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性读物情境任务设计探究

2023-08-24 18:07胡文君
高考·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用概念高中语文

胡文君

摘 要:情境任务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先提供合适的情境,提出一个或多个任务,并根据文本的具体特征一步步解决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知识性读物能丰富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思维,但其阅读教学常处于边缘状态,忽略语文的工具性,因此,可运用情境任务式教学走出教学困境。本文就知识性读物的特点谈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上情境任务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任务;高中语文;知识性读物;概念;实用

“知识性读物”是以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或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包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思维。学科融合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提倡全科阅读、全科写作符合时代的需求,契合个人成长。知识性读物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技等非文学范畴的内容,是学科融合在语文学科上的表现之一,但在我们日常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此类读物的阅读教学常处于边缘状态,认为这类文本的文学性远不如小说、散文和诗歌,是教学的非重点区域,认知上仅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轻视工具性的偏见导致教师干脆不教或根本不知道怎样教[1],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然也没有学的兴趣,而此种现象不利于语文学科人才的培养。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呈现多样化表现”[2],因此笔者认为情境任务可以作为提高知识性读物类教学质量的抓手。情境任务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先提供合适的情境,提出一个或多个有序的典型任务,并根据文本的具体特征一步步解决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任务”是要做什么,新课标指出“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内容的学习,体會作者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体验其思想情感,呈现学习成果。而“情境”是条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做,是“做”的背景和意义,情境与任务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抽象概念较多的知识性读物,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而是要靠学生主动在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中通过体验、探究来体会科学精神,建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学习科学表达。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分为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高中语文知识性读物的情境任务设计要兼顾文本的特点和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因此笔者主要采用以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架构设置知识性读物的情境任务。

一、知识认知情境

结合学科认知情境的特点,知识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学科本体相关知识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科认知能力。

(一)概念认知之情境任务

知识性读物以普及知识为主,用科学逻辑和思维呈现专业学术术语。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是知识性读物阅读学习的主要任务。知识性读物的语言逻辑严密,靠概念、判断、推理去传递知识,而对知识性读物的试题考查也大多集中于对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义、概括、推理上,因此高中语文知识性读物的研习任务可以基于以概念为本的认知。

概念认知作为任务内核,那么其作为背景和意义的情境如何设置呢?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循序渐进的,概念认知的背景是相应时代的学术环境,意义是知识成果的时代价值,是参与者对知识探索的精神品质。其情境可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梳理者,任务的形式可以是条理清晰的图表,把信息整理为可视化的表格,便于梳理文本信息。例如: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分析阐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点;林庚的《说“木叶”》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的现象入手,引用大量资料深入分析其“暗示”之意。这两篇社科文的前置性情境任务可以设置为用表格梳理两篇文章的关键概念、术语的含义,如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可译性”,古诗词中的“木叶”“树叶”“落木”“树”“木”。表格内容的提炼考查学生预习时对关键信息的筛选整合,提炼的结果比对一目了然,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要知识。

还可以将文字符号转换成图示,图像在视觉上的形象化优于文字,一目了然。如:科普文《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的“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前置性情境任务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的文字画简易图册为小朋友展示中国天文科学发展史,感受科学求实进取的精神,而图文相似程度是评价学生课前预习时自主理解关键信息的能力。

或者将两者结合,如:《乡土中国》是社会学论著,既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又兼具“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的特点,又是社会科学类的知识性读物,在教学上也要兼顾三者的要求。以筛选整合信息为目的设置建立班级局域网资料的情境任务贯穿《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既有助于论著的核心概念的认知,知识内涵的理解,又落实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的使用。具体到全书分析的基础——《差序格局》一章的情境任务式教学案例,分为前置性情境任务——“资料”收集:我们班要设局域网资料查询库,请每位同学为《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这个章节提供一个关键概念的资料,如定义、示意图等。课堂情境任务导入——手机通信联系时能迅捷地找到对方的手机短号。若你是551手机主号,会把552、553……设置为谁的手机号呢?由此引出“亲疏远近的顺序”。课堂具体情境任务为:(1)“资料”审查之溯源——请谈谈你提供的“资料”是从文本中何处得出的,以期达到学业质量水平1-2“在理解语言时,能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2)“资料”审查之整形——请根据“下定义”评价量表给作业打分。(3)“资料”整理——以“鱼骨图”的方法整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定义,借用鱼骨的主干和骨刺的特征厘清定义中的种差之间的主次关系。(4)“资料”成型之核实——请谈谈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差序格局”现象,我们的学校生活属于差序格局还是团体格局?

概念认知是知识性读物阅读的核心,其情境任务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以图表的形式可提高条理性、清晰度,从而降低阅读难度,了解相关概念知识,激发兴趣。

(二)评论互涉之情境任务

知识性读物除了概念认知外,传达的还有概念表达时的严密的逻辑,准确严谨的语言,知识发现的灵感启发、艰辛过程,参与者的理性思维和实证精神。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篇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串联文本,以获奖感言陈述了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实验研究,从中医药中获取灵感,最终找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语言严谨,启发读者感受屠呦呦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展现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童年时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探索求知。引导学生发现两件趣事和成为物理学家之间的联系,是这篇知识性文本阅读的语文的人文价值所在。优秀的知识性读物在知识引领的基础上,蕴含着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着语言表达技巧,值得教师带领学生去挖掘。那么在情境任务的设置上,该如何设计呢?

