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摘 要]政府不断加大医疗投资建设力度,使公立医院资产规模逐渐扩大。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通过推进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文章通过分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探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思路和路径,以期为公立医院推进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2.010
[中图分类号]F810.6;R19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2-0032-03
0 引 言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公立医院投资建设力度,促使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作为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既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也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 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1 政策背景导向,倒逼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发布,提出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管理模式上的转变,通过绩效考核倒逼公立医院运营精细化管理[1]。
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號),强调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提升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构建资产采购、领用、库存等全链条管理体系,做好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工作,强化资产使用效益的分析和追踪评价[2]。
1.2 新形势下的经营环境
当前,公立医院面临内外部挑战。一方面,公立医院面临深化医疗改革的压力。随着医改深化,公立医院受到药品和耗材加成政策取消,新的补偿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大型设备检测收费价格下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地等医改政策影响,医院总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公立医院面临人员、设施环境维护等运营成本持续增加,大力投入科研教学、智慧医院、设备更新等可持续发展项目。
数据显示,2020年公立医院收不抵支现象比较严重,业务收支负结余的有4 000多家,占全国公立医院总数的40%以上[3]。因此,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
发展。
2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现状
2.1 对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重视度不够
一是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理念有待加强。当前公立医院发展运营过程中,部分管理层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医院医疗和科研工作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缺乏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意识。由于公立医院管理层重视度不够,医院资产管理部门为“方便”工作,采取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工作流于形式。在资产归口监管不到位情况下,资产使用科室“重投入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也就不足为奇。
二是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首先,未能建立院级层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个别医院固定资产根据固定资产分类划归不同科室管理,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和规范不一,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协调配合难度。其次,职责分工不明确,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如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职责划分,门诊、病区共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等。最后,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不统一。对于通用设备、家具等资产配置时常出现超标配置现象,合理性有待提高;而专业医疗设备具有价值高、先进性和专业性强等特征,配置标准对专业性要求高[4]。
2.2 固定资产需求论证不充分
资产购置论证阶段,固定资产申请科室更容易从局部利益角度思考,特别是医疗设备购置。一是存在投资盲目性,申请科室往往追求高精尖医疗设备,但缺乏可行性、必要性论证,与医院定位不匹配,也未考虑区域竞争情况、场地要求、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等因素;二是医疗设备申购与临床业务发展关系不紧密,有需求却没有绩效目标;三是同类型设备不同科室竞相配置,容易造成重复配置。资产归口管理科室则更多是以科室需求和设备经济效益分析为依据审批,缺乏必要调研和充分可行性论证,未能发挥专业管理部门投资规划和监督职能,可能出现重复投资、资产闲置问题。
2.3 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不到位
2.3.1 日常管理不到位
资产清查发现,部分资产实存账标注“在用”,但实际已为待报废的资产;部分资产在实存账上标注的部门与实际存放部门不符,存在账上未及时调换地点的情况;科室日常临时借用资产未及时登记或归还,长期借用未走正常调拨程序;存在部分资产未贴标签,可能是科室扯皮未及时贴,也可能是日常维护不重视标签管理。
2.3.2 维修成本高、专业人员少
医院存在大量共用医疗设备和各专业类医疗设备,大部分医院采取外包方式委托专业机构维保。医疗设备投资额大、专业性强,其中进口医疗设备占比较大,维修保养技术壁垒高,由维修厂家垄断,导致购置后日常维护保养费用高。如减少配置医疗设备专技人员,当设备故障时,维修响应不及时,也会造成医疗设备停机损失。现有的专技人员采取被动方式工作,逐步依赖专业维保公司上门工作,缺少对医疗设备维保工作质量的有效控制。
2.3.3 资产处置不及时
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信息不对称,致使固定资产处置不及时,导致许多达到报废年限、无使用价值的资产和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未及时申请报废处理,长期堆积存放于医院各个角落,甚至在院外租用场地存放,造成浪费。
2.4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不到位
2.4.1 未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目前,大部分医院仅对价值高的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简单的使用效益分析和绩效考核评价,考核范围小、维度低,缺乏对中小型医疗设备的分析考核,缺少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考核评价,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职责履行不到位。
2.4.2 绩效评价未形成闭环
固定资产管理考核结果反馈机制不完善,未能与科室预算和科室奖励建立闭环管理,出现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都一样,自然疏于管理,存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现象,内部监管流于形式。比如,归口管理部门疏于对资产入库、标签和资产调拨的管理,在资产盘点时发现固定资产信息不全或者不匹配现象普遍,导致固定资产清查时出现很多“盘亏”,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考核结果未能与奖金挂钩,致使审计问题整改年复一年,得不到根治。
