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式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尤其,针对当下线上教学的必然趋势,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促进学生线上学习,笔者基于本校的字源识字课程平台对线上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线上学习;字源识字;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8-032-03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1]由此看出,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顺义区天竺第一小学一直在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字源识字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寓教于乐,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所谓字源识字是指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识记汉字的方法。而字源识字网络,是指运用字源识字法创造开发的有价值的信息化识字资源,特别是以数字信号在网络上应用的识字信息资源。将字源识字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灵活运用,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学校字源课程平台资源丰富,功能完善,主要由三大模块建构而成:“学生乐园”集字源识字教學手册、偏旁部首、游戏、汉字百科为一体;“教师天地”集微课、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为一体;“云课堂”更好地体现了评价、互动、数据统计等功能。平台上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推送有助于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增加了教师线上授课的兴趣和实效。
平台识字小游戏,提升线上学习兴趣
教师借助字源识字课程平台的小游戏板块进行识字训练,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适时渗透字源识字知识,不仅提升了学生线上学习的乐趣,而且增强了学习的持久性,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避免了因一段时间线上学习而产生的枯燥厌学情绪,有效提高了学生线上语文学习的参与度。学校教师潜心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借助希沃软件设计层层识字闯关小游戏。以“手”部识字小游戏为例,教师提问“下面哪些字和‘手有关”,随机出示:打、拍、抬、扔、插等这些直观显示提手旁的生字,其间穿插一些干扰字弹出。随着学生点选答案,小游戏也会伴随着相应的提示语音为参与者加油鼓劲,让学生边玩边积累生字,学生在挑选的过程中强化了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有效检测与展示了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设置增加闯关难度。当学生通过第一关从字形便能找出跟“手”有关的生字后,适当加入一些不易察觉的与“手”有关的生字,如:受、拿、双。此时学生必须了解这些生字的造字意义才能顺利通关,不仅巩固了新字,还点燃了学生识记更多汉字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借助平台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识字游戏氛围中,主动参与、快乐识字的劲头更大了。
依托字源识字平台,改变线上学习方式
1.依托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字源识字课程平台可以说是一种开放式学习,首先是学习主体的开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的舞台、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无论是教师和学生相聚云端还是共同走进课下课堂,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登录平台自主探究知识。其次是学习内容的开放,既有课文的基本内容,也有课文拓展的内容,更有生活中的识字内容,多元开放。在这种多维智能的网络环境下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的方式,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得到了提升。
(1)自主学习易错字,掌握字的内涵,牢固记忆
例如三年级《花钟》一课的教学,在学习书写“醒”这个字时,通过线上钉钉家校本作业的提交,能够反映出学生经常把偏旁“酉”与“西”混淆,对于“酉”字的意思也不理解。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平台中利用拼音输入法很快就能搜索到“醒”的字源微课,伴随清晰的动画呈现和生动细致的讲解,学生马上理解了“酉”字原来就是装满酒的酒坛,里面的一横是指“酒”。整个微课让学生印象深刻,促进了学生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相结合。这时教师适时追问:“你还知道哪些跟酒有关的字吗?”以此唤起学生识字经验。教师话音刚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开启麦克风“老师,我知道酿酒的酿”“喝醉的醉也是”“老师,我爸爸说过乙醇就是酒精”……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带着对“酉”部的深刻理解,举一反三,可谓事半功倍。学生在云端课堂上利用数字化资源、工具,全面感知知识,透彻理解知识,深刻记忆知识,有效应用知识,这一系列的认知过程都是自主建构的,因此促进了学生科学高效识字。
(2)自主完成预习,针对识字难点,再次学习
对于线上学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贯穿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环节。借助网络平台的云课堂模块就可在课前有效监测学生自主预习字词情况。虽然课堂还没有开始,但学习已经悄然发生。如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的教学。教师提前布置新课的预习作业:读熟课文,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然后利用网络平台创编选择题,本课生字中哪些是形声字?放手让学生在平台上自主作答并交流识字方法,这样就可以识记“促、侍”等一类字,达到高效识字的效果。之后教师再利用后台快速汇总学生答题情况这个功能,掌握学生对于本课形声字的了解,结合线上学习时长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精讲、精练。如有些学生不易辨识“颇”这个字,此时,教师提出“颇”也是形声字,只不过它是左边表声右边表字义。学生将信将疑。“不信咱们查查!”通过查阅,学生们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哦,那我们刚才选的那些形声字都是左形右声的”。就这样通过预习反馈,师生交流,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进而形成自主加工、反思总结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同时依托网络平台的使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线上课堂学习,增加了课堂的体验感和互动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依托平台深化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研究、查阅资料,进而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能力的过程。字源识字课程平台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互动的交流系统,能够让学生体验深入研究带来的成就感和求知欲,助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
