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靖
摘 要:伴随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当前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在教学上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外,更侧重于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以此促进高中生的思维发展。高中时期既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还是形成思维的关键阶段,只有具有好的思维能力,学生才可高效理解以及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同时提高个人综合素养,进而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本文结合高二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二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时代快速发展这一背景下,社会对人才也有了高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授课期间脱离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给高中生创造充裕的空间进行思考,让学生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就现阶段高二语文课堂授课现状而言,教师应对学生加以重视,将培养思维能力当作课堂教学目标,让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共同进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其逻辑思维得以完善,最终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
一、在高中语文授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高二年级段语文课堂授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重点教学目标。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概括、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最后转为个人的理性认知,同时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而整个学习过程,要依附于思维能力来落实,并且语文中思维能力的运用,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以及提升应当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的关键内容。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除了是契合新课标教育教学要求,提升语文授课质量,同时也是要发掘高中生的内在学习潜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得以显著提升,这也是在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奠定基础。
二、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自我探究
在传统高中阶段的语文授课环节中,课堂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往往只是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文本内容,教师在整个授课期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与掌控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自己真正能掌握的語文知识量和教师综合素养的关系非常密切。时间久了,即便学生可以在成绩上有所进步,在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上却进步缓慢,每当面对问题时就会利用教师所教授的固定流程进行解决,如果仍旧无法将问题解决,就陷入了学习困境,而这对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构建思维能力去进行探究,很难通过实际探究将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二)对学生思维探究过程的重视度较低
多数教师在教学期间会有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习惯。但这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要求,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是非常不利的,很难满足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想转变此局面,语文教师就要将教学思维进行转变,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之外,还应对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所学内容的疑问进行总结,重视学生思维的探究过程,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当作教学出发点来解决学习问题,以此促进教学流程。结合当前课堂授课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所做的教学工作显然仍是不够的,很难有效培养高中生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教师应树立培养思维能力的意识
在高中语文授课环节中,教师应主动树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要积极引导高中生进行有关学习。特别是对高二阶段学生而言,因受高考影响他们的学习任务颇重,高二学生每天也在承受着不同的压力,而这也给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带来了一定难题。此外,由于考试带来的压力,教师多数时候不敢选用新的模式进行教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想要在根本上对高二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除了要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也要具备授课技巧和创新授课方式,如此一来,才可以有效把学生带入课堂授课环节中进行学习,给学生留出更多空间进行思考,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此外,语文教师也应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育事业,通过个人教学态度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可以在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语文知识,进而在学习环节中积极提高个人的语文思维能力。比如:在语文授课期间,教师应充分运用“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除了教授课文中内容,也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角色扮演、自主创作等),创造思考空间,使学生通过探究问题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
提升[1]。
(二)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
为学生留出充足时间进行自我探究,这也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可引入类比迁移理念,在此期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类比迁移,如在阅读授课期间,分析高中生在阅读学习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和其读写转化能力,同时布置相应作业内容,以此使学生自身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通常来说,高中阶段的语文作业形式大部分是做练习题、抄写注释、古诗和文言文内容背诵等,而这部分皆属于记忆类型的语文作业,而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的作业却很少。对于此情况,教师就可安排与思维能力培养有关的作业内容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具有延伸性的语文作业,如选择与课文一致的文体,写一段新闻文字,再或者以“和平”作为主题让学生写一段积极向上的小短文,在此过程中拓展和培养学生自身思维能力。此外,学生也可以其作为范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为主体内容进行仿写,使学生在分析和比较期间能有个深刻的思考过程,明确新闻稿的时代感、新鲜感与趣味性,进而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作业方式的优化,使学生在作业完成期间,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以及经验迁移在相应情境当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和学习方式,促进思维能力的拓展。
(三)重视学生学习期间的探究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这对构建学生个人知识体系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更得心应手地借助多样化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是探究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重归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使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交流和探讨以及质疑,这对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非常有帮助。在探究模式授课期间,教师要侧重创造具有民主性、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毫无顾忌的状态下自主进行探究,结合教学内容可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在此学习环节中,语文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监督者,要对学生适当给予点拨,以此来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中的思维意识,以此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另外,教师也应结合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提出相应教学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去思考和研究,借此过程优化个人思维方式,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以教学《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在文章中去找寻线索,通过线索推敲此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在此环节中,语文教师可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启发学生,以此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同时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使学生找出问题答案。像这样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全身心融入课文学习中,进而落实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2]。
(四)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
在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结构期间,教师应完善对课本内容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可以自愿且更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环节中,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教师可先巧借信息技术手段将语文教材充分吃透,尤其是对选择的课文在整本书或是单元中的作用有着深入性的理解,而且对教材的编排并不迷信,对教材中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反思,从高中生实际学情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出发,梳理阅读、写作、知识教材来源,同类整合、主题整合、比较整合,方便高效运用教材,服务于学生更好发展。如此一来,在课堂中应用教材,才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将个人想法进行表述,使学生仔细阅读与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才可以找到课文内容的核心思想。在处理教材期间,教师应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对教材进行处理前要了解学生的意见,可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意见,把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结合融入处理教材过程中,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得到解放,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信心。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同学之间展开交流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极有可能就会提出疑問,而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讨论既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还可以在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里学到更多语文知识,在此期间,教师就应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除了要探究教材内所学的知识点,还要延伸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内容,达到读完整本书所能达到的效果。
比如:当学生在学习《将进酒》这课内容期间,在将本课基础学习内容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蜀道难》内容进行朗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不同时期作者的心境,启发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理解,感受作者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如此既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培养高中生的探究精神以及探究意识,对提高学生个人思维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
(五)利用合作探究模式拓展思维能力
高中生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中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了很强的认知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而这也是为学生互助成长以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高中生主体能力这一优势,推动学生相互间进行合作探究以及集群认知,使高中生可以利用信息交流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以语文教材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为例,这课内容是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以及深厚爱国情感的优秀佳作,也是毛泽东作品中的名作。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作探究学习,一起对毛泽东体现在文中的真挚、深重、壮阔的情感进行讨论,并且一起对历尽艰辛的民族重获新生的自豪自信进行感悟。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各抒己见过程中进行多维沟通,可以利用相互之间的个性化体验丰富个人的信息积累,进而深度理解和全面解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时,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和同学信息交流以及自觉辨析期间得到锻炼和拓展,也会在长期练习环节中持续不断获得思维上的培养,进而让学生有好的思维能力。
(六)通过语言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期间,文言文是授课中的难点内容,多数学生会感觉文言文内容晦涩难懂,并且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进而对文言文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为了转变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固有观念,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高中生主动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建设素养。以《逍遥游》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课前时间对导学案进行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收集并整理有关学习资料,将导学案里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进行完善,详细来说包括四个环节。环节一是安排课前收集资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预习环节借助网络或是图书馆等各种途径对作者庄子的简介和写作背景等有关资料进行收集,要求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积累语言的学习目的。第二个环节是进行课前思考,教师制订思考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逍遥”二字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围绕这两个字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以此激起高中生思考的主动性,为课堂授课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第三个环节是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探析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在主观幻想之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第四个环节则是拓展训练。语文教师可将对主人公丰富想象的细节分析作为任务,要求学生深刻体会主人公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单单关系到语文成绩,还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脱离以往课堂教学方法的束缚,积极创新契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要在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使学生可以积极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学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思维能力将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迎合大语文时代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同时,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实现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2(29):50-52.
[2]卓嘎拉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2(3):151-152.
[3]黄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J].读与写(上旬),2022(9):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