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2023-08-23 03:25毛立军孙天佑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护师手术室专家

孙 楠,毛立军,张 进,孙天佑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2.徐州市肿瘤医院;3.徐州市矿务集团总医院)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诊断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工作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1-2]。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性、严谨性要求较高,在手术室开展高效护理工作至关重要[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有效评价患者护理质量,其敏感性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制订敏感指标已经成为围术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4-5]。国外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相关研究开展较早,1998年由美国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率先提出,通过手术室安全指标、效率指标和安全管理指标等多角度整理总结一系列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手术室护理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将基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患者理解能力正常,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存在压力性损伤、感染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者;合并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50.00%)、女25例(50.00%),年龄(48.25±11.32)岁;科室:普外科16例(32.00%)、胸心外科8例(16.00%)、骨科12例(24.00%)、泌尿外科14例(28.00%);手术时间(123.54±98.67)min;手术名称:胃肠吻合术16例(32.00%),输尿管镜碎石术14例(28.00%),肺叶切除术8例(16.00%),椎间盘切除术12例(24.00%)。研究组男23例(46.00%)、女27例(54.00%),年龄(48.35±11.39)岁;科室:普外科18例(36.00%)、胸心外科7例(14.00%)、骨科13例(26.00%)、泌尿外科12例(24.00%);手术时间(126.87±99.65)min;手术种类:胃肠吻合术18例(36.00%),输尿管镜碎石术12例(24.00%),肺叶切除术7例(14.00%),椎间盘切除术13例(26.0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成立小组 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护理部副主任护师1名、护理部护师1名、手术室专科主管护师1名、手术室专科护师1名、普外科护理人员1名、泌尿外科护理人员1名、神经外科护理人员1名、妇科护理人员1名。护理部副主任护师负责筛选专家成员和制订专科咨询问卷;护理部护师、手术室专科主管护师和护师负责中英文文献检索;泌尿外科、妇科、神经外科护理人员负责筛选患者手术期安全因素,并根据《综合医院评审细则》相关准则对检索的文献进行调整筛选。

1.2.2 问卷制订 ①文献检索:中文文献检索来源包括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键词为“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循证”“安全管理”“敏感指标”等。外文文献检索来源包括美国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数据库(NDNQI)、美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PubMed)、英文国家卫生优化研究所网站(NICE),通过搜索题名方式输入“operating room care”“evidence-based”“quality of care”“sensitive indicators”“safety management”等关键词。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17年8月。②指标拟定:本文共收集文献42篇,有效文献20篇。采用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质量评价方式对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分为Ⅰ~Ⅴ级,由规范培训后的研究员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若文献评估存在分歧,由2名研究员共同商议决定。由4名专科护理人员对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筛选有效指标。初步筛选将术后设备检查率、压力性损伤评估率等20项归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③问卷设计:将初步筛选的20项敏感指标制订为调查问卷,临床调研时间为2017年8月。调查问卷由问卷说明、正文和专家调查表3部分构成。问卷说明包括研究内容、具体填写方式要求。问卷正文确定敏感指标分数。在初步筛选的敏感指标中,每项指标包括5个选项,按照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依次赋予1~5分;数据收集可操作性从非常差到非常强,依次赋予1~5分;计算公式合理性从非常合理到非常不合理,依次赋予1~5分,专家可对指标进行调整。咨询共开展2轮,第1轮咨询结束后,根据专家意见和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结果并制订第2轮问卷,问卷采用电子邮件方式发放[6]。

1.2.3 专家函询实施 ①专家信息:选取三级医院外科护士长9名、手术室护士长9名作为咨询专家,专家年龄39~60(49.65±10.32)岁。其中本科10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2名,主任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8名。专家纳入标准:就职于三级乙等以上医院;手术室或外科工作经验10年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知晓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②专家函询:共开展2轮咨询,与专家取得联系后,第1轮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咨询问卷,填写时间为7 d,专家可对指标进行调整。第1轮问卷咨询结束后,结合专家意见开展小组讨论会,形成第2轮问卷,同样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

