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历史考察、中国经验与后冬奥时期推进策略

2023-08-26 04:47刘冬华赵军民缪律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体教融合推进策略

刘冬华 赵军民 缪律

摘    要   奥林匹克教育是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历史和中国经验,提出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在后冬奥时期进一步推进的策略,对冰雪运动教育在后冬奥时期的可持续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认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经历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初期的探索阶段、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加速发展阶段、国际奥委会主导下的变革阶段。在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的基础上,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历经北京2008年夏奥会、南京2014年青奥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形成了中国经验,并且众多奥林匹克教育传承与创新举措突出了中国独有特色,不仅符合国际奥委会深化改革的要求,而且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实践贡献了中国智慧。进入后冬奥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面临的困境包括持续性有待加强、本土化教育资源有待挖掘、奥林匹克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等。基于以上提出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在后冬奥时期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体教融合;中国方案;后冬奥时期;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3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3.04.012

Abstract   Olymp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popularizing Olympic knowledge and promoting Olympic spirit.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Olympic education promotion and Chinese experience, and propos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Olympic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lympic education. It proposes that the history of Olympic education including three stages: the exploration stag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birth of the Olympic Games,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st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stage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Olympic education, Chinas Olympic education has formed the Chinese experience after hosting Beijing 2008 Summer Olympics and Nanjing 2014 Youth Olympics and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Chinas Olympic education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OC to deepen reform, but also contributes Chinese wisdom to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Olympic education. Entering the post Winter Olympics era, Olympic education in China is facing difficulties in sustainability, local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the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Olympic educ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post Winter Olympics era are proposed.

Keywords   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 games; olympic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chinese experience;post-winter olympics era;promotion strategies

國际奥委会在成立之初便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推进。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地区)奥委会在奥林匹克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与奥林匹克教育相关的活动不断丰富、奥林匹克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奥林匹克教育形式不断增多,奥林匹克教育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作用愈加重要[1]。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奥委会为了破解国际体育组织遭遇的公信力危机,加大了推进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力度。在诸多改革议题中,奥林匹克教育涉及可持续发展和青少年教育等重要领域,因此,奥林匹克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改革进程中被高度关注[2]。国际奥委会、各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各国(地区)奥委会及奥林匹克学者围绕奥林匹克教育展开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为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奥委会自从在国际奥委会恢复合法席位后,便开始关注并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我国相关体育组织和一些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奥林匹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在北京2008年夏奥会筹办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组织举办了规模化的奥林匹克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体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的共同参与下,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开展,国内一度形成了重视奥林匹克教育的热烈氛围[4]。然而,随着北京2008年夏奥会的闭幕,中小学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也进入低潮期。而在北京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之后,传承与创新北京2008年夏奥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教育遗产,对于我国奥林匹克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综合性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梳理了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历程,分析了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经验和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在后冬奥时期持续化推进的具体策略。

1   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历史考察

在国际奥委会成立之初,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教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拜旦强调运动教育与智力教育、身心和谐与竞赛成绩同等重要,且希望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架起沟通的桥梁,加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国际奥委会在1908年公布了第一版《奥林匹克宪章》,并在其中提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奥林匹克准则,将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凝聚到4年1届的奥运会中[5]。由此,本研究将奥林匹克教育推广的时间起点定为1908年,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体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将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初期的探索阶段(1908—1945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加速发展阶段(1946—1979年)、国际奥委会主导下的变革阶段(1980至今)。

1.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初期的探索阶段(1908—1945年)