1.借用評论式文字为情境引导任务

“评论,针对事物进行主观或客观的自我印象阐述”。此处所说的评论式文字有两类,一种是对作者或作品的正向评价论说,选择与文本相关的评论式文字为情境楔子,导向教师希望学生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完成任务,给予知识信息、情感要素以分析鉴赏的桥梁。例如感动中国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劫”,涉及青蒿素提取的方法、渊源、影响和屠呦呦的使命感及不屈不挠的科学实证精神,以颁奖词作为评价情境引出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学习任务。加来道雄成为物理学家的趣事中有重要的要素是想象力,以“加来道雄小时被称为‘问题儿童”为情境楔子,由“问题”二字引导学生去文本中寻找加来道雄的奇思妙想,进而感受其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对他成为一名科学家的重要作用,领会文本以孩童的视角叙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作,语言生动有趣。

另一种评价式文字是有争议的,若认知水平、角度不一,对文本的评价会出现分歧。学术独霸束缚思考,局限发展,百家争鸣引动挑战,促进提升,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以争议式评价文字为情境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结构进行思考讨论,有自己的发现、见解,完成探究文本的任务。如福建省2022届泉州市高三质检卷的现代文阅读I试题:甲乙两名同学研习材料三,对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有不同看法。甲认为第②段的论点阐述存在问题;乙认为第②段论证思路正确,不存在问题。对此,你有何看法[3]?此类争议式评价情境也可用于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训练上,在争议辩论中找文本“证据”,多角度地深入理解文本,促进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2.借用互涉式文本为情境引导任务

文本互涉指文本之间存在相互涉及、渗透的关系。1960年法国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意思是所有文本的创作都是与其他的文本密切联系。文本互涉源于文化传承、心理共鸣、思想碰撞,在互涉式知识性读物间的阅读呈现学科的时代环境的动态复杂的特点,符合个体发展的时代需求。新高考I、Ⅱ卷的信息性文本阅读,都使用了非连续文本组合即互涉式文本,试题考查符合“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发现其观点、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等要求。在课堂教学上反映为比较阅读,通过相似文本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异同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学科知识的不同观点或研究的不同角度,挖掘文章的内部规律。例如:将摘取《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与科学出版社博文《青蒿素是如何发现的?》的部分语段为互涉式文本情境,引入比较语言特点的任务,通过比较得出屠呦呦的语言科学严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符合演讲稿“针对问题发表观点,依据对象组织语言”特点,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展现的是科学家身上的集体意识、家国情怀。将阐释《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的专业知识原理作为互涉关联点,比较两篇课文在分析角度和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思考文章语言风格与作者的学术修养式之间的关系,同时拓宽知识的广度和延展思维的深度。

二、知识体验情境

知识体验情境指学生在具体社会生活中开展的知识实践体验活动,涉及语言交际的目的、对象和表达方式等,其任务设计选择个体的日常生活与单元、课文的主题相关的,并且与学生认知范畴与水平相近的环境为情境,以未来社会主人翁的使命感激发阅读兴趣,将学科知识放在仿真的环境中,降低知识性读物跨学科知识阅读难度可能带来的“乏味感”,以环境的“情”带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同时,“知识性读物类”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强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能实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例如:根据科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环境联系,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两篇课文学习时可设计知识体验情境任务:假如你是一名科技馆里的科学宣讲员,你会怎么介绍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会怎样告诉参观者物理知识发现前的探究心理,请写下你的宣讲稿。在《自然选择的证明》学习时可设计:六一儿童节小朋友去动物园游玩,小朋友看到长颈鹿,惊奇地问:鹿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呀?你是一名节日志愿者,请结合《自然选择的证明》向小朋友们解说原因。还可以关注阐释文化生活时的表达交流,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旷世之争》学习时设计:我校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校科技节,给参观校天文馆的同学们做关于天文学历史之争的解说。另外,也可以结合区域特色设计单元情境任务: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到了,新疆的少数民族生来我们学校参观交流,作为一名民族中学校史馆的讲解员,请你向他们介绍畲族的文化。知识体验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拉近学生与知识性读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可行、能行”,鼓励他们主动地参与知识性读物阅读,把增长知识转化为学习内驱力。

结束语

知识性读物学习的现实困难可通过情境任务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情境任务式教学设计情境是教学激趣和提示引导的方法,当然情境任务的设计不是随意的,设计不能脱离文本,而要立足于文本体裁的基本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贴合、实用的情境,使知识性读物阅读教学在以理性见长的同时也具有情感驱动力、实际操作性,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卫东.知识性读物研习:学术语境中的“吸收”与“发表”[J].语文建设,2020(9):15-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冯渊.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命题思路与发展趋势[J].语文教学通讯,2022(13):63-66.

本文系宁德市2022年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青年专项课题立项课题“高中语文知识性读物情境任务式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20GGKT010。

猜你喜欢
实用概念高中语文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实用”外援主唱中超二次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