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条件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2023-08-24 15:17丁晓梅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养策略

摘要:课题组深入研究,分析促进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的条件,并在实践过程中采取课题牵动、校本研修、跟踪引领、考核评价等策略,对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创新性培养,使其更加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条件;培养策略

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教育发展中的宝贵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是摆在庄河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基于笔者主持的辽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立项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条件及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一、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应政治素养过硬,职业道德高尚,教育思想先进,教学能力强,研究能力强,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按发挥作用范围的大小,可以将中小学骨干教师分为两级,即能在全市发挥引领作用的为市级骨干教师,能在學校发挥引领作用的为校级骨干教师。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想更好地引领其他教师专业发展,骨干教师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三是具备引领其他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近年来,各地关于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从课题组搜集到的文献来看,部分地区存在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机制建立不完善、培养不系统、实践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大多数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未实现由“他主”向“自主”的转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印发、新教材的应用以及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新的意义和使命。

(一)落实国家的相关要求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可见,国家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养工作。

(二)选拔和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

一直以来,各地区比较重视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但在选拔和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科学性不足的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下,各地在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重评价轻培养,甚至有的地区用评价代替培养;二是重“他主培养”轻“自主培养”;三是重校外培养轻校内培养;四是重“听”(听报告)和“看”(看课),轻研究。这些都与当前教师教育主流思想相悖,而且不利于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根本目的是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而现实却是重“选拔”轻“培养”,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远远没有达到实际所需。因此,各地应加强骨干教师培养,让一部分教师先优秀起来,继而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更多教师进步,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二、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课题研究策略

中小学骨干教师要独立主持1项课题,并规范全过程研究。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要走研究之路,已成为教师教育的一种趋势。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国家要求教师有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教师。因此,中小学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带头进行教育研究。

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这一能力。首先,教师有教育实践的机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大多是实践研究,而且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其次,教师有自我建构的机会。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其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既可以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又可以经历教学实践,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中小学骨干教师之所以要进行教育研究,也是由教育工作的创造性特点所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严格地说,教师不可能用一个固定方法教育好所有学生,也不可能将某一教育原理运用到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研究,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课题组研究出促进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分层确定课题

要想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必须有研究抓手,如课题。冷冉先生说,教育科研应当以课题为中心。庄河市在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时都是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的,同时课题研究紧密联系教师的实际工作。由于每位教师承担的工作不同,因此他们具体研究的内容也有所区别,但都要围绕自己本职工作的重点或难点,对课题进行有效分解,促进课题组所有教师共同研究。课题组主要采取“大课题牵动,小课题落实”的研究模式推进工作,即通过校长主持的大课题牵动,层层分解,以子课题、小课题的形式研究落实,实现学校校长有大课题,学校中层领导有中课题,教师个人有小课题,形成课题研究的“树状结构”。通过这种分层研究,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或工作思路就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2.规范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能否有实效,关键要看研究过程是否规范。无论课题是否立项,也无论是在哪个级别立项,课题组对每一项研究任务都应做到有效落实,每个课题都要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践研究等。

一是文献研究。课题研究要有文献研究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学骨干教师不断丰富理论素养,转变思维方式,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实践。二是调查研究。冷冉先生曾说,搞教育研究,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细,不光是教育内部的底细,而且要掌握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现实和未来需要。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教育研究才能有针对性。这样做,可以使中小学骨干教师更加关注研究对象的成长变化,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三是实践研究。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能力,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为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践研究,立足实践做好设计、实验、反思、提炼这四件事,使实践研究具有实效性。

(二)校本研修策略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将教学研究重点下移到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课题组要求学校广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定期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参与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1.通过项目管理,推进校本研修课程化

各校把骨干教师按照年龄、岗位、发展阶段等特点进行分组,每一组由校级领导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组织、指导与管理。课题组为骨干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适应性的校本研修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修课程。

必修课程要求每一位骨干教师都要参与,研修内容有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与践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师德师风教育等。

选修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骨干教师的特点设置课程,分为骨干教师、首席教师、资深教师选修课程。骨干教师的选修课程是“主体性、探究式、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与实践;首席教师的选修课程是“五项修炼”,包括个人专业目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主张、教学经验风格、专业引领能力;资深教师的选修课程是教育故事与经验推广,专业指导与“师徒结对”。另一种是按照骨干教师个人身份与工作分工选修课程,分为校级领导、党员、班主任、学科教师课程。校级领导主要进修专项计划、专项总结及项目管理;党员主要选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班主任主要选修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家校共育等;学科教师主要选修学科素养、课堂教学改革等。每一类骨干教师的选修课程都由分管领导负责。