2.5 信息化程度低
近年来,公立医院逐步加快信息化建设,仍未满足医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需要。部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功能单一,缺少协同操作、数据分析等功能,未形成网络化和系统化,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也无法实现可视化管理和资产的移动清查与报修,增加了固定资产监管难度。另外,资产管理模块未能与财政部门资产管理系统有效对接,导致医院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复填報固定资产信息数据。
3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路径
3.1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3.1.1 提高认识,转变理念
首先,要增强医院领导层的精细化管理意识,重视、参与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工作,强化固定资产的审批和监督工作,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其次,灌输新理念、新思路,提高全院员工精细化管理意识。运用生命周期理念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避免资产闲置;注重资产的价值管理,扭转重购买而轻管理的现象;推动新方法、新技术强化管理,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借鉴好的做法,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
3.1.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管理目标和实际,运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医院层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制定固定资产从申购到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各归口科室可结合管理实际和需求,在医院层面的制度框架下建立更具体、细化的管理制度,通过精细化管理取得管理效益最大化。
3.1.3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要完善固定资产预算编制、审批、预算执行控制、分析调整和考核应用闭环管理。通过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编制管理,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绩效指标;强化预算执行分析监控;关注预算执行考核结果、医疗设备使用效果评价、成本控制目标实现与应用反馈
数据。
3.2 完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3.2.1 强化前期论证管理
首先,申请科室必须对申购资产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研究其是否符合医院发展、科室发展规划;其次,归口科室发挥专业优势评估拟定专业意见供领导决策。如申购医疗设备,还须参考历史投入产出,结合临床业务发展和医保物价政策等因素综合评估,并组织专家委员会论证。
3.2.2 加强采购环节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环节是内部控制关注重点,应注重采购风险防范和采购成本控制。一是根据医院管理实际,规范采购流程,实现前期论证、采购审批、采购实施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有效控制采购风险;二是利用国家设备集采、市场调研等方式,降低采购价格,同时重点关注医疗设备配套耗材和后续维保成本等因素,规避风险。
3.2.3 落实固定资产盘点
要定期开展年度资产盘点,全面、彻底清点固定资产实物,以查促改、以改促管,提高资产归口管理科室和使用科室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认识,逐步加强归口科室对资产使用科室的日常巡查,加强对使用科室资产管理员的业务指导,推动科室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和资产信息更新。
3.2.4 统筹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是医院资产管理薄弱环节。个别医院资产管理职能相对分散,资产处置步调不统一,造成浪费大量资源。鉴于此,要明确牵头部门统筹资产处置,制定流程和要求,统一步调、统一流程,及时上报处理,防止待处置资产出现大量积压,造成管理困难和国有资产流失。
3.3 加强政策业务专项宣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组织学习有关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与院内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增强固定资产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要重点加强对临床人员的业务指导和政策解释,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其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损失须承担相应责任。
3.4 完善配套措施,推动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3.4.1 实施全周期成本控制
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应加强资产采购、维修保养和风险应对等环节成本控制。一是采购管控,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二是资产使用过程中,配备专业人员、规范操作培训,合理使用、定期巡检;三是深入调研、合理评估第三方维保引入,以期缩短维修响应时间,提高应急能力,降低维修成本。
3.4.2 完善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重点是医疗设备,因此应定期开展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并及时反馈给使用科室,这有利于使用科室了解设备使用情况,促使其提高设备使用率,有助于归口科室改进监管措施;评价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更有利于设备管理良性循环,为医院领导层提供了决策依据。
3.5 推进信息技术运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涉及科室众多,资产管理人员有限,可以实行动态管理方式。首先,推进固定资产条码标签运用,对固定资产实行一物一码的芯片标签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智能识别,提高固定资产日常清点和资产清查效率;其次,推进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与财务软件和智慧财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对接,提高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面对日益庞杂的固定资产,公立医院应运用全生命周期理论,进一步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打通固定资产公立系统与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统,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管控,有效杜绝重复投资、闲置低效等情况,为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EB/OL].(2019-01-16)[2022-11-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6476.htm.
[2]中国政府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EB/OL].(2020-12-21)[2022-11-2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26/content_5573493.htm.
[3]王依依,宁艳阳.引导公立医院跨入运营管理精细化之门[J].中国卫生,2022(7):14-18.
[4]田敏慧.公立醫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