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助力中小学德育

2023-08-26 16:59苏招兄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四小学
教书育人 2023年17期
关键词:德育素养教师

苏招兄 (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四小学)

当前,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自媒体等纷纷借助互联网,推动新闻热点广泛传播。网络新闻传播以自身实用性、便捷化、信息化等显著优势,助力德育教化和践行实效。教师要整合形式单一、内容零碎、自发状态的新闻热点,挖掘其德育内涵;系统地渗透到德育活动中,采取“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和时代观。塑造健全的灵魂和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灵魂在高处,是中小学德育的至高境界,也是中小学教师利用新闻热点扎实推进德育的重要坐标。

一、新闻热点助力德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激发学生求知动机

中小学生每天既要进行大量学习活动,又要和其他学生、老师、社会各界打交道。他们的身心正快速发展,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闻热点是广大中小学生高度关注的内容,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闻热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和解读时政材料,它可以迎合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各类新闻热点来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少内容同样引发中小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点,易于启发他们的思维,给他们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拓展他们的思考空间。

(二)渗透核心价值观内容

教育部于2012 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要求“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发挥时事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确定时事新闻教育对中小学生培养的整体目标。教师要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内外热点问题等时事新闻教育,渗透到中小学德育中。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尤为重视德育和时事新闻的密切融合,以时事新闻的线索引导和背景勾勒,强化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利用大量的正能量新闻热点,涵养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的丰富内容。

(三)有效达成核心素养

从“白衣执甲”最美逆行救护病人,到“火焰蓝”奋不顾身营救被困群众,从“迷彩绿”每每冲在重大灾难一线,到“藏青蓝”随时随地守护社会和谐稳定。无数新闻热点令人潸然泪下的背后,无不体现出强烈的情怀担当和责任勇气。中小学教师要在德育教学中,要通过这些新闻热点,增强学生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法治理念和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和谐,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核心素养由此逐步达成。

(四)切实践行德育理念

德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紧紧依托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德育课程教学才能立足根本,汲取时代活水和生活源泉,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活力和生机。攫取新闻热点的生活性、时代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挖掘其中的价值观生长点。它能够逐步引导学生从认知、认同到践行。学生在内化这些德育内容的基础上,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涵养中小学生的思政理论、法治意识、道德追求等多重素养。通过观看不遵守疫情防控指导和要求的新闻热点视频和课件,引导中小学生积极配合疫情防控。中小学生通过阅览、观看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的新闻,指引他们借鉴吸收其中的优点和长处,结合实际,为我所用。

二、新闻热点助力德育的困境与问题

(一)价值观辨析水平不高

不少中小学生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成为一些影视“明星”“主播”的“粉丝”。然而极少数演员修身不正,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他们的负面新闻深刻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认知状况和言谈举止。他们会认为这些“明星”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为其购买礼物,为其消费钱财,投入精力、时间等。一些中小学生在盲目追星时,甚至出现巨额打赏的现象,沉溺于这些影视作品或者互联网。这些现象极大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认知发展,更不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无法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应科学引导这些小学生正确“追星”,理性看待与他们有关的新闻信息,摒弃错误的追星观。

(二)主体信息素养不足

1.教师方面。德育教师利用新闻热点向学生开展德育活动,自然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然而不少德育老师拒绝接受新鲜事物,教育理念陈腐,信息素养不足。他们说起各种新闻热点时,都会夹杂各种不正确的观点或者看法,浑然不觉却没有改正。这些都会严重制约他们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无法形成和具备深厚的信息素养。信息化背景下,不少德育教师的信息德育水平不高,信息道德有所欠缺,制约着他们的德育能力生长。

2.学生方面。当前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教学教育工作中。与此同时,不少学校过度关注升学率,过多强调考试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新闻素养教育。中小学学生身心正在快速发展中,系统化、正确的“三观”和认知尚未真正形成。他们易于受到网上各种信息的蛊惑、误导,无法迅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不少网络舆论中的价值观导向不够客观公正。

(三)新闻传递渠道不畅

1.校内渠道。人们通常借助电视等传统媒体,利用微信、新闻公众号等新兴媒体,获取各种新闻热点信息。然而当前,不少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进班,一些住校生不能及时查看互联网等。校内阅报栏、期刊阅览室等聊胜于无,报刊没有定期更新或者更新速度过慢。一些学校的多媒体电子显示屏通常弃而不用,或很少使用。校园广播系统使用不足,仅用于播放学校新闻。很多学校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无法定期组织学生解读分析新闻热点。

2.家庭渠道。不少学生在家玩手机时,通常没有观看相关新闻热点,而是普遍用作玩游戏之类。“双减”政策下,这种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不少家长通常只关注中小学生吃饱穿暖、分数高低,心情好坏等,基本上没有培养孩子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它也影响学生对新闻热点的把握和关注。而且一些孩子的父母选择到外地务工,通常只有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他们通常更加关注孩子的吃穿用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四)情景问题切口不当

