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师德养成机制研究

2023-08-26 05:04曹英沈莲莲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教师

曹英 沈莲莲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高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式。锤炼高尚师德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从育人要求与教师成长需求出发,构建师德养成建设长效机制,强化高校师德养成的理论引领力、实践滋养力和内需驱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教师;师德养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3-0135-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三全育人”对高校教师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表现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尤其要高度重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师德养成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要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教师首先要涵养师德,不仅要会讲学术,更要会讲政治,提升学习政治、掌握政治、教授政治的意识和能力,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与实践的不足之处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近年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社会对高校的关注内容。当前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往往重视育人机制、途径和有效性等立足育人对象的研究,对教育者本身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相关内容比较缺乏关注。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中,注重相关理论与制度规范化研究,但对教师师德养成体制机制研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课题组面向二级单位党组织领导、普通任课教师和学生,开展了教师师德师风相关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1.师德养成意识相对缺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有关教师职业行为准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和教师师德失范处理指导意见等方面的文件,对相关工作做出指示和规定。各高校相继成立了教师工作部,牵头负责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尽管高校、学院和教师个人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普遍存在重视师德教育形式而相对忽视师德养成内涵、重视师德评价结果而相对忽视师德养成过程的情况。

2.师德养成机制不完善。尽管高校对新进校教职工的师德教育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新进校教职工培训重要内容,但缺乏教师师德养成的系统性有效机制。新进教职工师德教育与后续师德养成教育衔接不够。学校由教工部主导建立了师德教育及养成体制机制,而二级院系的师德养成与教育机制不完善,容易受到教师培养传统方式影响,或由院系领导的主观意愿决定学院在师德养成方面的工作模式,师德养成有效性无法得到很好保障。

3.师德养成理论知识缺乏。对教师师德建设,尤其是师德养成的理论储备相对缺乏。与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相比,与其相匹配的师德养成理论欠缺,无法为教师师德养成提供有效的培养菜单或实践路径,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工作。由于理论知识缺乏,学院一般只能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指导下开展师德建设工作,主动性欠缺。学院师德养成工作的开展与成效,往往依靠学院领导本人的重视程度、理论知识与师德建设工作能力。

4.师德养成实践能力缺乏。学院尽管在教师入职、新建教职工培训等环节参与教师师德培训,但在其他教师职业发展环节鲜少主动开展师德养成实践。尽管教师入职后通常都会“老带新、传帮带”,但往往更加注重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也缺乏比较严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效果因人而异。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参与师德养成实践活动有待大力加强和组织。尤其与教师职业成长相互结合,协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增长的实践机制与活动亟待完善。

二、高校教师师德养成的概念与内涵

高校教育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不同,高校包含教学科研专任教师在内的几乎所有教职员工均来自非师范类高校。高校教师在入职高校之前,对高校教师师德了解不足。与基础教育教师相比,进校入职之前,高校教师对师德师风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内容,对师德“高线”与“底线”的具体了解还存在一定欠缺。高校应当建立教师师德养成观念,面对所有新进校教职工,重点是青年教师开展师德养成教育,探索多维度、多形式和全方位的师德养成教育模式,探索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适应的、与思政实践相结合的更有成效的教师师德养成教育,切实提升高校教师师德水平。

1.高校教师师德养成的概念。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教育单位,高校教师从广义来看包括高校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在高校工作的其他人员。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等。高校教师应当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将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个人的师德追求与目标。“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师德的核心是政治素养,还包括与职业行为规范相关的其他师德素养,以及底线公民个人道德素养。养成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本身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过程性。高校教师师德养成,是指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促使高校教师形成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具备育德意识与能力;构建良好师德,在教学、科研和育人实践中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表现出教师应有的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

2.高校教师师德养成的内涵。高校要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全体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与师德水平,同时要主动提高育人意识与能力,在教学、科研和育人等各项活动中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师德养成工作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工作,做好师德养成工作,才能促使师德师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不断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应当成为高校教师师德追求的重要目标。高校教师师德养成内涵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通过体制机制,形成高校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二,接受教育培训,形成正确的育德意识,具备卓越的育德能力,掌握课程思政的技能,学习并掌握在专业课课堂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在开展科研活动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科研伦理,强化科学家精神,不断奋斗创新。第四,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秉持热爱学生、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激情,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师德养成机制探索

高校应当探索建立“三全育人”中的师德养成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明确高校教师行为规范,明确新时代高校师德养成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完善教师师德养成过程体系,构建高校教师师德养成机制。

