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题材电视剧中的缝合效果、角色认同与主体意识:以《梦华录》《麓山之歌》《天下长河》为例

2023-08-23 04:20张特
电影评介 2023年10期
关键词:梦华励志主体

张特

从2006年的《士兵突击》(康红雷)、2007年的《奋斗》(赵宝刚,王迎)开始,以“励志”为主题的青年励志题材电视剧成为中国电视剧中长盛不衰的类型。在2023年1月发布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度“中国电视剧选集”中,不仅有《麓山之歌》(毛卫宁)这样的现代背景励志电视剧,也有故事背景分别设置在宋代与清代的两部励志题材古装历史剧《梦华录》(杨阳)与《天下长河》(张挺),其首次突破了以往的现代创业故事题材局限,成功入选。[1]这些电视剧佳作获得了广大观众与专业评审的肯定,象征着中国电视剧中奋斗者的励志故事首次超越了单一的现实主义题材,在“非现实时代”背景下以艺术化手法显现出了“现实生活”的生活情景与社会关系。本文将从缝合效果、角色认同与主体意识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解析。

一、弥合“打工人”与“奋斗者”身份话语的缝合效果

在2022年,凭借励志主题“大火”的三部电视剧作品具有迥然的剧集定位、故事风格和角色设置。重工业科技创新励志剧《麓山之歌》选择了极为“硬核”的工业题材,以工业精神为内核,在工业精神与艺术精神的相通之处展示了新一代技术工人积极热情的劳动风貌。除此以外,《梦华录》与《天下长河》两部古装励志类型电视剧作品中体现出跨越具有时代背景的奋斗故事与复杂的权力话语关系,这种话语本身内在地包含了现实关系的叙述,加之制作精良,角色有血有肉,同样也唤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古装偶像言情励志喜剧《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2],在宋朝市井生活的浪漫剪影下,《梦华录》通过对饮茶、斗茶、乐伎演奏等种种文化细节与小桥流水、庭廊院落等环境风貌的展示,让人不由得想起北宋遗老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3]中对北宋生活风情的描写,在三姐妹“成家立业”的过程中展现出一份映射着悠悠五千年文明的赓续传承;《天下长河》将对康熙年间朝堂的全景式观察与官场之间的微妙剖析相结合,展现出历史厚重与社会关系的景深,是一次超越个人奋斗故事视角的厚重记述。这三部入选“2022中国电视剧选集”的励志剧在“缝合效果”中将个人情感融入时代潮流,于历史细节处大胆想象,将崛起的伟大时代与个体化的情感体验大胆融合,折射出“奋斗”“励志”的时代主流下中国观众的精神世界。

在观众对励志题材电视剧的接受过程中,观看者自觉将自己放置在“奋斗者”位置上的这点是意味深远的。在影视研究中,“缝合”这一术语是指称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最早借鉴自拉康对其所说的象征界与想象界之间不融洽的联结的说明。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中,婴儿期的想象界和象征界总是共存的。在其最初的含义里,想象界代表的是小孩婴儿期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他第一次看到他的镜中映像,并把自己视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拉康认为,在这一节点上,俄狄浦斯情结发挥着关键作用,它结束了镜像阶段并把小孩推入象征界;在进入象征界时,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感觉自己不再完整而是分裂的。在这一时刻,无论男女都力图通过外在于其自身的语言(语言/父之法)来指谓他们自己。象征界现在变成了大他者。[4]简而言之,在精神分析的术语中,“缝合”被看作是自我试图将想象界与象征界“缝”在一起的努力,并以此来填充想象界和象征界的内在要限。在主流话语体系中,《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评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5],并被《中国共青团》《党建》《中国环境监察》等多家官方权威媒体转载。[6][7][8]在“奋斗”被“大他者”确立为一种象征秩序中的重要话语时,将“打工人”的话语主体和无意识与其相结合,便是一种有效的“缝合”手段。

