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意识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有效教学

2023-08-24 19:26:03龙红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初中英语

摘 要: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贯彻执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应着力推动“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学习目标”这一中心,以“问题链”贯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悟巩固、拓展延伸四个核心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切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意识;听说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1-0032-03

文化意识指的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包含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情感和文化行为,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即用所积累的中外文化知识形成准确的文化判断,用高尚的文化品格做出得体的文化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1a~2d)听说课教学为例,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英语听说课的有效教学

(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跨文化意识的过程。

2.语篇解读

该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习俗与文化景观等子主题内容,

以“习俗”为话题,围绕“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这一重点句型展开。

(二)深入分析教材

该单元这部分内容围绕“见面礼仪”这一话题展开,主要谈论不同国家间的风俗习惯,涉及的国家有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和巴西等,其中表示行为的动词有 kiss(吻)、 meet(见面)、wear(穿、穿着)、arrive(到达)、behave(行为、表现);此外,还复习了一些相关的形容词,如late(迟到的)、polite(礼貌的)、impolite(无礼的)、important(重要的)。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 be supposed / expected to ,要求学生应用这个句型初步了解有关国家的文化礼仪,通过听、读、看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且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各国的风俗习惯[1]。

(三)充分了解学情

授课班级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但语言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此外,他们对社会礼仪有一些了解,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但对国外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多。

(四)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指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礼仪文化差异,熟练运用be supposed to和be expected to 句式表达建议;二是鼓励学生积累相关国家的文化礼仪知识,为学好本单元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运用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正确的文化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践行得体的文化行为理念。

(五)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贯穿教学活动的实施及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制订合理、具体、可行的目标有助于教學任务的顺利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能掌握单词custom、bow、kiss、greet和短语be supposed / expected to 的用法;

(2)学生能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捕捉相关信息,能通过听力材料获取关键词并准确书写;

(3)学生能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礼仪的差别,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入乡随俗的道理;

(4)学生能通过积累与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正确的文化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做出得体的文化行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可挑选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料,更直观、更形象地教学。

二、英语听说课的有效实施方法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教师展示国家领导人访问巴西、美国、日本、墨西哥、韩国等国家的照片(引出Brazil、the United States、Japan、Mexico、Korea等单词),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2.激趣启智

让学生观察国家领导人会面时的见面礼仪——握手,然后提问:“What are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引出问题

播放不同国家领导人见面时的礼仪视频,展示短语be supposed / expected to do,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人们在第一次见面时应当做什么?怎么做?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教师小结

创设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真实情景,引出Brazil、the United States、Japan、Mexico、Korea等词汇,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储备足够丰富的文化知识,熟悉各种文化现象,并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故事后,才能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做出精准的文化取舍。

(二)解決问题

1.自主探究

首先,教师给出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判断将国家领导人初次见面的礼仪进行匹配。

2.合作学习

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后与同伴交流,检测自己对1a活动的预测是否准确。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关不同国家见面礼仪的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然后根据听力内容完成表1的任务。

3.找寻路径

根据课本1c内容的要求,教师让学生结对练习,利用听力的信息和主题图进行语言输出,尝试运用be supposed to 和 be expected to 句式,就各国初次见面的礼仪进行问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运用短语be supposed to 和 be expected to造句。

4.教师小结

在学生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讨论图片、观看视频,了解了各国的见面礼仪,自主探究完成1a的配对后,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所列举的国家之间不同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用be supposed to和be expected to进行对话,寻找如何表达初次见面时的礼仪,运用对比、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对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服饰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体验和领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习俗差异,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鉴别,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体悟巩固

1.检测矫正

指导学生观察本节听说课教学中的图片,即Maria参加朋友的聚会及聚会上人们的衣着打扮,教师可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他们的服饰。在学生观察、讨论图片后,教师可询问学生他们在这样的聚会上所犯的穿搭错误是什么,让学生完成课本2a的内容。接着,

教师播放2b的听力录音(内容为Maria参加聚会时犯的错误),让学生边听边找出Maria举止错误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完成课本任务的过程中,纠正他们对各国在时间、服饰、见面礼仪等方面的错误认知。

2.梳理体悟

教师让学生讨论Maria 所在的国家和美国之间的习俗差异,梳理两个国家之间的不同文化礼仪,体验、领悟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交际能力。

3.模型构建

教师让学生运用2a(Maria参加朋友的聚会及聚会上的人的衣着打扮的主题图)、2b(Maria参加聚会时所犯错误的录音)的具体信息,进行角色扮演,反复运用be supposed to 和be expected to句式进行表达,让学生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梳理、运用、巩固,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4.教师小结

学生通过了解Maria在朋友家聚会时所犯的一些礼仪错误,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及守时的重要性。教师梳理、对比两个聚会的类型,通过层层递进的听力活动、小组学习和共同讨论,引导学生归纳聚会时礼仪的相关注意事项及常用表达方式。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检测、梳理能力,综合分析各种文化现象,探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情感和态度,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2]。

(四)拓展延伸

1.归纳演绎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略读课本2d(描述欢迎会上的人物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分组扮演对话,找出对话中提及的趣事。

2.深度理解

教师围绕初次见面的礼仪话题创设语言情境:几个学生分别去朋友Mary(美国)、Maria(巴西)、Katie(墨西哥)、John(日本)家拜访,用本节课所学的单词、短语和句式进行对话。教师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语境,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短语和句型的运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

3.迁移创新

教师在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后,呈现“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这一习语,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其意义,再通过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形成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教师小结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等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社交的重要性,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深入理解“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并指导学生分析欢迎会上人物的特征,即文化现象,分析在Kate和John之间发生的趣事,完成他们对文化的判断。理解并做出得体的文化行为是培养文化意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听说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交际性的活动中培养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听、说、读、看、写等多种技能组合的综合实践,不断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巩固、拓展延伸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科育人,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发展的原则,以学生合作和探究为主,帮助学生建构有深度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高端思维品质。让学生懂得积累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是形成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洪建勋.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

计[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8):56-60.

相红琴.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听说课的设计与实施[J].校园英语,2020(50):76-78.

作者简介:龙红艳(1973.9-),女,贵州余庆人,

就职于余庆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员,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初中英语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8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38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3:27:26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27:51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8:30
初中英语教学“四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