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各种崭新教育理念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应用,并在落实崭新教育理念后对其成效进行反思,但此过程经常缺乏充足的支持,使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通常为自上而下的形式,教研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帮助各学科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掌握。此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传统老套、缺乏创新。通常只用于课程教学以及教学内容研究方面,未将教师放在教研活动开展的中心,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没有教师的教研,教研活动开展的积极主动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最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教学也几乎没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教师是整个教研活动中最为重要、最为主要的因素。“双减”政策的落实为国内每一位教师以及每一门学科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为其搭建了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然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思想多元化的当代社会,教师必须有主动参与教研活动中去的愿望。如果教师不具备参与教研活动中去的积极性,没有充分理解教研活动,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教育相关知识的愿望,那么教研活动的开展就将流于形式。基于此,学校必须为教师构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只有当所有教师都在教研活动中展现自身,教研活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教研活动的开展通常会以展示课例为基础,其中包括观察课堂、示范课堂、展示课堂、研讨会课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研活动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提高各科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虽然课堂中向各个教师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课例,但教研活动的真正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教研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仍然不够广。提起教研活动,人们往往会想到各种公开课,尤其是一些受到批评的虚假公开课。此种刻板印象也使教研活动的形象受损。
事实上,各个学校都离不开教研活动的渗透,教研活动不仅仅是进行课程研究和几次课程演示,在“双减”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学校内教研活动人员还应当对一线教师以及学校的实际需求引起注重。如果在工作对所有的教师及学校提出相对统一的要求,统一研究问题,最终进行统一的评价,就将与教研活动开展初衷相脱离。可以说,任何关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活动都可以被统称为教研活动。基于此,相关人员在针对教研活动进行研究时,应进一步扩大教学研究的范围,并针对教学研究的范围进行明确,而不是仅仅将示范展示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整体。
教学研究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第一要务。现在,教学研究已然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教研相关工作人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侧重于教学研究,以学生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以解决各种问题当做教学研究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努力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研活动来培养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养以及学生自身核心素养。
教学研究相关工作人员自身视野经常会受到课标表达的限制,或某些项目和教材内容的拘束,经常会在怎样处理教材知识点,怎样设计更为有效精简的教学过程,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备考与知识复习等问题上进行考虑,对于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框架,以及知识体系宏观把握方面却进行了忽视,对于学科性质以及学科独特教育价值方面缺乏更进一步的挖掘。教研相关工作人员自身视野通常会被局限于这一学科,难以将学科定位于学术板块课程体系,学科本位思想得到了一定的鼓励的同时,也夸大了学科原本的作用与地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遭受人为分割,最终导致跨学科综合教育总体效果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教研活动的开展无法满足教师学习教育理念的需求,导致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崭新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时,经常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有大部分的集中式教研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经常会用各种十分醒目的口号,宣传教研活动的开展有何种好处,并向人们说明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但此种教研活动往往难以长久保持,各个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中后非常容易将其忘却,这种教学与研究并未将教研活动真正的内涵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必须伴随着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那就可以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可以随时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才能够被真正称呼为教学研究。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应确保其紧紧环绕主题,开展主题式教研,针对教师在“双减”政策落实后,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各项问题开展教研活动,以使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既要区别传统教研活动和创新教研活动,又要以更为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定期开展创新教研。通过针对教研活动的创新,使教研相关工作人员开发出更多的教研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崭新的教研活动开展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使我国社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内教育领域教学手段与内容也得到了一定的丰富,为课堂内部结构、教学关系调整、教学形式转变等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教材并非人们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先进信息技术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带来的限制,人们学习知识也变得更为便捷。在此种发展状况下,教研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如果不对素质提高这方面引起重视,依然按照个人经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只会依据自身独特风格开展教研活动,各学科在开展工作时相对独立,听课评课、评议精品课程、考试命题等传统教学科研方法进行教学科研指导,教师必然会对教研活动权威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教研活动的开展逐渐被人们摒弃。每一位教师以及教学研究人员都应当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自身除去和普通教师相同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该具备什么。