国际奥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教育进入了全面推广的阶段。在19世纪末,顾拜旦首先在法国中小学发起了实施《教育改革计划》倡议。该计划包括将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和普及体育运动知识等方面的内容[6]。顾拜旦的这一举动,一方面突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属性,另一方面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尽管在顾拜旦的《体育颂》《运动的指导原则》等作品中出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教育等术语,但是顾拜旦并未明确地对奥林匹克教育下定义[7],通常用“运动教育”一词表述。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初期,由于受政治、文化、地域等因素影响,顾拜旦所倡导的运动教育仅在法国部分中小学得以实现。经过顾拜旦等人士的积极推动,与奥林匹克相关的教育活动范围逐步从法国扩大到了整个欧洲,并且专门成立了欧洲奥林匹克教育联盟及奥林匹克与体育活动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8]。在这一阶段,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奥运会停办延缓了奥林匹克教育的进程,使得奥林匹克教育呈现出不稳定态势,但是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教育联盟及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欧洲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有了最大程度的进展,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介也为奥林匹克教育推广提供了渠道。

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加速发展阶段(1946—197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卡尔·迪姆等的积极筹备下,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于1961年在希腊成立,此后几十年有超过100个国家(地区)的30 000多人在此就读,这里也成为奥林匹克知识体系建构和奥林匹克教育推广的高地[9]。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美因茨大学的诺伯特·穆勒教授将奥林匹克教育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追求卓越成绩,将体育运动中培育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匹配到日常生活中,追求身心的全面发展[10]。穆勒下的定义突破了身体本体论的惯性思维,明确地将身心和谐发展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目标,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奥林匹克教育的概念内涵从模糊到清晰,其外延也得到了扩充,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始强调青年人要体验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奥林匹克教育的维度也从个人扩展到了社会和国际,形成了微观、中观、宏观3个维度递进的教育机制[11]。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建立有效沟通,追求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将运动竞赛中公平、公正、遵守比赛规则的体育精神培育列入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建设中,逐渐成为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12]。随着国际社会对奥林匹克教育认同度的提高,各国纷纷建立了奥林匹克教育学院、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这些实体的构建也为奥林匹克教育推广提供了便利的组织平台[13]。各国奥委会一方面与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展开合作,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还积极推动本国奥林匹克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上的深入。在这一阶段,各届冬奥会组委会在筹办冬奥会时开始思考如何系统地筹划和组织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加拿大奥委会在1976年蒙特利尔冬奥会时启动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创了规模化推进奥林匹克教育的先河。

1.3  国际奥委会主导下的变革阶段(1980年至今)

在20世纪80年代,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屡屡出现的兴奋剂事件及国际奥委会结构不健全等因素加剧了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危机[14]。对此,国际奥委会启动了多项改革计划,其中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重要部分[15]。国际奥委会于1994年要求奥运会申办国在其《申办报告》中必须涉及奥林匹克教育。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一直致力于加深国际奥委会、欧洲奥林匹克学院与奥运会举办国教育行政部門的合作,希望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奥林匹克教育注入动力。在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的“一校一国”教育项目取得巨大成功后,国际奥委会便要求将“一校一国”作为奥运会的常规教育项目进行实施[16]。原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用3个词对奥林匹克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即卓越、友谊和尊重。罗格的继任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青少年在奥林匹克教育推广中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和共享奥林匹克教育。

服用兴奋剂的行为违背体育道德,有悖于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因此,反兴奋剂教育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通过的《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对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挪威、德国等国家都以单独立法或以在相关法典中设专章的形式对运动员禁止交易、使用兴奋剂提出了要求。

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启动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计划》(缩写为“OVEP”)是奥林匹克教育的纲领性计划,其中将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凝练成“公平竞争、尊重他人、追求卓越、享受奋斗快乐、身体与意志及精神相和谐”,针对全球18岁以下青少年推出了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和课程,为奥林匹克教育推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7]。目前,OVEP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地区)得以实施。国际奥委会还在2010年举办了“第一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并在青少年中加强奥林匹克教育。之后,又于2016年启动了OVEP的修订版,强调各国要筹划制定奥林匹克教育推广的本国方案,争取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的个性化推广。截至2020年,世界各国累计举办了超过300次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诸如危地马拉召开的“奥林匹克主题电影论坛”、加拿大建设的“奥林匹克在线资源数据库”、英国举办的“奥林匹克青年营”、波兰开展的“奥林匹克运动和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创新了奥林匹克教育形式,为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示例。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了全球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大范围停滞[18]。对此,国际奥委会制定并发布了《奥林匹克学术研究中心指南》,既为线上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行动框架,也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18]。