21世纪以来,面对快速的社会发现与剧烈的思想变革,中国流行文化中对此形成两种彼此矛盾又相互连接的情感结构,一是有感于中国崛起这一事实的民族认同,二是在剧烈变革的现实处境中感受到的深刻的社会焦虑,二者各自生产出不同的身份与话语。这一时刻也是分裂的主体再次遭遇自我分裂的观念的时刻,主流话语下的自我意象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打工人”的叙述与“奋斗者”的身份认同既在理想的、大他者的秩序中保持同一,又在个体微观的方面相区别。对此,以个人奋斗获取成功为主要故事的“励志”主题作品自然而然成为流行文化缓解观众精神紧张的一剂良药。

在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时,影视作品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将自身的象征界和想象界整合起来的空间,其可以短暂地弥合在俄狄浦斯情结与镜像阶段之后被一分为二的心灵世界;而在励志题材电视剧中,它利用了主体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裂缝,在回应了“奋斗”这一时代“主旋律”的同时道出了个体的时代心声:《麓山之歌》讲述了在老牌国企“麓山重工”连年亏损、债台高筑的背景下,以卫丞和金燕子为代表的青年奋斗者抓住“麓山一号”高压柱塞泵这一核心技术刻苦攻关,终于让“麓山重工”凭借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成功扭亏为盈的经历为故事主线,突破性地将青年励志题材与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技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梦华录》讲述了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三个异姓姐妹从钱塘(杭州)由討回公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在东京互帮互助、开店立足、追寻爱情的故事;《天下长河》则将故事放在康熙年间自称“河伯转世”的水利天才——陈天一治理黄河、开通河运的传奇中,以生活化的笔法讲述了大历史观之下的奋斗历程。这三部优秀电视剧各有神韵,在多元题材与个性风格中彰显出新时代励志电视剧的文化特色,也生动地展现了2022年“奋斗群体”的集体社会文化心理;更重要的是,它们弥补了存在于伟大崛起的大时代和平凡弱势的小个体之间的心理缝隙,让观众将自己同时认同了“打工人”与“奋斗者”的故事,更让观众在既是自我又是他者的间性身份中认同剧集的“励志”主题。

二、生动角色与现实情景中的时代认同

就其最初的简单形式而论,缝合效果被看作是一定的电影符码的效果能够将观影者“缝合”进影片文本。因而,影视作品如何生产和再生产能让观影者将自身“缝合”进作品的意象,或者说如何能塑造生产对自我的“误认”角色,并利用主体身份的分裂让观者产生认同,让想象界和象征界之间重新联结,便是励志题材电视剧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上文中提到,能让观众产生移情的社会文化心理,必然以各种形式深刻地根植于对应时期的中国流行文化表述中。励志题材电视剧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从角色塑造和情景重构两方面为例展开阐释。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湖南省在战略性实体经济与制造产业振兴计划下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这就使相关文化叙述将知识创新驱动主题与传统的劳动精神叙事结合起来,在“技术”与“劳动”的结合与相关角色的塑造以及人物关系的重构中完成了新的叙述。在《麓山之歌》中,女主人公金燕子这一活泼直爽的当代工人形象就令人耳目一新:与传统工业题材电视剧中充满阳刚之气与奉献情怀的“社会主义工人”形象不同,金燕子这一角色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生活都更接近当下的青年女性群体:金燕子最初进工厂当工人是因为她的男友在这里任职,她在成为一名工人之后逐渐在工作中找到了“当代工人”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开始借阅书籍,想考高级技师职称。她性格跳脱,“金句”频出,经常用一些活泼夸张的口头俚语和歇后语表达情绪,例如在食堂打菜嫌肉菜少,问厨师说“两荤两素的‘两荤指的就是两片肉吗?这肉是炒丢了,还是炒下岗了?”这样在集体生活中同样积极维护个人权益,有着个性化喜好的形象在近些年都市剧、情感剧中已经逐渐普及,但在工业题材中仍能给观众十足的新鲜感。不同职业、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工人和技术员二人之间的打打闹闹、日常拌嘴,在奋斗历程中的关系变化尤其颇具看点。卫丞则总是化用科学定理来“曲解”现实问题,两人斗嘴时经常金句频出,被网友评价“你俩加一块能把歪脖子树怼直了”[9],如金燕子说爱情就是她和董孟实“彼此吸引的语言”,卫丞则用质量引起引力、质量小的物体会因引力围绕质量大的物体运动这一科学理论给她泼冷水,说那叫“悬殊”;卫丞性格稳重,看不惯金燕子活泼调皮的做派,对她的坚持也不置可否。金燕子讽刺他,如果觉得人间不值得可以“上天”——“往西,还不堵车呢!”卫丞觉得金燕子见钱眼开,讽刺她是马王爷;金燕子则讽刺他没有真才实学却占用了厂里分配给工人的资源,是“吹泡泡的专家”。在更为贴近时代、具有日常生活气息的情节中,信奉技术知识与劳动奉献精神的工程师卫丞与工人金燕子同时成为新时代电视荧幕的主角,不仅体现了当代主流价值观中对科技创新及劳动精神的同等强调,也展示了大时代下个人成功故事之外的更多面向——在“劳动奉献”的主题之外,个人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对美好情感生活的追求、对个体个性的充分肯定等。

