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3-08-24 19:10陆楠青
中国商论 2023年15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新发展格局双循环

摘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化引领金融创新,赋能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消费金融是扩大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的催化剂,是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消费金融快速扩张的同时,市场存在着高利贷、虚假夸张宣传等金融乱象、业务下沉效应明显的行业经营风险上升、贷款风险防控能力滞后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数字化监管、数字化研发、数字化风控及数字化运营等方面探讨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数字化经营

本文索引:陆楠青.<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5):-119.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8(a)--04

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在后疫情时代下,国内外消费遭受重大冲击,经济状况呈现前所未有的压力,扩大内需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各方面关切的焦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的作用进一步被凸显。而消费金融与消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和有效供给的稳定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消费金融得以迅猛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反过来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消费金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基于消费金融相关学者的文献综述,着力探讨了消费金融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间的关系,重点分析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从数字化监管、数字化研发、数字化风控及数字化运营等方面进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社会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构成了消费升级的基础,以及社会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各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品种及消费场景也不断创新与发展。在消费金融发展现状方面,张丽平等(2022)研究指出,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且消费金融服务日益多元化,创新愈加活跃,客户下沉拓展效应明显,个人信用状况不断累积。董希淼(2021)指出,消费金融规模的迅速壮大极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从而提升了消费便利性及消费灵活性,有效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消费金融参与主体众多,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与此同时,消费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强,金融消费场景覆盖面持续扩大,金融科技赋能,用户体验提升,消费金融市场更加下沉。沈艳兵等(2020)指出,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历经萌芽期、试点期、快速增长期和规范发展期,且新消费金融呈现参与主体多元化、消费金融业务多元化、科技创新多元化。

近些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蓬勃发展,而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各种乱象与问题的高发期,一系列消费金融乱象极大破坏了消费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张丽平等(2022)研究指出:“收了不该收的钱”“贷给了不该贷的人”“没负应该负的责任”是消费金融种种乱象的根源。相应地,消费金融只有坚守“收该收的钱”“贷该贷的人”“负该负的责任”,着力规范消费金融供给,引导消费、抑制不当消费性需求,明确利率及收费标准,降低消费信贷综合息费率,加大对消费者群益的保护,及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消费金融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董希淼(2021)指出,由于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生态环境的不完善,消费金融在快速扩张进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不健全的消费金融信用体系、集聚的潜在风险、较弱的稳健发展能力。因此,亟须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从而引导消费金融合规有序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贡献新的力量。李礼等(2022)指出,要加强机制顶层设计,弥补区域数字技术发展短板,健全消费金融生态体系,加大消费金融区域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致力推动金融消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沈艳兵等(2022)指出我国消费金融仍存在以下问题:消费金融信用体系不健全、信贷配置结构不均衡、风险防控与监管问题滞后,因此要加强科技对消费金融赋能,夯实消费金融全方位监管体系,强化征信、法律等保障措施,从而推动消费金融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1 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消费金融的内涵界定方面。广义来说,消费金融是指针对个人和家庭所有消费者的金融行为及活动,包括储蓄、信贷、支付、汇款、理财、财富管理、金融咨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狭义来说,根据消费金融业务相关监管部门的界定,消费金融主要是指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向其提供的消费类贷款产品,向个人家庭消费者发放的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汽车贷款、耐用品消费贷款、互联网小额贷款、消费场景相关的分期贷款等。国内众多学者也倾向于从狭义的角度来定位消费金融。从狭义来说,将消费金融定义为消费类贷款。国内消費金融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的小规模消费金融试点政策,2009年消费金融开放试点前,消费金融领域呈现银行为市场绝对参与者。2009年消费领域相继开放试点,消费金融领域呈现快速发展。

(2)消费金融规模快速增长,在消费增长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数字化技术对金融服务的深度赋能,向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金融平台不断涌现,促进了我国消费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张。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我国社会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改善,都为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为5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1%。根据图1,2014—2021年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虽然同比增长率自2016年稍许下降,但仍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水平。从人民币消费贷款规模及同比增长可以看出,消费金融规模快速增长,提升了消费愿景,释放了消费潜力,在消费增长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3)享受型消费支出不断攀升,新消费主义的崛起与发展,成为消费金融发展驱动力。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改善,享受型消费支出规模及占比不断攀升,都成为消费金融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2021年的享受型消费支出规模不断增长,且享受型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占比呈现不断波动中上升趋势,为消费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与此同时,“90后”“00后”新生代群体追求自我感觉、个性化及体验感。新消费主义行为消费特征体现为超前性、享乐性、个性化、冲动性及体验性,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新消费主义行为,为金融消费规模壮大提供发展驱动力。

(4)消费金融参与主体多元化,多元化服务互为补充。随着2008年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试点政策的推行,众多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相继进入消费金融领域,逐渐打破了传统的银行为市场绝对参与者的局面,不仅突破了消费金融发展的地域性限制、时间性限制,更是在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了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各市场主体参与者通过股东增资、同业拆借、银团贷款、发行金融债及资产证券化等行为获取资金来源,不断增强消费金融市场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各消费金融公司服务业务呈现多元化,包括购车消费、家装消费、家电消费、留学消费、旅游消费、婚庆消费、大额耐用品消费等,多元化服务互补服务消费者。因此,消费金融行业实现从银行为绝对主体参与者,转变为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及银行多元化发展格局。