综上可见,随着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的深入和国际奥委会深化改革工作的推进,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愈加凸显。世界各国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同时不仅强调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促进作用,而且强化了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运动参与的推动作用。

2   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经验

从狭义而言,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学校体育领域就已经有奥林匹克教育。例如某些田径项目等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和竞赛,但是这时的学校体育竞赛只是国际奥委会所倡导的奥林匹克教育的一部分,存在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单一的认识局限性。直到国际奥委会于1979年通过了《名古屋决议》,并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奥委会联合我国体育、教育、文化等部门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奥林匹克运动推广活动,才使得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得到了有序推进,并且形式逐渐丰富。在北京2008年夏奥会筹办阶段,我国政府在中小学启动了“同心结”活动,开辟了我国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的组织化实践之路。

2.1  北京2008年夏奥会开拓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形式

北京市教委于2005年6月启动了“同心结”活动。该活动旨在向青少年学生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增强青少年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拓展中国青少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世界各国青少年与中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国青少年增强对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的认识,使更多国家(地区)的青少年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19]。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以“同心结”交流活动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为核心,由北京向全国辐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奥林匹克主题教育活动[20]。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全国有556所中小学成为始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设的“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共有400 0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21]。与此同时,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领衔的团队编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教材,国内诸多体育院校和师范大学体育院系均开设了奥林匹克课程,为我国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北京2008年夏奥会筹办期间,国内一些期刊、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纷纷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我国奥林匹克教育阶段性成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进一步向青少年学生宣传和普及了奥林匹克价值观及渲染了奥林匹克教育氛围[22]。

2.2  南京2014年青奥会延续的奥林匹克教育

在2010年,中国南京成为2014年青奥会举办地。南京青奥组委在2014年青奥会的筹办工作中对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筹办南京青奥会期间,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在全国范围举办了5 000余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从尊重、公平、包容3个方面对奥林匹克价值观进行了宣传,此外还专门设计了“青少年趣味运动会”,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23]。国际奥委会于2014年发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改革重点之一聚焦于青少年。虽然南京2014年青奥会在奥林匹克教育推广的周期、范围和热度上与北京2008年夏奥会有些差距,但是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在筹办和举办2014年青奥会的过程中践行了国际奥委会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将奥林匹克教育的重心放在了青少年人群。从北京2008年夏奥会到南京2014年青奥会,可以说,我国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宣传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从增强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助残意识的提高、培养青少年追求卓越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方面助力了我国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2.3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传承与创新的奥林匹克教育

2.3.1  线下与线上一体化奥林匹克教育的互动互融

北京在2015年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后,奥林匹克教育推广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深化体教融合及促进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便有着更为重要的意義[24]。在传承和发展北京2008年夏奥会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的基础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其中,以习近平体育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在线下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内容涉及手绘冬奥会宣传海报、参观冬奥会比赛场馆和博物馆、体验冰雪运动、冬奥科技秀、冰雪运动人文展、冰雪运动装备分解、冬奥会知识竞赛等,加深了广大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在线上推广方面,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在其官方网站设置了“冬奥教育”和“在线学习”两大模块供用户阅读和使用。其中的“冬奥教育”模块在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工作文件和主题活动信息的同时,还为公众提供了相关学习资料和教育资源,通过线上推广的方式,从冬奥会知识、冬奥会竞赛项目、冬奥会教育示范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而“在线学习”模块则主要包括“学知识”“看比赛”“去场馆”和“资源导航”4个部分。这4个部分在讲述明星(冠军)运动员的故事的同时,紧凑地加入了奥林匹克精神和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过程、规则等内容,为分享奥林匹克教育信息和奥林匹克知识、下载相关电子资料提供了网络平台。在全媒体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还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宣传的重要载体,通过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传输短视频增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现场感染力,使受众能体验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例如,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牵头制作的《奥林匹克五环》《残奥运动》《火炬接力》等奥运会知识动画短视频,以及《冰壶》《速度滑冰》《高山滑雪》《雪车》等冬奥会比赛项目知识的动画短视频被各类新媒体平台广泛转载,累计点击量超过40 000 000余次[25]。此外,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冬奥会赛区还开展了“奥林匹克教育与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在带动青少年学习冬奥会知识的同时,还向青少年宣传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及讲述了冬奥会故事。

