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2023-08-23 03:25罗瑾瑾张丽君宋丽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切口

罗瑾瑾,张丽君,宋丽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 江苏盐城 224003)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意识水平不断发生改变,有人认为剖宫产较自然分娩更加安全,但是忽略手术对产妇造成的损害以及二次妊娠带来的不良风险。因此针对剖宫产产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相应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恢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术后护理因内容单一、过程简单等原因已无法满足剖宫产产妇的康复需要[1]。因此,我院尝试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主要以中医理论为核心基础,并结合烫熨、中药外敷等护理方法,以达到加快产妇术后恢复的最终临床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中医特色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1日~2022年5月31日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产妇符合《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判定标准,可进行剖宫产手术;②产妇年龄20~40岁;③单胎足月产妇;④产妇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加。排除标准:①产妇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②产妇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③产妇合并麻醉禁忌证;④产妇合并严重妇科疾病。将纳入研究的6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7.93±3.88)岁,体质量(77.99±11.14)kg,孕周(38.05±1.12)周,受教育程度:专科以下16例(53.33%)、专科及以上14例(46.67%)。观察组年龄(28.70±3.73)岁,体质量(75.98±10.46)kg,孕周(38.26±1.20)周,受教育程度:专科以下17例(56.67%)、专科及以上13例(43.3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①基础看护:在产妇手术结束后的未苏醒阶段,由产科护士按护理级别进行巡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同时对其进行基础检查,明确产妇个体状况,密切关注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等。待产妇完全苏醒后,如实告知手术结果与胎儿情况,同时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遵医嘱给予产妇相关抗感染治疗。②皮肤管理与镇痛干预:针对疼痛剧烈的产妇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还可以通过播放产妇喜欢的音乐、电影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术后疼痛。③饮食干预: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类食物为主要营养来源。④心理干预:密切注意产妇情绪变化,针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产妇,需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嘱家属多陪伴、多鼓励,通过言语交流、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方式帮助产妇稳定情绪。⑤出院后干预:待产妇各项生理指标达到出院标准后,责任护士根据相关医疗规章制度协助其办理出院手续,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跟踪回访,详细解答产妇内心疑问,嘱家属密切注意产妇日常生活状况,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①中医烫熨:首先于产妇术后24 h,将研磨后的木香、肉桂及小茴香置于医用布袋内部,缝制中药包,将其用微波炉高火加热20 s左右,并测量温度达50~55 ℃,随后在产妇腹部盖治疗巾,将加热后的中药包放置治疗巾上,以产妇能耐受为宜,顺时针推熨20 min左右,2次/d。推熨时力量均匀,开始速度可稍快,随着药包温度下降可撤去治疗巾增加力量并减速。②中药外敷切口:选用生大黄30 g、芒硝120 g 研磨成粉,利用医用纱布袋制成中药封包,术后48 h,将其敷于产妇切口部位,1次/d,以封包硬结为度。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通过在院观察及跟踪回访,于产妇剖宫产术后3、15、30 d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估两组不同时间手术切口疼痛情况,总分10分,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②恢复时间: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③不良反应:通过在院观察及跟踪回访,统计手术结束至出院后1个月内,两组切口感染、乳房胀痛、睡眠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2.3 两组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3.1 缓解术后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干预方式对产妇疼痛程度存在影响,并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这与郭莹盈[4]研究结果吻合。由此可见,中医特色护理对缓解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疼痛具有良好效果。其原因在于,常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镇痛药物、心理引导、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减轻产妇疼痛感,但持续效果时间较短。且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剖宫产产妇若长期使用镇痛药物,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仅造成机体损害,也会严重影响母乳喂养[5]。中医特色护理更加注重临床治疗的持久性与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两种中医干预方法,其中烫熨疗法具有温经通络、疏肝理气、补肾固元等功效,而中药外敷切口中的生大黄与芒硝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效果,二者联合所用下,剖宫产产妇的切口愈合速度得到提升,同时缓解了术后切口疼痛。

3.2 促进术后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董亚[6]研究结果一致。结合以往相关资料[7-8]发现,在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过程中,由于营养需求较高,且代谢缓慢,同时产妇受心理压力影响,会形成一定程度负性情绪,在诸多条件影响下,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各项身体机能恢复受限。而常规护理仅能够满足产妇基础生理代谢需求与日常看护,无法全面加快产妇自身恢复速度。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后,能够有效利用中医烫熨,促进机体平衡,且本次研究中的中医烫熨药材选用木香、肉桂、小茴香等具有温中散寒、除胀止痛的效果,全面推动了产妇康复进程。

3.3 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骆美芳等[9]研究结果相似。中医特色护理不仅加快了产妇的康复速度,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预防性效果,其中中医烫熨疗法能够通过温补热源加热人体表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而中药外敷切口能够直达病灶、清热解毒,刺激产妇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最终起到消肿、消炎及镇痛的目的。在两种中医方法的联合作用下,增强了产妇身体机能,有效避免了常规治疗护理中抗生素与镇痛药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产产妇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恢复,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由于本次研究纳入的观察对象较少,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部分偏差,因此将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扩充样本来源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剖宫产产妇切口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