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深度课堂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2023-08-23 03:10林炳杰
考试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意义小学数学

摘 要:2022年版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步入了新一轮改革之中,也对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提出更高、更全的要求,“深度学习”“合作探究”“跨学科学习”等,一时间成为高频词。不过,由于大多数课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课堂学习过于强调知识点记忆、讲解,小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多停留在“浅层认知、理解”的层面上,未能进入深度学习领域,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鉴于此,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深度学习理念是最为契合新课标对小学生思维培养与发展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师构建深度课堂,在教学中追求小学生深度学习,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探索、探索中反思、反思中再创造,通过深度课堂的构建来逐步提高、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章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谈谈构建小学数学深度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072-05

基础阶段的教育,主要有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这两种,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较低,年龄特征明显,以浅层学习为主,通过重復训练和机械记忆等方式来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则逐步走向深层学习,只是以往受浅层学习的影响,很难摆脱浅层学习所带来的“陋习”,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大多停留在基础层面,不利于中高年级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深度学习则是在现有认知经验上,引导学生对新学知识与技能进行重新加工,并通过练习与实践等进行再创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让学生能从小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快速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又好又快地掌握课堂基本内容并快速吸收内化,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高效自主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体验上积极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一、 构建小学数学深度课堂的意义

(一)深度学习理论

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以教师为引导,学习者以挑战性的教学主体为核心,全身心地进行感受探索,以获得成功和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掌握核心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思维方法,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培育社会情感,形成正面心态和科学人格价值观,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掌握其中的关键概念,并可以有效地处理信息,将知识快速融合,建构出自己的知识,并可以在现实环境中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推动学业目标的实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度学习是一种从知识的产生到应用的全过程,它需要学生进行反复探索和实践,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二是体现在学生通过适当的联想,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桥梁关系,依托“一二三维空间”去想象和思考,融会贯通地将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再创造,进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或是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三是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深度学习很好地实现了人的发展——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核心知识,进而体验数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形成内在积极的学习动机、社会情感以及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长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二)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意义

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说明什么?教学必须要与学生发展需求密切相关,课堂不能过于刻板,而是要摒弃浅显一问一答的做法,面向学生学习需求或是基于学生学情,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深度追求,抑或者是引发学生对问题展开思索、探究,切实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获取知识点,而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见解。因为,只有学生自己获取的,才是学生真正掌握的。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来看,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深度学习课堂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对几何的了解,它不但可以有助于他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并可以将已有的经验与新技术加以深入剖析、处理,以便更进一步地掌握几何知识点。通过把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安排教学时间,以及根据自身需求主动探索,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更高效率的学习体验,引发更多的思考,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点,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第二,深度学习课堂的建立,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能够营造出一个师生平等、相互交流、讨论探究的氛围,而且还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在探索和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提炼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思路,从而实现教学与学习的高度融合,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发现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三,深度学习课堂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激发了他们的求学欲望,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数学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探讨。深度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二、 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活动缺乏指向性

课堂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然而,当前数学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缺乏导向性、实用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性,导致学生并不能通过问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是学习任务,自然也就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与教师的互动问答中不断走向深入。特别是“对不对?”“大家怎么看?”“好不好?”等问题,都过于笼统或是泛化,难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也就无法激活学生思维,整个数学课堂也就在这种浅显的问题中展开、结束,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缺乏深度学习意识

随着“双减”政策、“五育并举”方针等的出台与落地,不少数学教师开始革新教学方法,环节设计追求新颖、高效,关键问题也开始有了指向性,但学生学习仍旧停留在“浅层学习”。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深度学习意识,没有适当地进行追问或是缺乏后续有效的追加问题,导致关键问题失去了原本的价值、作用,学生思考过程、探究过程浅尝辄止,缺乏深度,让学生与那些触手可及的知识本源擦肩而过。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这一课时,当教师引导学生举例验证关于3的倍数的结论“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数是3的倍数”后,教学活动就戛然而止了,并没有围绕3的倍数的本质、性质等展开追问,这就导致学生对3的倍数的认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相反地,若是教师能在学生验证结论后,进一步向学生追问,“为什么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呢?”就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使得学生能围绕这一问题对3的倍数的本质、性质等展开探究,彻底剖析3的倍数的概念、内涵与性质。可惜的是,由于缺乏深度学习意识,能够在课堂上把握时机、乘胜追问的教师比较少,以至于学生学习仍旧困于“浅层学习”。

(三)忽略高阶水平的认知

当前,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问题的数量与形式,提出的问题多是记忆、理解、应用类型的,问题与问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足,导致学生思考很容易被打断,掌握的知识不够连贯,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分析、综合与评价等高阶认知层面,多是从教材入手安排课堂内容,未能从学生认知维度、思维水平进行问题设计,导致学生不能在教师的提问下得到应有的指导或是启示,也就对问题的分析、评价与探讨不够深入。可以说,当前数学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的深度提问,导致小学生高阶思维水平发展不尽如人意。