2.3.2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

通过多部门参与制定的政策的引导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期间的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策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26]。其中对《冰雪运动校园教学指南》编制、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规模及冰雪运动教师培训设定了完成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26]。自2018年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共同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以下简称《教育计划》)及共青团中央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青少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开始,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序幕正式拉开。冰雪运动进校园是我国推广冬奥会比赛项目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形式。此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遴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构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教学、训练、竞赛和条件保障体系。多部门参与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完善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顶层设计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层次推进提供了机制保障。截至2020年底,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累计达到835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到2 062所,这些学校为普及冬奥会知识、传播冬季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提供了广阔平台[27]。

2.3.3  整合高校资源助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在谋求高质量发展。全国有54所大学开设了冰雪运动专业,加快弥补了我国冰雪运动专业人才短板,为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高质量、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18]。如果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的塔基是全國中小学中的“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那么设置冰雪运动专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就是塔尖,奥林匹克教育体系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夯实塔基、通过培养塔尖哺育塔基。例如:首都体育学院积极响应和支持国际奥委会关于在各成员国高等院校开设“奥林匹克运动课程”的号召,并于2021年12月12日成立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承担了全国性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运动项目培训、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任务,大力推动了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的宣传工作,为奥林匹克教育体系化作了示范。总之,整合高校资源促进我国奥林匹克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的另一种创新。

3   我国奥林匹克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3.1  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持续性有待加强

尽管我国凭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这一历史契机开展了多主题的、内容与形式多样的冬季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但是当前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是持续性有待加强。对于任何一个奥运会东道主国家而言,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重心主要在赛前和赛中阶段,赛后阶段的奥林匹克教育受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影响会明显弱化。为了传承和保护北京冬奥会遗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以下简称《遗产战略计划》),其中对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区域发展7方面和35项重点任务进行了规划[28]。虽然《遗产战略计划》围绕文化遗产设置了文化活动、宣传推广、媒体与转播、档案管理4项重点任务,但是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要组织盛大的火炬接力仪式、文化庆典仪式等大型体育文化活动有相当大的难度。其中一方面便是缺乏专门的组织领导部门。此外,冰雪运动进校园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期间的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重点工作,“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规模已有所扩大,因此,在后冬奥时期上述学校的组织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配备、评估验收等方面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3.2  本土化冬季奥林匹克教育资源有待挖掘

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持续推进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就是本土化。尽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参照国际奥委会OVEP的经验和做法在2021年9月底为我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配发了“奥林匹克教育工具包”,但是该教育工具包存在使用范围特定、侧重知识宣传和理念宣讲等局限性。因此,当前还需进一步挖掘中国本土冬季奥林匹克教育资源。例如:从我国冬奥健儿的成长故事、中国民众参与北京冬奥会的相关事迹、中国志愿者投身北京冬奥会筹办与举办的事迹、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等方面充实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资源和提炼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特色。此外,我国的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本土资源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融合得不够。由此,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未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加强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本土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着力于使我国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冬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另一方面要使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相融合。

