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蕾
开封市中医院肿瘤科,河南 开封 475100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由吸烟、致癌元素、空气污染、基因突变、遗传等因素引发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常伴随疲乏、体重降低、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1-2]。临床常采用放化疗治疗,但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大毒副反应,患者往往伴有巨大疼痛,治疗不当还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治疗中的毒副反应对患者病情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在护理过程中结合穴位敷贴有利于改善晚期NSCLC 患者预后[3]。本研究以2018年4月—2021年3月开封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1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开封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1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5例。单一组男、女分别为38 例、17 例;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59.67±2.46)岁;腺癌、鳞癌、腺鳞癌分别为36例、15例、4例;肿瘤分期IIIb 期和IV 期分别为37 例、18 例。联合组男、女分别为35 例、20 例;年龄43~81 岁,平均年龄(61.31±2.87)岁;腺癌、鳞癌、腺鳞癌分别为32 例、17 例、6例;肿瘤分期IIIb 期和IV 期分别为30 例、2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会委员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晚期NSCLC。(2)均接受放化疗治疗。(3)无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期不足6个月。(2)无法耐受化疗方案。(3)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4)患有结核等传染性疾病。
单一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给予常规用药、饮食指导,给予止痛药物止痛。
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干预。(1)穴位敷贴。将白芥子、肉桂、附子、黄芪、灵芝、甘遂、川芎等中药研为药膏,对病灶皮肤彻底清洁后外敷大椎、肺俞、天突穴位,1 次/d,晚上睡觉前敷上,次日清晨去除,持续敷贴28 d。(2)环境护理。调整病房环境,保持舒适温度和湿度,尽量避免开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防止患者遇冷导致毛孔发生闭塞,引起经脉阻滞,影响敷贴效果;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尽量避免嘈杂。(3)心理护理。了解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并倾听患者诉求,向患者介绍疾病机制、药物疗效、用药剂量等知识,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向患者说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突发事件,让患者做好心理建设;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等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及亲友参与护理,强化社会及家庭关怀,缓解其不良情绪。(4)胃肠道护理。化疗治疗中患者常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治疗前给予预防药物,防止恶心呕吐等情况的发生,饮食方面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如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可食用酸性食物或果汁等加以缓解;护理期间对患者排便频率、大便性状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针对腹泻患者及时给予黄连素等药物进行止泻。(5)肝功能护理。在化疗治疗前对患者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治疗药物。同时在治疗期间时刻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皮肤蜡黄、全身无力等表现。对于症状不严重者,可嘱患者保持良好睡眠,并调整饮食,少油少盐,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对症状严重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给予保肝药物治疗。(6)运动护理。指导患者每日开展呼吸训练,保持患者坐位,指导其放松,并集中精神进行深呼吸,缓慢吸气至最大后屏气,3~6 s后缓慢呼气,15次为1组,2组/d,根据训练情况调整屏气时间。指导患者每日开展散步、上下楼梯等有氧运动,30 min/次,2 次/d,可依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或减少运动量。
(1)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共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2)以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状态,共100 分,分数与功能状态成正比。(3)免疫功能水平,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T 淋巴细胞(CD4+)、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4)胃肠道不适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联合组VAS评分较单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情况(±s)分
组别联合组(n=55)单一组(n=55)t值P值干预前6.82±0.68 6.79±0.71 0.821 0.226干预后2.28±0.25 3.95±0.43 24.900<0.001 t值46.473 25.374 P值<0.001<0.001
干预后,联合组KPS评分较单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KPS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KPS评分情况(±s)分
组别联合组(n=55)单一组(n=55)t值P值干预前60.58±6.09 61.04±6.12 0.395 0.694干预后81.24±8.23 70.58±7.17 7.243<0.001 t值14.965 7.505 P值<0.001<0.001
干预后,联合组CD4+、NK 水平较单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情况(±s)%
组别联合组(n=55)单一组(n=55)t值P值CD4+干预前31.56±3.17 31.03±3.11 0.885 0.378干预后39.48±4.05 33.97±3.42 7.708<0.001 NK干预前18.82±1.86 19.04±1.90 0.614 0.541干预后27.65±2.83 20.12±2.01 16.088<0.001
联合组胃肠道不适反应发生率为41.82%,低于单一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6,P<0.05)。
NSCLC 在肺癌中较为常见,发病率可达肺癌的80%,晚期NSCLC患者病情发展较快,预后不佳,常以化疗等方式治疗[4-6]。但化疗治疗极易造成免疫系统损伤,并产生消化系统障碍、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7-9]。如何减轻化疗治疗的毒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是广大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病痛及不适症状具有重要作用[10-11]。
穴位敷贴为中医疗法,其理论基础主要为经络、辩证治疗等理论,通过将各种中药研磨成膏、片、糊等敷于穴位处,具有疏通、脉络、调节阴阳、平衡血气等功效[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联合组VAS评分较单一组低,提示穴位敷贴配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穴位敷贴具有无创性,其中肉桂性热、味甘,归心、肝、脾、肾经,可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补火助阳;附子性热,味辛、甘,归心、肾、脾经,可驱寒止痛、回阳救逆;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可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诸药合用可发挥活血化瘀、止痛补阳之功效,对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良好效果。通过对大椎、肺俞等穴位进行外敷能够刺激患者皮肤,并通过敷贴的温热效果对大脑皮层功能进行刺激,调节其体液和神经,有助于平衡阴阳。此外,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缓解其不良情绪,便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自信心,减缓躯体疼痛感[14]。进一步研究发现,干预后联合组KPS评分较单一组高,说明该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生存质量。晚期NSCLC患者由于病情本身及长期治疗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并产生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除此之外,在治疗效果不理想时会出现自闭、自责等心理状态,导致各功能状态降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穴位敷贴可刺激人体穴位,并促进药物吸收,在晚期NSCLC治疗中对患者多个穴位进行敷贴,能够起到强肾温阳、健运脾胃、补火助阳等功效,联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由于疾病带来的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干预后联合组CD4+、NK 水平较单一组高,提示该护理方案有助于提升患者免疫功能。这一结果与周明丽等[15]研究结果一致。T淋巴细胞能够有效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水平,一般来说,晚期NSCLC 患者的CD4+水平较正常人低,一旦免疫功能出现下降,会严重降低机体抗肿瘤能力,减轻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使化疗效果不佳。NK 细胞能够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该水平升高说明机体免疫力有所升高。现代药理学认为,白芥子、肉桂、附子、黄芪、甘遂等中药具有提升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机体抗肿瘤能力,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胃肠道不适反应发生率较单一组低,充分说明该护理方案能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穴位敷贴能提升患者免疫力,化疗治疗中患者常出现腹部疼痛、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通过给予预防药物可防止恶心呕吐等情况的发生,饮食方面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如出现胃肠道不适,食用酸性食物或果汁等护理干预方式能显著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其免疫功能提高,减少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