1.构建以党建引领,校院两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师德养成组织机制。高校教师核心是政治素养,高校教师师德养成体系应当与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组织体系上保持一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教师师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将师德养成作为基层党委、党支部开展日常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性、引领力和组织能力。要充分选树师德典型标兵,发挥师德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教师所在支部的优秀教师党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师德养成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师德标兵引领,师德优秀党员教师指导下的新时代“传帮带”师德养成体系。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形成优秀师德示范传承。由院系党组织、党支部安排优秀老教师指导、帮助和带领新教师,学习思想政治与师德知识,构建青年教师优良师德师风。

2.完善以新进教师培训为起点的全体教师师德轮流培训教育机制。坚持師德考察前置,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教师招聘阶段及时考察应聘人员的基本师德情况,对有思想政治与道德问题的应聘者“一票否决”。形成高校院校两级师德教育培训常规化机制,系统化的师德教育培训是师德养成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将师德培训与教师教学科研培训有机结合,建立长效性、常规化的教师师德培训机制。高校应高度重视新进教职工培训,并将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培训作为第一课重点加强。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或着手制定教师轮训制度。构建在3—5年内,全覆盖分批轮流对教职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在高校教师常规轮训中,思想政治与师德教育也是最重要的内容。高校还应当不定期开展教师师德专题教育,不断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3.建设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一体化的师德养成机制。高校应当进一步重视师德养成,并形成贯穿教师成长全过程的师德养成体系。高度重视新进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中的师德养成。很多高校实行了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在青年教师新进校1—2年内,不直接参与教学任务,不参照普通教师分配工作任务和考核,主要任务是通过参加培训和实践,学习掌握高校教师必备的素养和教学科研技能。新入职高校教师一般不具备师范院校学习经历,缺乏教师师德、教育心理和教学技能等学习经历。因此,普通高校应重视助教期间师德教育,将师德养成作为青年教师助教期间的核心任务。基层党组织,尤其党支部要为青年教师安排一对一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同时协助青年教师师德养成。高校在设立青年教师人才项目的同时,也应注意师德养成问题,将业务能力卓越的青年,培养为师德优秀的教师。高校也应当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奖中将思想政治与师德评价作为重要条件,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提升个人师德水平。

4.深化建设高校教师规范化师德考核与师德失范处理机制。高校应当建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考核和师德失范机制,并牵头开展相关工作。思想政治与师德考核应当成为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等与工作相关考核中,以及在岗位职级提升时的重要内容,还应当在各类评优评奖中进行考虑。高校教师师德养成还应当包括师德底线思维。在各类教育培训中,要明确《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中规定不应当发生的行为,尤其要将尽年来教育部通报高校发生的师德失范事件作为反面案例向教师进行教育宣传。要通过反复教育宣传,帮助教师建立牢固的师德底线思维,形成不能、不敢、不想发生师德失范行为的正确理念。高校还应当建立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机制。高校应当建立制度,明确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情况,确定处理规范化流程。

5.探索吸引高校教师参与兴趣的师德养成实践机制。课程思政学习是教师师德养成的首要实践途径。院系教研室要安排优秀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学习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还应定期组织全体教师集中交流研讨,形成思政教育内容系统。科研思政学习是教师师德养成的重要实践途径。教师在不断开展科研中,提升个人师德,发扬创新精神,坚持钻研奋斗。同时,教师也要率先垂范,在教学过程中传承科学家精神,实现科研育人。师生共同体是教师师德养成的重要互动实践途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研究生,与作为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指导本科生,指导学生理论学习、科研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沟通交流能力、指导学生能力与师德水平的实践过程。演讲比赛是教师师德养成最生动的实践途径。演讲培训和比赛有助于提升教师讲课表达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对促进课堂讲授与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或学院应当组织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党史、“四史”等相关主题的学习培训,引导教师在学习和参赛过程中提升师德能力,通过讲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应当鼓励学院做好基层初赛与教师学习组织工作,以赛促学,引导全体教师提升政治站位,提升师德水平的提升。应当安排大型场地和舞台,增强比赛挑战性和难度,有效提升教师演讲、展示和感染观众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过程中,要明确教师师德养成目标,选树师德典型,引导教师形成高尚师德,形成师德负面清单与师德失范处理办法,形成教师绝不突破师德底线的良好氛围。应当不断加强教师在“三全育人”中的师德养成体制机制和实践路径探索,强化教师理想信念,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的师德养成,陶冶教师道德情操,稳固教师扎实学识,提升教师仁爱之心。另外,还应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进一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工作,避免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师德失范行为。要不断研究师德师风建设,优化“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师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4]   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

[5]   唐志凤.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站位[J].高教学刊,2019(21).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校教师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