2 消费金融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间的关系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化引领金融创新,赋能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化技术引领金融创新,为消费金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统计局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数据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39.2万亿元(2021年数据暂未公布),占GDP的比重达38.68%。据图1,2014—2020年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不断攀升,且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5G通信技术、大数据中心、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经济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而这些技术也与消费金融息息相关。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产品、客户、“贷前+贷中+贷后”风控,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消费金融融合,提升消费金融的产品研发能力、信贷大数据分析能力、风控控制能力、金融科技能力等。

(2)消费金融拉动消费增长,推动消费升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消费金融快速增长可以拉动消费增长,提升社会居民消费驱动力及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可持续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62.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45%,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65.4%。据图2,2014—2021年的最终消费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最终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存在些许放缓的趋势。

消费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对经济增长作用积极明显(张利平,2022)。消费金融的发展助推消费升级,提升了社会居民对新兴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从需求端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优化调整,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

针对消费金融快速扩张道路上存在的金融乱象、业务下沉效应明显的行业经营风险上升、贷款风险防控能力滞后,本部分从“双循环”格局角度下的数字化监管、数字化研发、数字化风控及数字化运营四方面探讨消费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

(1)数字化监管。消费金融由于受众范围广泛、覆盖区域广泛,监管风险及消费权益维护难以把控。首先,在系统性风险监控方面,数字化监管需构建全国统一的监管政策及监管标准,与时俱进地进行监管政策和监管手段的创新,发展“外部监管+内部防范”的多层次、区域性、差异化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定期、不定期组织各消费金融机构进行突发风险事件演练,有效预测、监控和防范消费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其次,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数字化监管应构建统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款,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数字化监管体系中完善相应的“外部监管+消费者投诉”双重机制,对危害消费者权益的消费金融机构建立处罚和监管机制,杜绝“诱导贷款”“高利息”“虚假夸大宣传”“收费质价不符”等消费金融乱象。

(2)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研发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对消费群体进行画像分析、画像标签化管理及用户细分,形成不同性别、不同学历教育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区域、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资产水平的用户标签化管理。基于消费者用户的画像标签化管理及人群细分特点,相应地研发并推出匹配收入水平、职业特征的消费金融产品细类,并根据目标人群工作生活特征与相应的线上生活APP、线下生活平台进行合作营销推广。如诸多银行等传统型金融机构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具备稳定收入、社会资信较高的群体推出低利率、高授信额度的多元化消费贷款产品。

数字化研发还体现在大额消费场景的深化和日常消费场景的深化。大额消费场景的深化体现在房贷、车贷、装修等一些受托支付的消费场景,日常消费场景则适用于衣、食、住、行等所有日常工作生活消费场景,在消费场景的深化基础上与线上日常消费APP、线下日常消费店铺实现多元化合作,从而发掘消费潜力、扩大消费,如江苏苏宁银行、百信银行及哈银消费金融与饿了么合作推出“借钱”平台,江苏银行和大众点评、美团平台合作推出“美团联名信用卡”。

(3)数字化风控,数字化风险是基于云服务平台、智能交互系统构建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智能风控体系。运营系统为客户提供多平台自助、多场景覆盖的远程双录服务,通过人脸识别、活体检测、唇语识别、语音/声纹识别来申请识别用户信息。消费金融主体基于客户收入流水、职业工作证明、住宅资产材料、社保流水记录、个人征信记录等综合信息进行智慧授信、智慧审批等贷前流程。与此同时,贷中及贷后风控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定期自动化查询消费用户的个人征信记录、社保流水记录、银行卡收入流水等材料,智慧化评判用户的收入水平及偿债能力。数字化风控系统一旦发现用户中断社保记录、失业、收入下降、受伤或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在系统中发出偿债能力预警,通知相关客户经理进行实地访查、跟踪了解偿债能力情况,以便最大程度监控资产风险性。

针对消费金融快速扩张道路上存在的金融乱象、客户下沉带来的经营风险、滞后的风险防控能力,数字化监管、数字化研发、数字化风控及数字化运营四者共同协力,助推消费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消费金融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遵守国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消费贷款授信申请、拨款申请过程中应以明示性条款告知用户并征求同意,在用户个人信息内部业务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合规性及加密型,杜绝泄露或转卖客户信息,從而保证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张丽平,任师攀.促进消费金融监控发展 助力释放消费潜力[J].管理世界,2022(5): 107-114+132+115-116.

李建军,彭俞超,马思超.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20(41): 37-52.

董希淼.消费金融如何助力“双循环”经济[J].人民论坛,2021(21): 36-39.

沈艳兵,贾艳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2022(3): 16-19.

李礼.数字技术进步驱动区域消费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22(2): 44-51.

张建刚,沈蓉,邢苗.消费金融能否助力经济增长[J].消费经济,2022(6): 28-39.

李礼,蒋乐.互联网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7): 10-15.

程学军.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新消费金融: 动因、风险及防控[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 67-76.

冯娟.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及其风险管理探析[J].时代经贸, 2020(12): 10-11.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新发展格局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