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刚敏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作为一门的语言,是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工具,确定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教育目标之一是带领学生领略世界文化,明确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对文化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本文简要分析初中生文化意识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培养学生意识素养的可行性策略,旨在借助情境化、时代化教学,对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创新和优化,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理解与体验。
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文化意识素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目标语言文化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文化意识素养的培养在落实过程中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显露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缺乏情境性
部分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只注重语言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忽视将语言应用于真实情境中。教师常常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和习题练习,没有提供具体的情境背景,缺少真实语言的运用和交流。这导致学生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缺乏深入理解,无法真正领会和应用英语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差异和要求。
(二)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仅仅局限于教授教材的表面内容。关于教材中所包含的有关文化背景、历史、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等内容,未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因此,学生缺乏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认识。
(三)教学形式上缺乏突出中外文化的对比
教学中中外文化的差异和联系未能得到充分讲解和展示,致使学生缺少深入对比的机会,难以准确理解和运用不同文化的语境、礼仪和价值观。这限制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体验和理解世界的多元性。
(四)缺乏系統化的实践活动
传统教学往往限制在知识传授和练习层面,缺少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学生没有机会参观文化场所、了解不同国家的习俗和传统、与外国人交流等。反观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和体验不同文化,将学习到的语言知识与文化融合在一起。
(五)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缺乏文化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重点往往停留在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上,忽视问题背后的文化因素,即讲解如何“得分、提分”技巧,对语言蕴含的文化较少涉及或涉及深度不足。这使学生只注重语言知识本身,而忽略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六)教学评价没有包含文化元素
教学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知识掌握程度,忽视对文化理解和运用的考察,缺乏关于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方面的全面评估。这使学生对文化内容的学习缺乏动力,限制了文化意识素养的发展。
总之,现阶段初中英语文化意识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不仅要意识到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更要学会在之后的教学中尽量避免,为学生打造充满文化元素的学习环境,在不知不觉间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在课堂介入与指导中要强调学生对语言背后文化内容的分析,让文化意识的培养落地生根。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文化意识素养的可行性策略
(一)构筑情境,帮助学生真切感受语言文化
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构筑情境来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化,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做到灵活运用不同策略,如构筑不同的语言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构筑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运用英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以“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Topic 1 Section D语篇时,首先,可创设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教师:“What gift will you prepare for your mother’s birthday?”以紧密联系语篇的话题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其次,教师可以引出中外文化在过生日时的不同,如我国更倾向吃长寿面,这不仅是一种祝福,更象征寿星的福运、长寿等。而在西方文化中往往将花束、贺卡等作为礼物,吃生日蛋糕。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语篇内容,还可以品读中外文化的不同。
(二)利用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详细解读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或传统习俗,将其与英语语言教学进行整合。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多样化资源,直接展示文化元素,让学生看到中外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提高英语课程的育人效果。
以“Unit 1 Playing Sports”Topic 2对话为例,教师不仅讲解这段对话中的英语语法,如祈使句(Could you help me?)、条件句(But one of my teammates fell ill. Will you join us?)、状语从句(But I am not very good at it.)等,让学生了解流畅和自然表达对语境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团队合作、朋友互助和克服困难的文化意识。这一点并没有额外突出中外文化的差异,而是向学生展示中外伙伴Kangkang和Michael之间的团队合作,突出中外文化的共同点,让学生在Kangkang和Michael的对话中意识到相互支持、彼此帮助的重要性。Michael并不擅长足球,在求教Kangkang时,Michael所使用的祈使句,展现其面对新事物或新技能时能虚心学习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虽然Michael没有成功传球,但Kangkang并不是责怪他,而是让他继续努力,这是不怕失败、勇于坚持的品质。这些语言背后所潜在的意志品质,能够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态度,能够勇于面对挑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创新形式,注重中外文化之间的有效对比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应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分享个人经历或真实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文化差异,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表达想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Unit 5 Our school life”Topic 1中Michael和Interviewer的对话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角色扮演,其中一方扮演Michael,另一方扮演Interviewer。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所学知识,将对话场景设定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以探索两个国家的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差异。其次,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这段对话中所描述的情境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How do students usually attend school in the countries you know? What activities do students do after school?”等,促使学生积极交流、踊跃回答,展示不同文化中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差异,促使学生比较文化差异。
(四)开展活动,系统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文化主题,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知识点,如传统节日。教师在讲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选择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外国节日,让学生探讨相关背景、习俗、由来等,并为学生提供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平台。有的合作小组选择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与国外的圣诞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文化节日内涵的挖掘以及学生小组成果的分享,让全体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节日文化自信,而不是盲目崇拜外来节日。
文化交流与展示活动不止如此,教师可以借助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为学生特制道具,让学生将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以表演、舞蹈、音乐等方式进行呈现。比如,“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提到中国象棋、西湖等,这些独属于我国的事物可以作为学生深入学习的载体。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摆出一幅巨型的中国象棋,让学生身着我国传统服装进行象棋比赛。在象棋比赛结束后,将场景转换为西湖中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偶遇的画面,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这一民间故事演绎出来。
此外,英语教学需要走出课堂,教师需定期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场所,以了解不同国家的习俗和文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不同文化的冲击,并把语言知识与文化进行整合。
(五)把握问题,让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可能
提出具备文化意识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教师需根据具体的内容设计提问,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使学生对不同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并达成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
“TOPIC 2 He is really the pride of China.”对话中提到的人物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教师可以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出发提出如下探究性问题:“Confucius emphasizes benevolence between people.Do you think these qualities still exist in today’s society?Why? Besides China,Confucius’ideas have also had an impact around the world.Do you know in which countries Confucius’ideas are valued and how they are disseminated and applied?”借助问题强调孔子思想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孔子及其思想在全球的影响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比较与对比类问题,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比如,在提到时间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How do Chinese and Americans differ in their views on time?”鼓励学生通过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六)优化评价,适时在评价中融入文化元素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引入文化元素,不仅可以评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識养成情况,明确后续文化意识培养的切入点,还可以考核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足准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除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语法准确性之外,还需让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产生准确理解,对我国文化产生深深的认同感。
以Qian Xuesen-the Father of China’s Missiles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仅需注重学生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能力、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掌握,还需立足钱学森的经历,考查学生根据钱学森的经历所习得的价值观念。教师:“Can you see Qian Xuesen’s love for his motherland from the article? Qian Xuesen chose to develop his own career rather than pursue money after returning home. What values do you think this reflects? What do you think of Qian Xuesen’s contribution to the motherland?”根据回答来评价学生对语篇中钱学森品质的掌握程度,并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语篇本身的育人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文化意识素养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习俗等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包容、平等的心态看待不同的文化,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点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恰当的教学辅助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探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让学生在思考与比较中感知中外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包容性,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学生能够明确我国的文化背景,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环境中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