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为核心,综合设计地理教学

2023-08-23 17:38宋尚弘
家长·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课程

宋尚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和思维也处于不断向前大踏步迈进的阶段。教育領域观念的更新最为明显。在现阶段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等主要的教育角色对素质教育理念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能够认同这一理念,做到不再一味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能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与素养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能力层面的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当前教育领域还涌现了一批对应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方法,本文所关注的主题式教学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题式教学主张在课程中搭建更综合的教学主题框架,使学生能在该体系下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收获更立体的、完整的知识探究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实现个人深层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的提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分析主题式教学的具体形式,明确其框架的实际逻辑,制定符合地理教学内容与阶段性目标的教学策略,以具体的理论依据指导后续课程的建设与开展,为搭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地理学习平台创造条件,为学生素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

一、立足课程标准,明确定位教学主题

(一)聚焦单元内容,制定整合项目主题

为了构建主题式综合课程体系,教师需要基于知识的实际联系明确教学主题,对其进行精准定位,有序地推动内在课程结构的搭建,使学生能井然有序地参与到主题式学习环节中,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路径推动教学主题体系的构建,以相对灵活的方式促成该教学系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以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制定整合单元内容的项目主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世界的发展差异”单元教学时,学生先后学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与“国际经济合作”两课教学内容,对世界中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当前国际社会环境下国家发展形势有初步了解。对课程之间联系的分析可以认识到,两课中的内容实际存在递进关系,通过第一课了解国家的发展程度后,才能更清晰地投入后续课程中对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合作方式形成相对具体的理解。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之间的递进关系,推动单元探究主题的建立,引导学生在课程中独立分析两个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再仅仅被课程的划分方式所局限,而是能更综合地审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为提升综合素养奠定重要基础。单元主题的设置应始终围绕单元课程之间的实际联系,使学生深入其中获得综合体验,为自身发展提供助推力量。

(二)关注知识联系,确定综合探究主题

除了以单元为单位确立教学主题之外,教师还可以聚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打破现有教材编排方式的桎梏,构建跨单元、跨教材的综合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更综合的探究实践活动。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拥有全局视野,从多角度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制定对应的综合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对应的探究实践活动。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中,分别讲解“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与“走进国家”三个单元。这其实是一个不断细化的学习过程,先了解大洲的相关知识,接着学习大洲中各个地区的概念,再具体地认识地区中主要的一些国家,对全球地理知识形成逐渐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学阶段中,教师应构建具有单元跨度的、更为综合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在该主题下进行学习探究。以“日本”教学为例,教师应构建跨单元探究主题,促使学生联系之前所学习的亚洲相关知识,将日本地区的地理与整个大洲的地理进行联系,促使学生能基于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独立分析,由此切实实现个人地理探究能力的提升,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其后续学习“国家与世界地理”奠定基础。

二、围绕认知规律,精准提炼学习任务

(一)做好基础导入,明晰主题概念

在定位课程教学主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各个主题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其内涵与形式产生更加具体的理解。为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核心,提炼主题式教学环节中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精准引导,使学生在任务导向下收获完整的主题式学习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就地理主题做好基础导入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主题学习概念,为后续的课程探究抛砖引玉。

例如,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以单元为核心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整体探究实践活动。在提出单元整合概念主题导入阶段时,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现有教学表现机制的方式,以具体的呈现方式优化导入效果。本单元对我国土地、水与海洋资源进行集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与分布特征。在单一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孤立地了解这些资源,于是,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先制作一张我国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地图,并通过媒体表现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数字表现的方式,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能整体化地表现,能帮助学生完成对各个课程中所学知识的初步整合,并点明本课中将要学习的主题。如此一来,在后续的主题式探究中学生能有意识地调动各个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以良好的节奏融入主题探究环节。

(二)组织合作探究,共析知识内涵

主题式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次尝试,根本目的是通过综合主题的构建使学生深化对知识概念的了解,并在综合探究过程中提升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题式课程教学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面对综合性较强的探究问题时难以建立全面的思考,故而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地理教学时,教师还应结合主题式探究问题适时地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共析知识的内涵所在,在互补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提升。