例如,四年级《乡下人家》一课的线上教学,当学生学习“觅食”一词时,教师出示文中语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那觅食是什么意思呢?”进而引导学生关注“觅食”的“觅”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查看平台字源识字手册,“爪”是手的象形,“见”指人的侧视图,头用眼睛代替,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寻找的意思,那觅食就是寻找食物;有一定字源识字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查阅平台里的偏旁部首快速识记“觅”字,促进词语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读语句促进了学生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下生活——鸡鸭觅食景象的感受,学生结合觅字的理解很容易想象到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竹林间,眼睛一边盯着地上的食物,爪子一边刨地找食吃的有趣画面,促进识字与阅读思维的有效联结,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了阅读感悟。进而再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基于此,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前提下,依托网络平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做支撑,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词语,运用多种方法,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启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依托字源识字课程平台,促进线上多元评价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不能只顾线上讲,还要注重学习评价,信息反馈,以便修正教学目标。[2]然而线上课堂受限于课时和学生年龄小的因素,往往只能个别师生进行展示、评价,学生参与度不够。而课程平台的教学评价是多元的,除了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外,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教学资源和数据的评价。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是以学评教,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对教师及学习资源进行评价;教师从客观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比如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或识字小报上传平台进行展示。在这里,学生可以自评、教师也可以评价,而且生生也可以互评,甚至家长也可以为孩子们的作品点赞做评价,有效弥补了钉钉家校本里学生只能观看优秀作业而没有评价权利的弊端。通过网络云端形成的多元评价,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给出客观、综合的评估,从而让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合理研发平台资源,满足线上学习需求
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其目的是服务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讲究艺术性,要体现出教学性、反馈性、可用性。因此,学校开发的字源识字课程平台应运而生。课程平台里丰富的学习资源都是由一线语文教师共同研发而成,他们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掌握了学生语文学习上的真正困惑,因此,研发出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线上学习期间。我们以微课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微课将书本内外、生活内外、虚拟与现实进行了一次深层整合,这对于识字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性功效。也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优质的路径。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挑选有针对性的文字,借助微课的形式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教师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字源识字微课助力语文教学,如字族识字微课、易错字解析微课、形近字辨析微课等。这些微课主题鲜明,遵循学生学习汉字的规律、关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识字教学,本课需要学习的生字为“也、地、他”,这是一组形近字,都有“也”字。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这3个字笔画不多,辨识度很高,但要书写规范却不容易。尤其是线上学习期间,教师又不便于板书展示。要想写好本课“也、地、他”三个生字,写好“也”字最重要。于是,课前教师根据预设针对这个书写难点制作了一个小微课。在写字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微课“也”字的范写,边看边书空。观看完微课,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也”,在写好“也”字的基础上,学生能自主完成“地”和“他”字的书写,并且写得更加规范。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主重看,多次练写,结合教师微课的范写讲解进行书写自评,做到评价有标准。
再者,受线上学习时长的制约,教师更应注重精讲、精练。那么,借助微课突破识字难点效果就显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还有效提升了课堂实效。如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一课,在本课生字中,“乘”是易错字,学生经常将“乘”与“乖”混淆,这两个字不像一般形近字可以根据偏旁进行区分。也正因如此,分辨“乘”和“乖”成了学习难点。预知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特意制作了微课以备使用。在自主识字环节,教师顺势而导,追问学生如何区分它们时,学生说不上来了。此时,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辨析形近字“乘”和“乖”的微课,短短几分钟后,看完视频的学生恍然大悟:乘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坐在树木上,因此乘的撇和捺是树木的木中的两笔,现在的乘中还有木的字形。这时再让学生说区别,大家都能结合字源知识进行有效区分了。小微课的研发与应用正是因课堂所需,学生学习所需,达到了科学、高效识字的效果。
总之,学生依托平台已由单一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逐渐转变为主动参與、独立思考,提升了学生线上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及效率,这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纲,王珠珠. 发挥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服务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局——学习领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J]. 中国电化教育,2017(2): 140-144.
白彦敏. 浅议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策略[J]. 现代农村科技,2022(2): 86.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