三、 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适当提出问题,创设趣味情境

尽管小学生早已具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学习能力,但他们仍然深受具象思维的直接负面影响,加之他们天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建构学习教育课堂时,应该特别注意创造生动有趣的提问情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深入探讨教学,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点,并利用这些知识点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从而将单调呆板的课本内涵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引发学生学习热忱,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这一节中,书本上的例题与小学生的日常差别甚远,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也很难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笔者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较为有趣的情境,并通过问题一步步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探索:“大家都很喜爱学校组织的跳绳运动吧?今天呢,体育老师要去我们的体育器材室领跳绳啦!”这样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借此,笔者抓住这个机会,提出渗透本堂课相关章节的提问,比如:“体育老师要给三年级和四年级领跳绳,咱们小学的三年级有4个班,四年级有6个班,每一个班必须领到30根跳绳,那么体育老师必须领几根跳绳呢?”这个提问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并且计算出了各个班必须领到多少根跳绳。随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辅助下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用实例来诠释乘法分配律,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即问题情境不能与生活脱节、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还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设计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教授的新知识,并将其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二)捕捉问题关键点,引发深度思索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通过给出相关性较强的数学提问来诱导小学生开展主动思维,并培养小学生捕捉难题关键点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深度思考,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认识小数”这一课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便发现其中的核心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以教学为导向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含义,并将其作为核心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数乘法的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总结、猜想和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概念。

除了将小数乘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教师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结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具备知识迁移的意识,从而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教师应当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安静愉快的氛围,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学习,并培养自主學习的意愿。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小数知识的学习中,并且能够理解数学不仅仅是教材中的内容,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下意识地将生活案例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学会借助现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性质与特点,还能进一步掌握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的观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三)增强学习体验,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好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被灌输知识。教师应当遵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深度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学会思维,从而达成更深入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将实践操作环节放在导入之后,让小学生在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再进行操作。此时,小学生已经能够通过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来算出面积,但是这节课的研究仍然在继续。此时,笔者继续向学生提问:“除了这种转换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实现吗?”小学生在了解面积公式之后,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各种尝试,如切割、对折等,更进一步利用现有的资料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而不是直接套用面积公式。因为,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专注地研究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其他形状,或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计算公式归纳与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经历多次失败,但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与启发,可以让学生逐步从失败走向成功,并发现了多种转换方法,进而验证“相互对应”中的面积公式。

如此一来,在轻快愉快的气氛中,小学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测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找“相互对应”中的一个底和高,真正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以及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并且通过这种操作活动的设置,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转化”,而且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与掌握也更为深入。

(四)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教师应在课堂上让学生与任务、问题等进行深度的互动,通过互动、沟通与锻炼等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由此让学生在互动、理解与应用中构建新的认知体系、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所以,为了解决当前数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切实面向小学生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笔者先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基础,持续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立足学生学情设计课堂活动、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使得数学课堂愈加契合学生学习需求,学习任务愈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然后聚焦学生个体发展与课堂表现,动态地调整学习任务、设计课堂关键问题,差异化地分配学习任务或是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等,最大化地发挥学习任务的作用,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成长,从根本上改善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例如,在“混合运算”这一课中,笔者就针对班上学生积极学习情况,将学生大体划分成了优等生、一般生、后进生三个层次,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第一,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加、乘减的运算,区分整数与分数乘加、乘减的异同之处;第二,根据应用题题意列式计算,能够结合应用题情境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价值;第三,结合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探究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布置好任务后,笔者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任务,并给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如后进生可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般生可以与优等生合作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优等生应当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由此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展开任务探究,而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笔者只需要给予相应指导即可,最大限度地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更为全面的视角展开深度探究。

(五)重视评价环节,强化学习自信心

评价,也是课堂环节的重要组成。只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评价并未能引起教师的重视。2022年版新课标,反复多次强调要发挥教学评价应有的作用,即教师应利用评价来衡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等,进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而学生也需要通过教师的评价了解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巩固自身基础。因此,在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的过程中,笔者格外重视评价环节的设计,力求发挥评价环节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能通过评价感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逐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小数乘整数”这一课结束前5分钟,笔者就组织各小组学生先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在此过程中笔者依照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课堂整体表现以及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学生答题情况为辅,对学生进行追问,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一分,回答错误不扣分,最后综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分确定每个学生的得分,并在课后进行发放,给予相应的评语和针对性的建议。由此,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接受建议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地强化学习自信心、提升学习能力。

四、 結论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程具有严谨性、实践性、生活性等特征,决定了教师在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时必须要深思熟虑。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要让小学生学习数学从浅层理解走向深度学习,就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实施具有指向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思维发展搭建好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能力过渡的桥梁。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要进一步针对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展开探索与实践,能够从数学的本质入手,将教学要求、知识目标融入课堂之中,面向学生构建严谨而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研究[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1(14):84.

[2]宋治风.基于问题引领的小学数学深度课堂构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4):111.

[3]魏小玲.深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经之路[J].基础教育研究,2017(16):40-41.

[4]张春祥.核心素养下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J].读与写(中旬),2022(5):135-137.

[5]宋焕之.建设深度课堂提高学科能力——浅谈小学数学深度课堂的构建[J].数码设计(上),2018(8):75.

[6]屈佳芬.构建深度课堂 提升学科能力——例谈小学数学深度课堂的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8(7):55-57.

[7]张滢.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有效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1(5):64-65.

[8]谢细笑.核心素养下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1):100-102.

[9]林加富.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22(6):112-114.

作者简介:林炳杰(1984~),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州市鹅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意义小学数学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