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理念对初中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3-08-23 22:31张吉龙
家长·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劳动理念素养

张吉龙

素质教育的推行带动了劳动教育理念的落实,使其成为学校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但劳动教育的边缘化现象依旧存在,部分学校未能对劳动教育理念进行有效落实,致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受到阻碍。因此,为发现并解决劳动教育现存问题,改善有关教育措施,本文以STEAM教育理念为中心,对初中生劳动教育的具体举措展开阐述,重点把握劳动教育与STEAM理念相融合原则与内容,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研究背景

2020年,国家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新时达各级学段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新意义、新体系和新内容。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但近年来,特别是在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青少年在思想意识上不重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学校和教师在课程体系上忽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劳动教育出现弱化情况。为此,初中劳动教育需要进行革新、重塑、融合和发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初中劳动教育尝试将STEAM教育理念进行融入,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发展实际、地域发展实际的劳动教育新路径。

二、STEAM教育理念概述及与初中劳动教育的融合原则

(一)STEAM教育理念概念

初中劳动教育的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初中学段的全过程、全方面,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在“五育并举”中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和传统劳动教育强调单一劳动素养的培养不同,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借助多学科、跨领域,实现多元化素养发展。STEAM教育理念由美国学界提出,重点是将传统单一的学科知识壁垒打破,将师生的机械学习转变为跨学科、重实践的自主探究式学习。STEAM教育理念着力通过学科与理念之间的串联,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目标。具体说,STEAM教育理念涵盖:S(Science),通过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然界,理解自然界,进而养成科学素养;T(Technology),通过实操训练,提升学生使用、管理技术的能力,进而养成技术素养;E(Engineering),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而养成工程素养;A(Arts),通过美育,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进而养成艺术创造能力;M(Maths),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数学,掌握多情境下的数学理解能力。综合来说,STEAM教育理念不是5种教学素养的简单组合,而是要求学生从重学科理论、轻教学实践的误区中走出,引导学生在跨学科教学中提升综合素养能力。

(二)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劳动教育的融合原则

在当前教学中,中学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借鉴STEAM教育理念,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实践体验。

初中劳动教育在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改造,首先,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从观念上进行改造。学校和教師需按照学龄特点、学校特点和班级特点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劳动课程。其次,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劳动教育的核心与STEAM教育理念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高度契合,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在对学校、家庭、社会和生活的具体实践中进行理解、思考和感悟。教师应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各项劳动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理论学科知识,亲身经历、亲身实践、亲身感受劳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格。

2.把握时代特点,创新劳动方式。

传统劳动教育课程存在把劳动简单化、劳动单一化的情况,和其他学科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集和互动,导致劳动教育育人的实效性有所降低。甚至部分学校出现劳动教育课程缺失、教师缺失的现状。首先,要正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劳动意义。劳动价值和劳动意义不仅要在日常校本教学中体现,还要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有所显现,因此互动与融合成为改造过程重要原则之一。其次,要在传统劳动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开发与创新。传统劳动教育侧重于传统农业、手工业的劳动实践,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则需要挖掘新时代的劳动价值,结合发生变化的劳动教育新方式、新工具,对劳动教育进行改造。创新劳动方式关键在于多学科的育人创新,而育人创新的关键在挖掘多学科与时代之间的交互点。

3.强化综合实施,推动创新育人。

STEAM教育理念对初中劳动教育改造体现在理念上、行动上,还体现在结果上。初中劳动教育育人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这与STEAM教育理念在结果导向上保持一致。在STEAM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校和教师需要结合校本内容,拓宽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方式和内容,整合现有的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实现各方主体共育劳动的积极结果。同时,要以劳动创新为思维导向,发挥本地区的各类文化资源优势和积淀,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真正意义的思维创新、行动创新和结果创新。

三、STEAM教育理念对初中劳动教育的融合内容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初中劳动教育的改造内容要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STEAM理念下劳动教育应以劳动为根本,构建以各类资源为依托的多元素养培训体系。《纲要》体现的重点内容与STEAM教育理念下的改造内容一脉相承。

(一)提高劳动教育的生活属性

劳动教育应以技能素养提升为基础,提高学生对生活劳动的参与度。生活劳动因不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处于停滞和消极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生活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标和考核指标;二是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缺乏独立自主管理生活的能力;三是社会印象中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要强于生活劳动教育。因此,为了改变现有情况,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术能力为基础,让学生在合理的课业时间安排范围内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以初中七年级劳动教材中第二单元“家庭劳动一起做家务”为例,教学目标让学生去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衣服、清扫地面和整理衣物等。通过课堂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让学生可以主动在家庭中进行劳动,感受父母的辛劳,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二)提高劳动教育的生产属性

