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对TA17 钛合金棒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23-08-25 09:23邱岩张俊杰韩琛宜段晓辉王文波傅开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锻造与冲压 2023年15期
关键词:棒材晶界钛合金

文/邱岩,张俊杰,韩琛宜,段晓辉,王文波,傅开·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探究钛合金棒材在热处理下的金相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发生的变化。取相同锭号,不同节号的φ60mm 棒材,进行热处理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A17 钛合金棒材经不同温度热处理时,内部组织由等轴α 相+晶间β相共同组成,伴随着热处理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初生α 相逐步趋于等轴化,初生α 相含量减少,β相的含量和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在740 ~780℃时,TA17 钛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相比其他温度区间较为优秀,实现了强度、塑性和韧性的良好匹配。

TA17 钛合金,其名义成分为Ti-4Al-2V,是一种α 型钛合金,具有低合金化的特点。其性能主要表现为:屈服强度约达到650MPa,中等强度钛合金,较好的热稳定性、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比强度高、耐高温。因此常广泛运用在航空航天、化工、能源等领域。

从力学性能的角度观察,合金的性能表现主要决定于其加工工艺、化学成分、对微观组织的热处理。当化学成分一定时,加工过程和热处理制度是影响其组织和性能的关键。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TA17 钛合金板材制定了系统化的热处理流程,并分析热处理下对其性能、组织的影响;并对钛合金板材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制度,研究其组织和性能的关系。但目前尚缺乏热处理对钛合金棒材的性能、组织影响研究。本研究基于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试验,探究热处理制度对TA17 钛合金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热处理对钛合金棒材的性能、组织影响,也为进一步优化钛合金棒材的生产工艺、成品研发、工业应用提供借鉴支持。

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材料

本试验采用的是由宝钛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经真空自耗电弧炉二次熔炼的φ696mmTA17钛合金铸锭,经过β 区开坯锻造后两相区(α+β)锻造加两相区精锻机径向锻造等工序得到的φ60mm 棒材。本试验所用试样取自棒材头部中心位置,取样方式为线切割取样。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试验方法

TA17 钛合金棒材热锻加工结束之后,从其上取下大小均等试样,然后使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其进行试验,热处理制度如下:700℃、720℃、740℃、760℃、780℃、800℃、820℃、840℃,在进行持续1.5h的温度保持后,进入空冷。各试样热处理后,分别测试各试样力学性能,观察显微组织。在力学性能测试的拉伸试验中,依据GB/T 228.1-2021 标准在材料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测试。试验环境温度12℃、环境湿度32%。冲击性能试验按GB/T 229-2020 标准,在材料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测试,试验环境温度13℃,试验湿度33%。

在Axiovert 200 mat 金相显微镜上观察组织,试验环境温度15℃,环境湿度35%。金相腐蚀剂采用体积配比为7%HF+23%HNO3+70%H2O 的混合液。试验过程符合GB/T 5168-2020 标准。

结果与分析

显微组织分析

TA17 钛合金棒材原始组织是细晶粒球状组织,合金在整个加热过程中,铸态合金经锻造变形,粗大的柱状晶和等轴晶被破碎,并沿变形方向被拉长。

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并保温相同时间1.5h,然后空冷其组织形貌如图1 所示,白色区域为初生α 相,黑色为β 相且多数存在于晶界处。在加热至700℃时,组织形貌为初生α 相和晶界β 相构成,见图1(a)。随温度上升,TA17 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由细晶粒和粗晶粒球状α 相+晶界β 相构成,且不难发现部分晶粒的形状向规则的多边形转变,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为使其界面自由能最小,变形组织所具有的不规则晶界转变为几何形状规则的多边形晶界。经过回复和再结晶过程,部分小角度晶界β 相减少,由针状转变为多边形状,大角度β 相晶界增加并最终转化形成等轴晶。

图1 不同温度热处理的TA17 金相图

由图1 可得,逐步升高热处理温度将导致初生α 相的体积分数递减、β 相体积分数递增,α 相晶粒尺寸增大、细晶粒β 相增多,这是由于合金元素的波动,在β 相稳定元素富集的区域,α 相率先转变为β 相,当温度升高至800℃,TA17 钛合金中出现次生α 相,随着热处理温度上升至840℃,次生α 相体积分数增大,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β相中的最大固溶度升高,β 相中固溶了大量的α 相稳定元素,在空冷过程中,α 相稳定元素超过了其在β 相中的最大固溶度,α 相稳定元素和β 相稳定元素分离富集,最终导致次生α 相析出。

室温力学性能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TA17 钛合金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图2 所示,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下,TA17 钛合金的力学性能有所变化。表2 为试验所得力学性能数据。从700℃开始,随着温度上升,抗拉强度上升,但温度上升至760℃以上抗拉强度开始减小,尤其是热处理温度达到800℃后,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到730MPa,此时继续提升温度会小幅提高抗拉强度。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屈服强度的变化表现与之相似,在超过760℃时减小,在超过820℃后有小幅提高。在整个热处理温度区间断面延伸率变化不大。如图2所示,在700 ~760℃区间内冲击性能逐渐升高,在760 ~800℃区间内冲击韧性下降,800 ~840℃区间内冲击性能又升高。所以,在740 ~780℃之间,强度与塑性的匹配最好。

图2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TA17 钛合金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表2 试验所得力学性能数据

结束语

⑴TA17 钛合金随着温度升高,β 相的含量和体积分数增大。

⑵钛合金棒材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时,其棒材的显微组织由等轴球状α 相+晶间β 相构成,初生α 相随热处理温度上升而减少。

⑶热处理温度在740 ~780℃范围时,可以实现强度与塑性、韧性匹配最好,热处理所获得的棒材综合力学性能表现最佳。所以最佳的热处理制度为(740 ~780℃)×1.5h/AC。

猜你喜欢
棒材晶界钛合金
晶界工程对316L不锈钢晶界形貌影响的三维研究
基于截断球状模型的Fe扭转晶界的能量计算
铁/镍基奥氏体多晶合金晶界弯曲研究进展
棒材车间集中监控系统优化及应用
提高棒材定尺率生产实践
“神的金属”钛合金SHINE YOUR LIFE
钛合金板锻造的工艺实践
S32760超级双相不锈钢棒材的生产实践
医用钛合金的研究与应用
Inconel 600 合金的晶界工程工艺及晶界处碳化物的析出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