3.3  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完善我国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体系是我国冬季奥林匹克教育持续化推进亟待化解的另一个困境。从长期来看,如果要形成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持续推进的局面,需要全方位地构建我国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推广体系。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推广既涉及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国家教育政策、体育发展规划之间的协同,也要关注“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设立、申报、验收及评估和奥林匹克教育课程的开发。从我国夏奥会和青奥会的竞赛项目推广经验来看,奥运会比赛项目只有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才能围绕奥林匹克运动构建和运行推广体系[29]。而在基层落实方面,“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究竟是进一步扩大数量规模、还是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示范效应,还未有相关政府部门作出具体指示。因此,如何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为基础,深入开展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完善我国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如何以体教融合模式拓宽冬季项目后备人才成才路径、如何加强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属于我国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体系化建设的范畴。

4   后冬奥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持续化推进策略

4.1  加强战略协同,使冬奥会比赛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深度融合与对接

奥运会举办国组织开展的各具特点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宣传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同时,也在满足着自己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需要。在后冬奥时期,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战略协同,既要确保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能对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的国家战略,也要使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与《遗产战略计划》实施保持步调上的一致,以确保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可以继续稳步推进。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人才、体育等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可见,冰雪运动作为专项运动技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由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后冬奥时期开展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要符合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一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统筹协调整合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资源,使其对学校体育工作发挥最大效用。二是继续加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凭借政策持续探索和形成基层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特色,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增添亮点。三是将冬奥会比赛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进行深度融合,既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要求,也顺应了后冬奥时期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可持续推进的诉求。

4.2  整合奥林匹克教育资源,推动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形成优势互补

回顾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历程不难发现,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并不是完全固化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调整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奥林匹克运动进入深化改革期后,国际奥委会启动了OVEP。OVEP在全球广泛实施并成为各国(地区)奥委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OVEP的实施旨在促进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与各国本土化奥林匹克教育的融合,在两者融合过程中,奥林匹克教育呈现出了多元一体的特点。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各国(地区)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由单一向多元、由模仿向创新转变,这种转变在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实践中也有所体现,并在北京2008年夏奥会、南京2014年青奥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在后冬奥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应从以下方面推进。首先,要进一步整合国内外奥林匹克教育资源,不断巩固我国奥林匹克教育成果,使之成为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其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各級学校与我国奥林匹克教育资源相融合,多部门联合制定相关政策,一方面重点解决如何将我国冬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更好地融入我国不同地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冰雪运动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强调继续将学校体育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场域。最后,在奥林匹克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以身体实践和知识普及并重的教育方式加深青少年学生对奥林匹克价值观的理解,进一步优化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效果。

4.3  加强组织管理,强化我国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融合的成效

从奥林匹克教育的国际经验来看,各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都由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共同参与。这是由奥林匹克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进入国际奥委会主导下的变革阶段后,奥林匹克教育愈加强调从个人、社会、国家、国际等多个维度对青少年的体育认知能力、身体等方面进行培养。由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组织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时,一方面要注重横向配合和纵向传达,尽可能兼顾各方的发展诉求;另一方面,要兼顾专业性和通识性,在设计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时要尽量与我国的体育发展规划、中华体育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奥林匹克教育管理主体要尽量兼顾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属性,合理划定奥林匹克教育的重点内容,有效增加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的深度。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期、筹办期和举办期积累了丰富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经验,这些经验也为后冬奥时期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持续开展奠定了有力基础。我国教育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对奥林匹克教育加强管理,进一步扎实推进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深度融合,同时要进一步关注奥林匹克运动改革与我国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共性和差异,协调化解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矛盾,强化我国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融合的成效。

5   结束语

奥林匹克教育在经历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初期的探索阶段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加速发展阶段后,进入了国际奥委会主导下的变革阶段。中国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时的奥林匹克教育探索实践在突出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契合了国际奥委会深化改革的诉求,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方案。面对后冬奥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持续化、本土化、体系化等方面的困境,我国政府和中国奥委会要继续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以冰雪运动进校园为基础,加强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监督管理,在战略协同、资源整合、组织管理上继续深化奥林匹克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  BULATOVA M, PLATONOV V. Olympism and the olympic education: history, modernity, future[J]. Science in Olympic Sport, 2018(4): 4-27.

