芶鹏 袁华 黄子华
2014年9月,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正式启办,作为成都市第一所友好城市合作办学学校,学校自建校起就紧紧围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新时代小学生”这一目标,秉持“文明互鉴、兼收并蓄、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托课程引领、活动推动,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世界公民。伴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以实干兴邦的态度,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努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同时秉持“文明互鉴、兼收并蓄”的原则,引导学生对外来优秀文化报以了解、理解与尊重。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顶层设计
学校围绕国际理解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
学校以课程创新为切入点,使中外课程适度融合,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不断加深对世界各国人文信息的了解,加深对国际先进文化的感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拓宽国际文化的视野与胸怀。在课程创新的基础上,学校以活动创新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促进思维品质、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学校以互联网为纽带,积极开展远程互动,以实现国际交往的常态化、生活化。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
学校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人文交流课程,积极探索“互联网+”下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特色外语课程、国际理解专门课程等内容。同时,学校与国内同类学校建立起教育国际化发展共同体,实时开展教育资源分享和主题教研互动,以此促进学生交流素养和能力的养成。
(一)共建线上课程
以成都市人文交流子课题“互联网+下的中外友校共建课程的实践研究”为基础,学校与其他友校积极进行线上课程的共建工作。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尝试通过直播、录播、短视频、互动平台、微课分享等多种形式实现中外友校间人文交流课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双方学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遴选相关的学习主题,通过拍摄和交流学校生活视频的方式,与法国合作学校共同发现学生关注的文化视角并设计学习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课程实施,通过中外线上集体授课、视频课程交流相结合的互动联盟性教学,重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和多学科能力的综合发展,实现中外友校人文交流的趣味性与高效性,同时为更多有意愿进行人文交流教育的学校或机构提供实践参考。
(二)丰富校内活动
学校开展了“友城文化嘉年华”体验活动。活动前,学校倡导以班级或联合班级为单位申报友城体验,选定1~2个领域开展调查研究并展示体验方案;活动当天,各单位面向全校师生展示;活动结束后,学校鼓励师生积极投稿、分享收获。
学校开展了项目式文化体验活动。以校本外语特色课程为依托,学校开展了法国文化主题的 “邂逅莫里哀之语”法语活动日、“汉服与巴洛克之美”项目式体验活动以及西班牙文化主题的“西班牙语日”活动。
为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学校已连续举办四届外语文化节。此项活动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外语语种,展示其对世界的理解,发表观点,实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学校开展了“关注全球热议话题”的活动课程。为响应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学校针对气候变化领域积极展开教学研究,设计相应的课程;学生基于问题拓展思维提出方案,并将教学成果制作成教学视频,向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投稿。
(三)开展中外交流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梳理年度国际化人文交流案例、经验、活动,积极参与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的建设,响应政府号召,组织师生参与各类人文交流活动,申报参与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课题研究。在校际交流方面,中外友校间的校级交流需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遵循对方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尊重对方文化习惯和当地习俗,同时注意与国际相关管理与法规相衔接。为此,学校成立了国际传播研究学院,从制度建设、学期工作计划、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主题活动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展开校际交流。
1.友校交流与互访
目前,学校已与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等国7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通过研学活动,组织师生200余人到友好学校进行交流互访。教师带去了学校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传播课程群中的精品课程,而研学学生则充当着“小小外交官”和“文化使者”的角色,以话剧、演讲、舞蹈、解说等多种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保持着与友校的充分交流,积极分享学校方面的工作经验。截至目前,学校已接待来自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友校访问团、学术团20余次。学校邀请校外嘉宾深入学生课堂,近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亲身体验,这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四川省外事办、成都市外事办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各类各项外事活动的机会。学校“清音社团、合唱团、话剧团”等相关社团参与涉外演出和交流,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课程,即“熊猫走世界”、乐“舞”中华、美“述”中华等项目进行了汇报展示。
2.友校线上交流互动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暂时阻断了学校与友校之间的线下互动和交流,因此学校定期与友校开展线上的课堂连线、活动互动等。学校的“行走课堂”线上互动进行了30余次,足迹遍布法国、芬兰、美国、英国、德国、捷克、荷兰、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学生发展
学生通过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及活动,真实了解了其他国家的校园生活及文化,提升了自身对文化的探索兴趣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建立了友谊,从而进一步增进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树立了民族自信,为继承和发扬本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另外,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培养了思辨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开拓了国际视野,提升了人文素养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促进了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二)教师提升
教师在国际教育理解课程的实践中提升了对该课程的认知深度,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及文化交流能力,为培养具有“世界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奠定了基础。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视频制作、平台互动能力、内容选择、教学设计方法、交流互动形式及成果收集等方面,都面临新的要求。这促进了教师在专业和人文交流领域的成长,提升了教师知识整合和学科融合的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三)学校发展
学校在增强国际友好学校的交流的同时,扩大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及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的区域辐射作用。學校坚守“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及“国际家园”的办学定位,积极争创优质、鲜明的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过去几年的人文交流活动中,学校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养成为出发点,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中国公民砥砺奋进,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
【芶鹏,四川省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校长,高级教师;袁华,四川省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黄子华,四川省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