劳动教育在发展中要求实现产学研教一体化发展。其中产指在劳动中积极融入生产要素,让学生在生产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20世纪50~80年代教学中,劳动教育与生产联系较为紧密。随着改革开放,学校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随之发生变化。在新时代教育模式中,劳动教育应以当地的产业发展背景为依托,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数学知识等内容应用到生产劳动实践中。比如,学校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业养殖资源和农业大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利用新型农业栽培育种等知识,使其在劳动中感受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变迁。在八年级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素养和数学素养,认知工匠精神,将劳动拓展到具体的劳动生产、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认识工匠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劳动,在劳动中感受生产生活的变迁,在劳动中体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三)提高劳动教育的服务属性

劳动教育中重要的课题之一是劳动本体。对劳动本体的理解可分为自主性的公益社会劳动和社会范围内的志愿服务。公益性社会劳动侧重于体力劳动,但不局限于体力劳动。学校应定期组织公益性的服务劳动,如校园整洁或社会清洁,不仅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在社会劳动之余发挥团队协同带动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团队、对劳动的理解和重视;志愿服务劳动是较为宏观的社会服务劳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劳动优化和劳动创新,让学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和志愿服务可以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提高劳动教育的职业属性

艺术素养在于“感知和体验”,而对中学生而言的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属性之一。职业体验不同于前面三者侧重于学生当前的发展环境,更加强调对学生未来发展规划的培养。在劳动教育职业体验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不同职业发展的趋势,感受到不同职业的辛勤和劳作,感受到不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同时,劳动教育的职业体验可以更加具体化,让学生与家长、与教师互换职业角色。通过互换,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到家长和教师职业角色的不易,从而认真反思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日常教诲。

针对艺术素养问题,初中劳动教育课本中设计了一节专题课,即“劳动周,当劳动周遇上教师节”,从课本故事、社会故事和身边故事三个角度为学生全面展现教师日常劳动的辛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不易。

四、STEAM教育理念对初中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初中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对劳动的认识,师生需要积极转变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和态度,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和任务。其一要求学生通过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和职业体验等方面,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其二要求学生不仅在学校范围内积极参加劳动教育,还可以将劳动教育自主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其三要求学生需要从对劳动的“被动式”参与中转变出来,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属性。

(二)提高教师的主动设计性

初中劳动教育与STEAM教育理念融合的关键要素之二在于多元性把握,多元性对教师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首先,教师要和学生一样,在思维意识方面进行积极转变,从单一重视学科知识教学的思维中走出,继而采取更加多元丰富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手段;其次,方式方法上确保多元。和其他学科教材统一性不同,劳动教育是在校本内容指导下发挥教师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素养;最后,突出教师主观设计性。教师需要结合本学段、本年级的学生特点,结合当前的校本教材和时代特点,构建符合学生需要且多元的劳动课程体系。

(三)提高劳动资源的多元互补性

初中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在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上,还要突出教学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初中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需要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的特点进行有效开发,让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STEAM教育理念的发展需要。首先,对于生活劳动教育,学校在劳动资源的开发中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家庭中完成相关劳动内容,进而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养成的目标;其次,对于生产劳动教育,学校应结合当地的农业、工业等产业资源优势,建立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在科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于实践;再次,对于服务劳动教育,学校需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社会发展舞台,让学生通过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对于职业体验,初中学校可以有条件、有侧重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内容,开发符合学生定位的职业体验规划内容,以此实现劳动资源的多元互补需求。

(四)提高对劳动效果的评价

STEAM发展理念在初中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中需要特别注重评价机制的合理介入。评价机制的介入可以有效判断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可以有效分析得出当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水平。建立劳动效果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深入:一是加強对课前准备阶段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校本教材内容提前布置相关的劳动教育作业和任务,并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心得分享,促使自身可以清晰明确地得出判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加强对课中劳动教育的具体指导。教师在课堂内和课堂外都要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和强化,特别要突出劳动教育的内容属性和内容价值,让学生在自身合理引导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转化和完善;三是加强对课后劳动教育自主性的关注。教师可以利用课后劳动教育成果,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充分体现劳动育人的巨大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各学科均需积极探索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举措。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劳动教育中,其作用可见一斑。教师需正确认知STEAM教育理念,以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实践体验;把握时代特点,创新劳动方式;强化综合实施,推动创新育人为融合原则,让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劳动教育中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劳动理念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