自修课程是骨干教师根据个人发展目标自主研修的内容,目的是实现自主发展,拓宽成长空间,突出个人专长。此外,课题组还积极探索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化管理中的个性化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制度。

2.实施扁平化管理,提高校本研修效率

扁平化管理,就是校长与承担重点项目的领导、教师直接对话,减少中间层级,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及时的服务、有力的支撑,通过课程研发、项目拉动来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课题组引导各校针对学校整体工作分解出重点项目,采取重心下移、项目招标的方式,鼓励领导与有意愿、有特长、有實力的骨干教师共同承担管理任务。例如,某所学校列出28个重点项目,分为活动项目、校本必修课程研发项目、教改实验项目等类别,由骨干教师承担工作任务。骨干教师填写项目书,确定目标,厘清重点任务,列出终期评估清单。在重点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尽其所能地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撑。

通过实施扁平化管理,校长与承担者之间随时互动交流,减少了中间层级,提高了工作效率。骨干教师在探索实践中提升工作热情,提高专业自主性,激发创新精神,使自身的优势、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由此,骨干教师个人发展有目标,团队发展有专项计划,年级组有实验项目,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一批批有专业特长的骨干教师承担起校本课程的研发任务,校本课程成为落实素质教育最宝贵的课程资源。

3.聚焦研修主题,展示校本研修成果

课题组鼓励中小学骨干教师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展示研究成果。首先,教师确立研修主题,阐明实施研修主题的原因;其次,教师按照“三二一”研修模式开展活动,“三二一”即三次备课、两次教研、一次总结,具体流程是教师独立备课、集体备课、第一次教研、再独立备课、第二次教研、研修活动总结;最后,教师进行研究成果的校级展示,一般流程为“汇报研究成果—研究课例展示—研究团队成员互动研讨—研究负责人(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活动总结并部署下一步工作”。在研修过程中,针对每一个观点的确立、每一个做法的生成,教师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有利于骨干教师及其团队形成研究型思维,使其能够客观、理性地审视教育现象,寻找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

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骨干教师获得充分的锻炼机会,其自身专业发展的紧迫感、成就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原动力、内驱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三)专业引领策略

即为中小学骨干教师提供智力支持,由专业人士对他们的发展进行跟踪指导、专业引领。同时,骨干教师还要对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专业引领对于促进骨干教师发展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方面,教育研究对于大多数骨干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发展方式,很多教师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研究过程,因而缺乏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骨干教师发展到一定时期往往会遇到专业瓶颈,此时如果没有高水平人士的引领,将会限制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研究也很难保证质量。因此,课题组特别重视对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特别是对其进行跟踪引领和分层引领。

1.跟踪引领

课题组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团队活动,对其研究的每一步都进行指导,从确立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到进行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践研究,再到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都对骨干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式引领。

2.分层引领

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由不同的人去引领。具体为:教师进修学校的研训教师由专家引领,基层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由教师进修学校的研训教师引领,其他教师则由各学校的领导和校级骨干教师引领。

实施分层引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就有了保证,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也有了保障。在此过程中,课题组经常让骨干教师通过送教下乡、示范展示、成果汇报、经验介绍等形式,引领其他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并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引领其他教师的过程和效果等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还不断寻求行政支持,建立健全机制,将骨干教师发展的过程和业绩作为评优评先、选人用人的依据,使骨干教师获得更好地发展。

三、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方式

课题组依据庄河市出台的《骨干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定期对每一位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研究行为、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引领作用进行有效评价。

良好的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和评定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与评价内容关系密切。评价注重哪些方面,教师就会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评价骨干教师的发展方式,骨干教师就会往改进自己的发展方式方面下功夫,走研究之路;评价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就会努力让自己去引领其他教师。因此,对骨干教师评价的重点不应放在结果上,而应放在发展方式和引领作用上。各校每年可以对骨干教师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各校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理,以此激励和鞭策骨干教师不断成长,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冷冉.冷冉教育文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2]雷贞萍.基于实践研修的区域骨干教师“三维五步”培训模式[J].辽宁教育,2023(2).

(责任编辑:赵春艳)

作者简介:丁晓梅,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22年度基础教育立项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条件及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相关成果。课题编号:LNJB2022146。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培养策略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上海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团队计划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