[2]  孙湛宁,胡博然. 世界公民教育: 新时代中国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6): 7-12,139.

[3]  郭希. 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发展探微 [J]. 体育文化导刊, 2014(5):153-156.

[4]  茹秀英. 北京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107-111.

[5]  WASSONG S. 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 olympism [J]. German Journal of Exercise and Sport Research, 2001, 31(3): 343-346.

[6]  李春治. 欧洲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对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启示[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3): 202-206.

[7]  NAUL R. Olympic education[M]. Oxford: Meyer &Meyer Sport Ltd, 2010:46.

[8]  潘霞. 奧林匹克教育推广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12(7):146-149.

[9]  SUKYS S, MAJAUSKIENE D, DUMCIENE A. The effects of a three-year integrated olympic education programme on adolescents prosocial behaviours [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17, 17(3): 335-342.

[10] MULLER N, SKINNER W H. Olympism: Selected writing/pierre de coubertin[M]. Lausann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00: 217.

[11]  HWANG B, HENRY I. Identifying the field of olympic education: A meta-narrative review[J]. 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 2021(4): 1-25.

[12]  CHATZIEFSTATHIOU D. Olympic education and beyond: Olympism and values legacies from 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J]. Educational Review, 2012, 64(3): 385-400.

[13]  王润斌, 李慧林, 贺冬婉.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背景下加拿大奥委会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及启示[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3): 214-220.

[14]  任海. 国际奥委会演进的历史逻辑——从自治到善治[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2.

[15]  孙葆丽,沈鹤军,王月,等. 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深化改革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1):1-6.

[16]  耿申. 社会实践中的奥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J]. 教育科学研究,2008(8/9):26.

[17]  李根,张晓杰,高嵘. 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计划的多维审视[J]. 体育学刊,2019,26(5):27-34.

[18]  史国生,刘冬华,周铭扬,等. 后奥运时代奥林匹克教育融入学校体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体育学研究,2022,36(4):12-19.

[19]  茹秀英,吕晓丽,郭英杰. 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同心结”交流活动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5):409-419.

[20]  裴东光. 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价值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1(8):129-132,138.

[21]  陈文倩,茹秀英. 北京2008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2017,4(9):20-26.

[22]  熊斗寅.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必须持之以恒[J]. 体育学刊,2020,27(2):8-10.

[23]  王东海. 青奥会视角下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3):38-41.

[24]  纪成龙,易剑东. 运行要求与实施进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重点领域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2):53-63.

[25]  澎湃新闻. 教育力量点“靓”冬奥 让“双奥”遗产持续绽放[EB/OL].(2022-02-19)[2022-07-10].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769680.

[26]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2016-11-

26)[2022-07-10]. http://www.gov.cn/xinwen/2016-11/26/

content_5137983.htm.

[27]  播撒冰雪运动的种子(走向冬奥)[EB/OL].(2021-06-15)[2022-07-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58329

9278478535&wfr=spider&for=pc.

[28]  缪律,史国生,周铭扬. 奥林匹克运动深化改革背景下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中国方案与推进策略[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2):166-172.

[29]  王月,孙葆丽.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北京2022 年冬奥会遗产探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42-49.

收稿日期:2022-04-18

第一作者简介:刘冬华(197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dongdong@sjtu.edu.cn。

通信作者简介:缪律(1989—),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miaolv@aliyun.com。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240。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猜你喜欢
北京冬奥会体教融合推进策略
北京地区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北京奥运博物馆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北京冬奥会对华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北京冬奥前期长春市冰雪休闲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新时期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思考:历史、现实与推进策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