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

2023-08-23 03:25李秀红朱振爱薛雅卓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服药家属

李秀红,朱振爱,薛雅卓

(1.泰安市精神病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2.烟台南山学院健康学院)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心理疾病患者发生率逐年上升[1]。精神疾病患者属于特殊群体,如果没有规范的治疗会影响患者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2]。贫困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医疗救助,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社区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社区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20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60(34.3±2.4)岁,病程(14.4±2.1)年。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护理活动;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沟通能力较好。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服药护理干预。

1.2.1 出院前准备 为患者建立信息档案,详细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及医嘱。护理人员做好健康指导工作,通过相关措施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护士详细讲解患者治疗过程,使患者和家属能够认真地理解治疗方案,对于常见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诱因应提前告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出院后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患者按时接受药物治疗。

1.2.2 用药护理 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不高,护理人员应反复向患者强调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发病诱因及潜在的危险因素。使患者明确每种药物的用量和方法,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做好相关配合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严格用药,避免服药期间出现藏药和漏服药现象。患者服药时应看服到口,观察患者是否将药物吞入胃内,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能够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精神疾病的发作,详细告知家属用药效果,通过家人的辅助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3]。告知家人每次用药均要看护患者服用,避免患者出现积攒药物或者药物吐出的现象,同时关注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4]。

1.2.3 日常生活护理 为患者提供生活技能展示的机会,帮助患者学习做饭,锻炼患者的动手及思维能力,使患者感受自我生活能力的提升[5]。护理人员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提高患者的倾听和诉求能力,建立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患者感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5]。

1.2.4 特殊症状的护理 患者参加形体艺术治疗时,定期组织心灵茶座,根据患者的兴趣和爱好开展茶艺鉴赏活动,选择适合患者的文艺活动[6]。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首先要达到患者的身心放松状态,通过对患者做好集中的训练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个人兴趣的提升,为患者制订康复操计划,例如太极拳和体操等,帮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每月定期开展友谊联合赛,并对表现突出的患者给予奖励,提高患者积极性。

1.2.5 社会支持 采取多种康复方式,实施家属角色扮演的训练方法,鼓励患者参与角色扮演,康复训练时间为2 h左右。角色扮演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鼓励,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对患者角色扮演情况进行评价,并监督患者自主练习,提高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手工制作时,帮助患者寻找自己喜爱的手工内容,可以促进患者间的交流,尤其针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告知家属给予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7]。

1.2.6 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展1次家庭访视活动,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生活状态,对于相关的健康工作做好正确的指引。询问服药情况,告知患者参与正常的复查,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并对患者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讲解。当患者疾病发作时,告知其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认识到规律服药的优点,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7 轻度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①精神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手颤、口干等轻度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如何避免不良反应,叮嘱家人为患者准备富含维生素的药物或食物,若发生便秘时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食物。②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出现肌肉痉挛,表现为喉咽痉挛,下颚角脱臼等现象,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做好处理,并给予口服苯海索,如果控制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肌内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减轻肌力障碍。③药物过敏: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丘疹、剥脱性皮炎等。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皮肤护理,尤其在夏季,避免皮肤暴晒,一旦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并讲解皮肤护理的具体措施,避免抓挠而增加感染风险。④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时,表现为变换体位后头晕、眼前发黑等现象,血压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告知患者在起床时应动作缓慢,以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血压下降发生跌倒危险。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②服药依从性:分为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完全服从医嘱用药为依从,部分服从医嘱用药为部分依从,完全不配合医嘱用药为不依从。依从率(%)=(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x100%。③认知功能:护理6周后,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进行评估,测验指标包括延时记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能力及情感反应,每项最高分为100分,得分与患者认知功能成正比[8]。④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PANSS 量表阴性症状包括 7 项条目,阳性症状包括 7 项条目,主要根据检查者的临床经验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RBAN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RBAN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PANSS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PANSS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时间较长,而且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临床用药会导致患者出现依从性下降的现象。对于贫困家庭而言,患者的经济压力较大,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自行停药、不规律的服药等,最终发生病情无法控制。为了使贫困的精神疾病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我们为患者实施了诊治和免费送药等服务,增加社区对患者的关心,提高了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家庭护理干预中能够通过了解患者的居家状态,调动患者家属共同完成相关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状态,讲解临床用药的作用和效果。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对于贫困的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难度,在开展有效治疗的同时,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了疾病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减轻了临床症状。本文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居家护理干预措施,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沟通,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解决了患者的实际问题。干预后,患者认知功能、服药依从性、临床症状优于干预前(P<0.05),表明居家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贫困精神疾病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服药家属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服药禁忌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服药先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