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023-08-23 17:38鲜随花
家长·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统计图数学能力

鲜随花

自主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策略,注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需求,遵照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现个性化、自主化、规模化的学习。目前,在全面落实教学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上进行改进。但是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思维,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的关注不足,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难以增强。对此,本文针对如何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展开具体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一)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持续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科技引发的信息快速流动,使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人才处在动态发展的环境中,单纯依靠学校获得的数学知识,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学生需要依靠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不断补充知识内容,完善自己的技能结构,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工作围绕教师开展,教师普遍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往往利用传统知识传授的方式,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对于很多数学原理、公式、概念,学生习惯利用背诵的方式,机械式记忆知识,通过大量练习掌握数学学习技能。这样则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以主动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也难以独立思考和研究,制约自主學习能力的提升。

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师的协助、引导、启发下,学生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解题方法、解题流程、解题思路进行反复地分析总结,并从中主动汲取知识,获得对自身有益的学习经验。同时,学生可在反思和总结中了解自身能力缺陷,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利于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为后续深度学习以及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程度,优化知识传授质量

传统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教学空间的课程实施方法,教师更多关注教学标准、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实施流程的设计,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动态变化的学习需求,未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态度。这就造成课堂教学变为知识讲解,教师将关注点落实到知识传递效果上,忽视学生学习反馈,难以做到教、学、做合一。

而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创新调整,以解放学生的思维、头脑为出发点,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决定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需求制定学习策略,提出探索性的疑问,使其自主找到问题解决的路径,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获得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动力。这种变化可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在更为自主开放的数学课堂中产生思维相互碰撞,数学学习氛围更为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的动机更为明确,可保障知识获得的高效性。

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动机,可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掌握学生存在的不足,以此制定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和学习方案,因材施教,落实数学教学工作,提升教学的整体效能,优化知识传授的质量。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现状

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学生课堂表现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有待改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习目标的带动下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或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思考,并听取教师和同伴的建议,并在同伴的帮助下改变对个别问题的理解。这表明学生有信息筛查和加工的能力,能够在系统化练习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并进行自我审视和总结。虽然这些行为表明学生有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基础能力,且处在自主学习行为萌芽的状态中。但传统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强迫性”,学生产生的自控行为,实质上是他控的结果。这就表示学生仍旧缺乏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仍需要依靠教师进行被动式学习,对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难以自主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学习效果难以把控。

(二)学生学习数学自主性不强的原因

首先,在教学层面,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思想,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面对传统教学体系下以学生学科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依赖教师获得更为专业化和有效化的学习内容。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认为小学阶段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不足,在很多问题上不能独立进行探索。加之,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课堂管理上,造成很多教师不主动引导学生,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发展过慢。

其次,在学习层面,学生长期处在应试教学环境中,学生有刻板的认知,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对教师绝对信任和服从。自身缺少自主学习经验,不具备自控、自律能力,面对庞大的知识群,难以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出现学习上的盲从心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

最后,在教学内容设计层面,教师忽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趣味性决定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的高低。教师忽视趣味性设计,则学生难以产生自主学习的行为。目前,教师面对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繁杂的数学知识,缺少设计趣味教学活动的意识,而是在课堂中设置各类规则和纪律要求,使学生受到“制约”,难以发挥自身的自主性。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对策

(一)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目的,积极采取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自主学习成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可以利用问题式教学法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事先深入了解本节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围绕重点难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的正确解答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育人理念,将学生当作课堂教学主体,自己则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必要时适当辅助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正确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寻找答案,从而开展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活动。

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知识。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引入生活化的学习问题,如“春节快到了,为迎接新春,广场中央准备用花束摆成梯形状,就像课件展示的图片。从这个图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以往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每平方米摆放20盆花朵,谁知道需要准备多少盆花呢?”。其次,采取合作教学法,围绕任务提出学习问题,如“根据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利用学具交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学习任务结束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需提醒其他小组注意倾听,评价他们的推导过程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有条理。评出最佳小组,给予相应奖励措施,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采取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主要选择真实发生的问题,以真实的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即利用贴近生活实际、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在案例分析阶段,教师对案例的立体化展示可使學生获得了解案例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以“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尽量贴近生活实际,导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案例中的实际问题。首先,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教师利用课前时间收集到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据,请仔细观察统计表里具体有哪些信息?”结合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详细观看条形统计图,并探讨条形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具体怎么绘制?其次,当学生已正确认识条形统计图后,导入折线统计图,告知学生为了更容易地看出数据变化情况,还可将统计图制作成折线形,并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感知折线统计图形成过程。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比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以消化本课重点知识。

最后,围绕案例开展问题提出和讨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正确使用折线统计图?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统计可以用到折线统计图?”等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和调查,并引导学生自己拟定主题,如调查班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家长每年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情况、近两年运动赛事的胜负率等。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不同方向自主绘制折线统计图,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同时,使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培养独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发挥主动作用,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

(三)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为目的,采取任务分层式教学法

为避免教学难度过高,增加学生学习压力,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紧密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个性特点等情况,分层次、分类型设置数学自主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获得有效提升。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为其布置拓展性、创新性、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重点培养其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与主观能动性;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布置趣味性、游戏性、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趣味游戏、动手操作和亲身参与中,真正爱上数学,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

(四)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目的,采取动手实践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师应紧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偏好,根据学生乐观好动、喜欢趣味性活动的特点,组织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点展开动手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抽象化的知识简单化,使其能够沉浸在自主探究的快乐之中,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探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首先,教师可事先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在学生仔细观察下沿着棱剪开后再展开,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再出示正方体纸盒,按照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提问:“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其次,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教师应指导学生拿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按照教师的方法剪开再展开,观察不同形状展开后的具体图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6个面。最后,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现在该如何计算表面积呢?”为了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具趣味性,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设置趣味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数学活动中逐渐爱上数学。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展开自主探究。对于答题速度最快、最准确的学习小组,给予实质性奖励;对于答题最慢、错误率高的学习小组,则应给予青蛙蹲、仰卧起坐等游戏性质的“处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胜负欲,引导其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作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养成自主思考、探索、学习的意识,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也能使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实践等方面实现全面革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高效落实。然而,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学习的自主性难以提升。对此,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采用问题式、案例引导式、任务式、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勤于思考,乐学、善学、会学,实现更为自主高效的学习。

猜你喜欢
统计图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