1.情景创设不够合理。不少老师选用新闻热点或者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教学设计和情景表达的意图,学生借助新闻热点把握知识点和教材内容。但不少老师创设情境问题的切口不当,无法将教材的专门理论和新闻热点的丰富素材有效结合起来,更不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问题挖掘不够深入。不少教师基于新闻热点设计德育问题时,对这些新闻热点的挖掘不深,应用不够,只停留在表面上。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付诸简单的宣传教育,情感灌输多于理论引导。如此一来,学生的德育思维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学工作无法获得应有的教学实效。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新闻热点素材,然而如果教师点评引导过多,会妨碍学生表达自我观点,影响其独立思考。

三、新闻热点助力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学生价值判断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价值,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为此,德育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新闻热点对学生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将给他们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方面对自己会产生不利影响,自己是否应该盲目模仿这些“明星”“主播”。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新闻热点的固有价值,增强价值判断能力,提升价值选择水平。

在德育工作者的科学教导下,学生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析各种新闻热点背后的德育价值。他们能够带着正确的思维模式发现问题,在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科学质疑,小心求证,结合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做到科学释疑。它使广大中小学生提升价值判断水平,为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奠定基础。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升华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感,逐步达成德育活动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充实学生媒介信息素养

1.教师方面。信息化浪潮下,中小学生受到各种新闻资讯的一定影响,总会关注社会生活、网络世界的各种新闻热点。德育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增强信息德育能力,充实自身的媒介技能和信息素养。他们要勇于拥抱新事物,初步形成和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他们要更新思想观念,以增强自己的德育教学能力,有理有据地向学生讲述各种新闻热点中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其中的偏颇和积极意义,不能夹杂不正确的自我观点或看法,推动他们德育能力的生长。

2.学生方面。他们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新闻热点,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检索工具,获取可靠的新闻热点来源,端正学生的思想道德。要为中小学生通过专门的绿色网站,开启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以较高标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到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学生要从新闻热点中,掌握更多的经济社会知识,强化家国情怀和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国家观。他们还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信息的蛊惑、误导。

(三)丰富校内新闻传递渠道

1.充实校内渠道。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要丰富新闻传递渠道,组织学生了解更多的新闻热点,让他们及时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广播电视台,观看本地区新近发生的新闻热点。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向学生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报纸摘要节目》,获得大量的新闻热点。它每天清晨都会及时播报最新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增强学生的新闻素养。

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新闻30 分》和《新闻联播》等。教师也可以从中摘录学生需重点关注的新闻。这些节目色彩缤纷,画面动态变化,让人们对热点新闻的认识变得真实起来、形象起来、生动起来。定期更新校内德育宣传内容。不少学校的德育宣传窗口涵盖阅报栏、图书馆、公共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学校可以安排专人定期更新这些内容,积极引导和反映新闻热点和社会舆论。教师可以在图书馆、教学楼走廊等显著位置,安放新闻热点宣传栏,张贴或展示《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多种新闻热点。学校还可以通过教学区域的公共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显示新闻摘要等多种内容,强化正面引导,传递国内外重大新闻、社会重大事件、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

2.补充家庭渠道。家长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新闻热点,和孩子积极沟通这些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德育素养。可以引导孩子观看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新闻热点视频、图片等。要科学培养孩子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推动他们关注身边的经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新闻和国内外时政大事,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家国情怀,道德修养、远大追求、奉献精神。

家长可以陪同孩子观看诸如女足亚洲杯夺冠、冬奥会中国队比赛状况、冬残奥会中国队战况等。这些新闻热点也是学生受益多、感兴趣、看得懂的内容,能够使他们共同感受运动员们在钟爱的体育事业中挥洒青春和汗水,为实现梦想,捍卫国家尊严而奋斗。这些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学生也能够从中深受鼓舞。

(四)优化情景问题切口设计

教师要结合新闻热点的具体内容和社会影响,科学设计教学情景,优化问题设计;深入挖掘这些新闻热点的丰富内容,将情感灌输和理论引导有机结合起来。

1.优化教学情境。教师基于新闻热点设计优化德育情景时,要有效契合相关理论知识。无论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景,都可以将新闻热点和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合适时机通过有效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化、社会、道德、法治、历史、现实等层面,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新闻热点的内容;启发他们深度思考,提供合作探究,逐步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生成、情感涵养的环节;并紧扣德育的主题,持续延伸和拓展相关知识,将教学内容和新闻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使新闻热点更好地服务于德育活动的需要。

2.优化问题设计。问题是进行有效探究和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向导。教师通过科学的问题设计,能够把新闻热点和德育内容密切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分析与解读新闻热点,更准确地发现和感受德育的丰富内涵。教师设计问题、教学情境时,要找到合适的切口。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设计,宛如催化剂,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对各类时政素材的积极性,启发他们深层次分析与合作探究。而且,问题设计应突出探究性和开放性,让学生面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难困境。它要求教师从不同视角选取新闻热点,优化问题设计,坚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新闻热点通常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中小学德育教师如何准确挖掘新闻热点中的德育内涵,使它润泽学生的灵魂;以文化的火种点燃希望、点亮未来、点亮学生的心灵。它也决定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境界和高度,决定着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水平。为此,德育教师要抓住德育焦点,把脉舆论导向,在找准找好新闻热点的基础上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活动。它可以提供恰当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高尚灵魂、形成过硬的行为、塑造优良的品质。教师也要放大这些闪光点在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功能,培养出更多的“优质品”,而不是“废品”“残次品”。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