例如,在“中国的地域差异”单元教学时,教师可组建以单元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模块,引导学生对多个地域差异进行汇总与整合,从而对全国范围的差异性产生更具体的认知。这一主题任务需要学生对四大区域的特征进行逐一整合,而部分学生难以全面地分析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遗漏,使整体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以合作活动的形式参与到本次主题探究任务中,促使学生展开集中分析实践活动。在该模式下,学生能先自主进行整合,而后在小组中进行集中讨论,在不同的分工下每两人对一个地域的特征进行总结。在多轮交流交互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探究成果不断交融,在讨论中实现互补效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合作任务实现单元整体认知程度的有效深化。

(三)引入进阶资源,深化主题理解

在学生完成对基础主题概念的探究后,教师还应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开展进阶性的综合实践,在主题基础之上产生更深入的地理理解,为自身地理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课程中引入一系列进阶资源,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扩容,带动开展拓展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教学主题理解的有效深化。但是,教师在引入过程中要关注进阶资源与主题教学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紧密的主题结构。

例如,在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搭建综合性强的主题框架,引导学生分析我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我国主要产业分布之间存在的联系,基于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关联,建立理解性认知以辅助后续生活实践中对地理概念的实际应用。在该主题下,除了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内容的学习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系列相关的进阶资源,如产业升级的具体案例等信息,引导学生基于对本主题的探究,对产业升级的要素、原因和原理进行自主分析。此举能基于主题创建更综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拓展分析的过程中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更综合性的应用,进而深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由此帮助学生构建综合性强的认知体系,促进其实现综合学习素养的最大化提升。

三、做好体系构建,统筹综合实践要素

(一)细化评价标准,落实精准反馈

主题式教学的过程更加综合,不似单一课程结构简单清晰。因此,除了做好对主题、内在任务的直接建设之外,教师还应做好综合体系的构建工作,统筹各项综合实践要素,建立客观辅助机制,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最大化提升。教师应先做好评价机制的优化研究,通过细化现有评价标准的方式在主题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精准反馈,从而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走进国家”单元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各个国家时可以将课程内容与以往所学的“世界的气候”章节中的知识进行联系,明确跨教材的单元整合主題,引导学生展开综合性探究实践。这能将气候的知识与实际国家的区域与地理形式加以对应,带动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更综合的了解与认知。在本次主题探究中,由于跨教材的原因,知识之间的学习时间跨度间隔较大。为了促使学生能更准确地完成各项探究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内构建阶段性评价体系,针对每一次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反馈能帮助学生校准现有的概念认知,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精准程度,最终实现个人整体认知体系的有效建立。

(二)延伸主题项目,指导课后实践

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对于综合性较强的主题式教学而言一定程度上难以帮助学生完整地了解主题的全部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延伸主题项目,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一系列综合探究实践活动,在延伸中不断加深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在延伸中进一步强化主题式教学的价值所在,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在“了解地区”单元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拓展一系列课程中未提及的地区,结合课程的教育结构对这些地区进行简单介绍,丰富学生对全球地理知识的认知。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无法更详细地为学生介绍对应的相关概念,于是以布置延伸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课后综合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本主题内的各个地区中自主选择两至三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区进行延伸性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能在课后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丰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由此切实帮助学生构建综合课程知识体系,为自身地理认知程度的深化创造条件。同时,学生也能在主题教学汇总中丰富自身的学识,建立综合的知识体系,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创设展示空间,推动感知优化

主题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地理综合活动,以此推动学生实现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其未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为了强化综合活动的实际价值,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主题下的成果展示空间,使学生能分享自己的成果与经历,形成交互关系。在这种互动模式下,他人的实践成果与过程经历将丰富不同学生的思路,促使每个学生都产生延伸性思考,发现当前自身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地理感知。此举将真正促使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学习思维,收获更综合的实践体验,最终在教学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提升,为后续的地理实践以及利用地理知识思考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奠定基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做到以主题为核心,构建综合性的地理教学课程体系,能为学生搭建更综合的实践平台,使其获得最优化的地理学习体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从中实现个人学习素养的最大化提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创新思维看到课程改革背后的实际内涵,结合新课标的内容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定位,以此提出更具针对性地用以指导后续主题式课程改革优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实现深层次学习能力的提升扎实基础,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

四、结语

总之,构建主题式教学体系,不仅能推动教学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搭建更系统的综合学习平台,带给学生更立体的学习体验,还能真正为当前的教育模式赋予崭新的能量。教师可以将其视为传统教学模块的延伸,合理调整知识结构,以主题为核心,综合设计地理教学,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课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