在《梦华录》中,励志主题和优秀传统文化也在相辅相成的价值表达中实现了艺术进阶。元杂剧《救风尘》中的故事重点在于赵盼儿佯装色诱从负心汉手中救出义妹宋引章,《梦华录》编剧却将故事的重心转移到了赵盼儿三人立足东京创业,互帮互助从一家小茶馆做到大酒楼的过程。剧中三姐妹遇到的很多问题和解决办法都是“都市创业剧”的模式,例如在原创的鲜果饮、桃花果子、琵琶乐、点心和百戏都被同行效仿时,坚持把“新”“雅”“精”三个字做好,讓“半遮面”声名远扬;其他茶楼请琵琶高手素娘进行琵琶演奏,赵盼儿便邀请素娘与宋引章同台竞技,素娘技不如人,当着茶客的面提出愿奉上百金拜宋引章为师;同行的清茗坊老板带人上门以茶艺挑战,赵盼儿在茶叶原料、烹茶用具皆劣于对方的情形下创意性地将教坊中学来的舞蹈与乐器演奏融入烹茶,以表演性的烹茶技艺获得茶客们的好评等。这些情节设计与其说是对宋代商业竞争的还原,不如说是体现了在现代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现代经营方法中常用的口碑营销、品牌效应、概念售卖等新的概念。“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开始从学术界的精英话题扩散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再加上西方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革命、政治危机,一种混杂着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工业主义的新的中国认同逐渐浮现。从这些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大国意识、现代主体的流行文本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包括青年人)对体制、国家有了更多理解和认同,也对中国制度有了些许自信。这种混合了悠久的古代文明、不屈不挠的现代精神和经济硬实力的当代中国,确实是一种近代以来完全崭新的经验。”[10]在宋代传统技艺的点缀下,《梦华录》体现的正是自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当代民众的一种全新的社会体验,观众很容易在这些“熟悉”的场景中找到日常生活的影子,从而将自己代入剧中角色中。

三、在话语主体的缺席中询唤观众的主体意识

在无意识地自觉认同于剧中角色的过程中,象征界与想象界同时将一个关于理想的身份加诸于观众,观众之于励志题材电视剧的缝合过程也最终完成。这一身份体现着多种不同相互冲突的力量之间的构成,它一部分来自外部价值观念的塑造,更多的则来自被个体吸纳和接受的意识形态本身——这就要再次重提阿尔都塞曾经提到过的主体生成规则:询唤。在阿尔都塞看来,个体只有在接受意识的询唤并自觉将社会意识内在化,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没有不借助于主体并为了这些主体而存在的意识形态。[11]为此,角色或意象的缺席反而是可以接受的。为此,许多励志题材的电视剧也会安排“反高潮”的“非传统结局”。例如一般带有励志主题的历史剧中,气质高洁的主人公必定会遇到礼贤下士、励精图治的明君,在终身奋斗之后位居高位、成就霸业。