学校内通常有着两种不同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一是教研活动。教学和科研活动由学校高层和宏观调控部门设计。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与教研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分析制定年度或学期教学工作安排。主要表现形式有备课、讲课、上课、听课、课堂评价和反思。此外,还有以学校为基础的研究活动,如特殊培训、同伴帮助、专家指导和网络研究。所有活动都围绕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展开。二是教学科研专项研究。一般情况下,专题研究是以教师个人或研究小组为活动单元,提炼教研活动,即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文献研究的形式反复实践和研究发展规律,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践反思,探索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新方案或新理念。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目的是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研活动与教研活动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依存,使学校教育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双方共同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基础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师教育观与时代要求接轨,是当务之急。在教育科研活动的指导下,新课程改革得到了深入开展和推进。在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落实到位,迫切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我们应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和策略,从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转变为能力的发展,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注重学生认知理解逐渐向着了解掌握发展。
教师的整体水平对任何学校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可以使教育工作者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如教师在进行专题研究时,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础教育信息和技能,还要掌握教育规律,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事实,结合科学理论进行反思、实践和研究,科学研究手段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索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和巩固教师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新手段出现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危机感。只有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的成长需求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双减”政策的落实本意为减缓学生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以课后课外作业以及校外培训机构入手,实施全面的减压减负。但“双减”政策落实的任务是为了有效提升国内当前课堂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课堂转型,使我国教育行业领域迎来全面优化。多地以“双减”政策为基础,推出了关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双升计划”,为构建高质量高水准的教育体系做准备。也可以说,提质增效与减压减负,也是国内课堂教育水平能够得到提升的基础。为了能够将课堂质量提高,就需要各科教师的积极参与,学校应积极组织各项教研活动,确保教研活动成效,为“双减”政策的全面普及、落实,以及课堂质量的提升与转型做好充分的保障[8]。
首先,以年度调查的形式,对地区内各个学校在“双减”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有着怎样的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实施“双减”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对策,找出最为典型的新颖案例,并加以推广。教研相关工作人员针对国内当前基础教育、早期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教研团队的基本情况与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详细调查培训情况和需求,了解各个教研相关工作人员在指导教师落实“双减”政策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为教研人员的后续培训做好相关准备,帮助教研人员完成更为专业化的发展,组织城市教研团队有效实施“双减”政策推广的任务。
其次,应完成相关专项研究,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带来更为专业化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以校外访谈的形式,针对学校内运行管理、年级组运行规划、学科教研组运行优化进行研究,对教师运行布局、评价与审批实际状况等方面开展定量和定性研究,最终生成相关研究报告,对家庭作业减负落实的问题来进行相关的落实策略分析。并以策略分析报告为基础,生成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家庭作业优化的规划文件。同时。应当尽快生成文化课专属作业类型,体现共性以及个性的特征,落实作业抽样调查制度。
最后,教研人员应联合教师开展单元教育教学优化,实现学生作业的全方位优化,降低学生作业数量,提升作业整体质量。可以召开典型经验和成果分享交流会,不断推广“双减”政策研究成果。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研究。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从确立教学目标、设立基本问题、设置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以及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等多种方面,设计和制定下“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课程设计的核心是统一各个教师的思维与情境知识,彰显出整个学科中蕴含的指导能力。针对当前招生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针对学校所处地区招生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双减”政策落实为当前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支持作用,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线下教研活动的开展已难以满足教师的求知欲,而通过先进技术,便能够实现线上教研平台的构建,使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再受限于时间、地点,使教研无处不在。线上教研平台的开设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专家直播讲座式;另一种为群聊留言式。专家直播讲座式教研,教研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为学校聘请来专家做讲座,而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做讲座,同样也能够实现与专家面对面的教研,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取专家的崭新课堂教育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方式,有效解决各个校区内教师们难以集中、部分地区路途遥远险阻的问题,同时,专家直播讲座的教研形式还能够使教研活动管理变得更为便捷,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开展纪律。同时,线上平台的构建还能够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带来较大便利,教师可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让学生管理工作不再受到时间与地点的局限。学生作业方面,教师可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尽可能不布置过于枯燥乏味的抄写、写作式等需要动笔的作业形式。通过画画、唱歌、朗读等多种方式体现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受。
教研与日常教育工作属于两条不同的道路,是独立的、不相关的。事实上,两者应该相互促进,找到一个理想的融合方案,从而融合为一体。为把这项工作有效引入科学研究,学校需要建立一个以学校为基础的特色学科结构。学校作为一个教学机构,应该根据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设立一个核心综合学科,并通过相关研究找到解决方案,以促进学校的繁荣和发展。在选择一般性话题时,要注意范围不应太小,而应包括学校和每位工作人员的方方面面,使所有教师都能在教研活动中发挥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话题,丰富教研内容。
“双减”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开展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优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教研活动进行创新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教研活动的可持续性以及教研活动开展的实效性。通过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逐渐养成学习的习惯,走向名师道路,并在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升课堂质量,进一步促进课堂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