失为一种光荣而自豪的职业选择等。但是这些课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发挥课程本身或者利用课程进行有效地延展。比如承担军事理论课的多为辅导员,他们并不一定具备专业背景,对课程本身的了解程度和钻研程度不足,很多课程都是通过课堂上播放视频、线上学习通刷视频来开展的,同样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大都也由辅导员担任,讲授的职业选择方向比较多,涉及征兵的内容有限,导致学生对于参军入伍可以作为一门职业理解不到位,归根到底是这门课程本身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引导作用。体育课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多出现单纯的跑步、原地练习动作、自由活动等,体育类活动、基础体能项目测试等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期末的体能测试不过关率较高,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每年征兵体检通过率不高看出。

(三)学院宣传动员力度不足,尚未形成全员协同联动性

征兵工作实施主体为各二级学院,辅导员为主要抓手。学院设置征兵联络员,对接学校武装部,向学院传达会议精神和要求。学院会召开征兵动员会、总结会、交流会,但是大家积极性不足,有效的沟通少,整体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效果不好,出现形式化倾向。常规的宣传动员以开班会、挂横幅、做展板、官网发文章为主,活动开展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活动实效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对于辅导员来说,日常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等,征兵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不容忽视,但是单纯靠辅导员来做动员工作,一方面辅导员工作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效果也比较有限。事实上,很多学生与专业课老师、学业导师的日常联系更紧密,但是交流的话题多为专业课领域,没有利用好这一客观优势。学院每年会接收很多退役复学学生,他们本应成为征兵宣传的得力助手,但是很多学生复学后文化课成绩较差,挂科现象多,会出现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状况,没有发挥出榜样作用。所以学院内部欠缺全员参与、共同动员的协同联动机制。

(四)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国防意识和理解认识程度不够

现在的大学生是没有吃过太多苦的“00后”,成长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值观念,加之和平发展是时代主旋律,他们的居安思危意识、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不高,作为捧着长大的一代,吃苦精神也不够,所以参军的主观意愿不足。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的职业选择有很多,考研、考公、考编,就业或创业,一部分学生认为参军没有自由度,对自己能否坚持两年没有信心,退役回来还需要重新开始找工作,时间成本太大。还有的学生对征兵政策一知半解。对理工科学生来说,从事本专业需要实际本领和工作经验,参军对于未来的工作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不作为就业首选。对选择参军的学生来说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很多人由于肥胖等个人身体原因无法通过体检,从而影响参军入伍,集中表现在视力较弱、身高不够、体重不达标等其他疾病[3]。还有一些条件合格的学生,参军动机不是保家卫国,而是想要通过走兵获取经济利益、享受优惠政策等[4]。

(五)家长征兵政策了解少,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和坚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未来职业选择。一部分家长没有深刻理解参军的重要意义,单纯地认为部队生活太吃苦,主观上不愿意让孩子去部队,并没有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还有的家长对于征兵优惠政策不了解,不清楚参军也是一种稳定、光荣的工作,退伍后可以享受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政策。比如报考国家公职人員时,军队服役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会优先录用等,报考研究生考试时,还可以享受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加分政策等。

三、时代背景下征兵工作提升路径

(一)学校整合有利资源,把牢征兵工作大方向

征兵工作是一项需要相关部门集体合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应从学校层面发动学生处、团委、就业处等部门协助配合,真正把这份政治任务当成人人有责的政治工作来看待。武装部要对大学生军训、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征兵宣传、政治审核、保留学籍、费用补偿落实以及退役后复学等相关事宜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和制度,方便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拓展征兵队伍,整合校内资源,在辅导员、专业课老师、机关部门中招募具有专业背景、综合素养较高且具有责任心的优秀人员,尤其是有过从军经历的人员共同组成征兵宣传动员队伍[5]。对于学院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反馈,减少开会次数和频率,增加对政策本身的解读学习、对工作方法的指导帮助,除了线下的会议,可以组织征兵负责人员进行外出培训学习,拓展征兵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征兵基础工作以及服务工作打基础。另外,可以综合考虑不同学院不用专业的属性和特点,优化征兵指标任务分配,多组织开展有趣味性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体能培训、拓展训练等。

(二)加强相关课程实效性,营造征兵动员良好氛围

充分运用相关课程本身的优势推动征兵工作开展,选拔出国防教育意识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有担当意识的老师担任军事理论课教师,严把教师关。建立课堂监督机制,保证课堂教育效果,督促教师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增加课堂互动、讨论环节,带领学生学习国内外形势、军事理论基础知识、先进军用设备、征兵政策等,使学生对军营生活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入伍的决心。就业指导课同样是一门对于征兵工作有价值的课程,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中增加对于参军入伍政策的讲解,说明毕业生入伍的各项优惠条件,部队发展前景,退伍后的优待,端正学生对于入伍的观念和态度,增加对入伍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在体育课方面,可适当增加体能训练和多种体育活动,把握新生入学关、每学年期末关,对学生开展定期的、全面的体能测试,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基础认知,也督促体能较差的学生加强锻炼。

(三)全院全员形成动员合力,助力学生征兵工作联动

学院党委应加强组织领导,党委书记和主管教学的院长作为主要负责人,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课老师、学业导师的联动机制,共同开展征兵工作。召开全院动员大会,普及征兵政策,强化教师的国防意识和动员意识,使他们在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中渗透征兵知识,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领导班子为学生上国防教育课,辅导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利用积极分子党课教育的时间普及征兵政策,在全院范围内掀起深入学习领会强军梦和国防知识的氛围和风气。辅导员建立好重点学生台账,针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谈话,进行精准动员。为入伍学生做好全程化服务,协助完成材料填写、准备,答疑解惑等基础工作。学院定期召开征兵工作交流会,分享好的工作方法,共同讨论工作难题。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发布征兵宣传文章,利用公众号推送“退役士兵风采展”系列文章,通过退役学生的故事分享,让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激发参军意向。认真组织开展新生军训,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等与军训工作相结合,共同做好新生入学第一关。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关注退役复学学生,充分发挥征兵带头作用

校园是另一个“战场”,退役学生进入校园后难免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业问题,学院辅导员应定期做好关心关注,针对不同的专业定期开展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学业困难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比如发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获得学生,采取一对多的形式为退役学生补短板,也可以联系专业课老师进行查缺补漏,争取在学习上不掉队。选拔优秀的退役学生参与到新生军训工作中,成立专门的军魂服务队伍参与学院志愿服务活动,协助辅导员开展征兵宣讲动员,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军人风采,发挥出活榜样、活教材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部队大家庭,在全院范围内形成参军光荣的价值取向和良好氛围。

(五)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实现家校合作共同动员

家长是征兵动员的重要角色之一,要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普及征兵政策,让家长意识到强国梦需要真正的男子汉去实现,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不仅有益于孩子强身健体、提升身体素质,更能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家属还能享受军人家属优待,生活补贴和津贴。要与孩子多交流,支持他们想要参军的梦想,这是利国利民、值得全家骄傲的事情,在部队得到的锻炼也会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体现,受益终身。

四、结语

强国必先强军,军队需要人才。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栋梁,吸纳更多优秀大学生参军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征兵工作开展的主阵地,需要进一步做好全员教育动员工作,增强征兵工作的实效性,使学校、学院、老师、学生、家长等协同联动起来,为军队输送更多优秀学子,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杜石清.强军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若干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41-42.

[2]黄安琪.“一年两征”的新形式下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1-5.

[3]张志平.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4]霍丙泉,张玉杰.新时代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3):31-34.

[5]王慧.“强军梦”视角下增强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效性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3-4.

(作者简介:张令玺,洛阳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