然而,在《天下长河》中,陈天一为治理黄河耗费毕生心血,却因性格耿直、违抗皇命而被剥夺官职,不得善终。在全剧最后一集中,饥寒交迫、独居一隅的陈天一入梦后沉入水中,宛如真正的“河伯”一样在河水中自由地舒展身体,来去自如;他沿着黄河溯洄而上,浮出水面时眼前所见是星空下的冰山——黄河的发源地,他在满天星斗下自由漂流,最终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化为长河上倒映的一颗明星;同一时刻,他的毕生知己靳紫垣预感到陈天一将来,特地坐在门口迎接,但目光望向的惟有天降大雨、宛如身为“河伯”的陈天一化身雨水前来相见。导演对这一理想化的角色倾注了同情,将他困苦之中死去的事实美化为幻想中与故友重逢,而后回归山河。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在符合史诗的基础上拔高了全剧的精神高度,也让陈天一这个曾经负责“言说”的缺席来召唤观众成为新的主体。陈天一这一角色身上兼具理想主义者的赤诚与悲剧主人公“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在靳紫垣提点他得罪皇帝时,他却言明靳紫垣“想得太多了”。在他看来,黄河东流入海几千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他毕生所求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让这份功绩与使命一起代代相传。角色的死亡/剧集的结束也等同于言说的主体退隐,变成了缺失或匮乏。在此之后,观众的无意识主体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观看者”角色,而是在剧集的“询唤”下来尝试把自己重建为一个整一的存在,也即一个想象界的理想化的意象,从而变成了真正的“意识主体”。

结语

综上所述,《梦华录》《麓山之歌》《天下长河》提升了中国励志题材电视剧的艺术高度与美学水准;它们在主流位置的传统主旋律话语之外抚慰了当代观众的不安全感,也召唤出新的社会意识与主体。当意识主体寻求在大他者的场域表达自己时,其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是承认或接受在那个时刻(无意识的)主体已经缺席的事实。在主体缺席后,励志题材电视剧中的角色作为理想化的意象,是对最初的想象界中“自我理想”映像的回忆;在触及观众心灵的艺术表达中,多元社会现实与价值观念将通过精心塑造的典型角色展现出来,而观众也会通过对故事的认同来实现自己对所看到的角色映像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广电时评》编辑部.“2022中国电视剧选集”公布[EB/OL].(2023-01-05)[2023-02-2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513430.

[2]顾学颉.元人杂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31.

[3]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51.

[4][美]蘇珊·海沃德.电影研究关键词[M].邹赞,孙柏,李玥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7.

[5]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N].人民日报,2022-05-04(001).

[6]韩华.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J ].党建,2022(05):40-41.

[7]本刊编辑部.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J ].中国环境监察,2022(05):1.

[8]张熙.青春心向党 百年再启程 谱写新时代泉城共青团工作新篇章[ J ].中国共青团,2022(11):12-13.

[9]夏天爱吃薄荷糖.你俩加一块儿能把歪脖树怼直了◎都去看麓山之歌![EB/OL].(2022-08-28)[2023-03-15].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a411R7FJ/?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6cea157f58908cb3c4011f81f331df33.

[10]张慧瑜.国家认同、主体状态与社会反思——从近期国产影视剧看中国崛起时代的文化经验[ J ].文化研究,2017(03):3-14.

[11][法]路易·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M].陈越,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40.

【作者简介】  张 特,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梦华励志主体
Evolution of Subkilometer-scale Impact Craters on the Lunar Maria as Constrained from Mini-RF Data and Topographic Degradation Model
领略宋朝极致生活美学——读《大宋梦华》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无题(1)
《东京梦华录》中呈现的北宋时期的游戏活动
生活励志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差钱”也演“励志”剧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励志之情对里隐 嵌名之趣联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