1.2.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术前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2 ℃,相对湿度调至45%。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核对信息,根据手术访视合理摆放患者体位,适当约束患者肢体。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根据手术需要粘贴电极片。术中配合医生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手术记录。研究组采用基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前,结合手术室护理敏感指标内容,制订手术室敏感指标护理方案,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根据敏感指标内容开展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专家积极度:问卷回收率(%)=回收问卷份数/总问卷份数×100%;有效回收率(%)=有效填写份数/回收份数×100%; 意见提出率(%)=提出意见专家人数/专家总人数×100%。②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熟悉程度+专家判断依据)/2[7]。③专家意见协调度:专家意见协调度通过肯德尔和谐系数和变异系数评价,肯德尔和谐系数值与变异系数成正比[8]。

2 结果

2.1 专家可靠度和权威性情况 见表1。

表1 专家可靠度和权威性情况

2.2 专家意见协调度情况 见表2。

表2 专家意见协调度情况

2.3 手术室敏感指标筛选情况 研究小组将问卷进行统计汇总,将术后设备检查率修改为手术设备完好率,将护理人员针刺伤和患者自理能力评估2项指标删除,剩余20项敏感指标。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将可操作性不强的疼痛评估准确率和计算公式合理性不强且变异系数>0.3的抗生素使用事件准确率删除;将三方核查率和执行率合并为手术患者/部位核查率;将压力性损伤评估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合并为压力性损伤评估/发生率,剩余16项敏感指标。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24 h离床活动率2项指标删除最后剩余14项敏感指标,见表3。

表3 手术室敏感指标最终筛查结果

2.4 两组围手术期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围手术期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手术室敏感指标构建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研究共发放2轮咨询问卷,第1轮发放18份,其中1名专家未及时返回问卷,予以剔除。回收的17份问卷中,1名专家未完整填写问卷,予以剔除。第2轮共发放16份问卷,回收16份,2名专家未完整填写,予以剔除。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轮、第2轮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2%、93.75%,意见提出率分别为40.00%、10.00%,权威系数均在0.800以上,专家可靠度较高。在问卷指标初步筛查中,术后设备检查率指标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程度不高,修改为手术设备完好率;护理人员针刺伤与患者护理质量无关,予以删除;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评估与术中护理质量无关,予以删除。第1轮问卷中将计算公式不明确,可操作性较差的2项指标删除,将有关压力性损伤指标合并,将有关三方核查指标合并,剩余16项敏感指标。第2轮问卷咨询结束后,研究小组通过专家意见将指标进行调整,结合手术室护理现状,将14项指标作为手术室护理敏感指标。本文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基础,以美国霍普金斯循证为指导[9],通过文献检索,筛选手术室护理敏感指标,通过2轮专家组对拟订指标进行修改完善,具有科学性。

3.2 基于手术室敏感指标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结构指标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前提保证,包括手术设备完好率和平均手术护理时数。手术设备完好率直接关系到手术安全,术前手术设备完好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患者平均手术护理时数可有效反映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护理服务的时间,做好交接班护理工作,保证有效护理时间。过程指标涵盖手术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访视率等3项指标。通过增加术前访视频率,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可有效提升患者手术耐受性。手术患者和部位核对率可确保手术安全,确定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手术部位,保证手术标记的准确性。增加手术物品清点频率,提升清点有效率,避免人为手术疏漏,发现异常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异物残留率[10]。剩余9项结果指标体现患者手术安全性。压力性损伤评估/发生率:通过对患者开展压力性损伤评估,根据手术的时长,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术间输血反应发生率:手术期间的输血反应对手术进程和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1],针对该项敏感指标进行预防护理,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手术患者电灼伤发生率:患者在术中受麻醉的影响,无法感知疼痛异常,易发生电灼伤烧伤,对预后造成影响,针对该指标,实施合理放置电极片等预防措施,降低灼伤发生风险;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患者手术无意识躁动,发生非计划拔管可引起意外损伤甚至导致死亡,术中适当约束患者肢体,良好固定各管道,避免意外发生;坠床/跌倒发生率:手术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影响预后,延长治疗时间,适当约束患者肢体,预防跌倒、坠床事件发生[12];术中/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术中术后发生低体温可引起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等异常生理反应,导致麻醉苏醒事件延长,手术感染风险明显提升,术中加强患者保温护理,预防低体温的发生[13];手术标本转运合格率:术中标本存放转运不合格,直接影响标本定性,影响患者后期治疗的正常开展,术中加强标本保存转运护理,提升合格率;安全转运评估:患者安全转运是手术室护理最后步骤,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方式,明确转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备好必需物品,保证转运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根据手术室敏感指标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护师手术室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更 正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常州同批男女护生对临床男护师带教接受程度的调查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护士护师职业规划执行手册》在职业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