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锋 郭丽 韩春叶 陶良如 柴梦颖
摘要:通过“课”“赛”“证”服务于“岗”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程。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全面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打造学习者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就必须创新园林专业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思路,探索课程需求、技能竞赛、职业证书,构建层次化、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探索融合型新形态教材开发,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关注学生持续发展,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变化的新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关键词:岗课赛证;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育人模式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岗课赛证”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园艺园林专业成为新时代服务“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专业,更多园林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美丽中国的建造师和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基于高職园林专业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园林专业综合育人模式的创新改革,推进园林专业“岗课赛证”融合是加快专业建设、提升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主要特征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将企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技能竞赛及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融通、相互促进。随着产教融合需求增加,“岗课赛证”融通和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1]。
“岗课赛证”融通是联结政府、学校、企业的重要途径,通过三方合作构建资源整合平台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在职业院校综合育人实践中,“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 岗位引领是“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核心追求
“岗课赛证”的一切都是为了“岗”。无论是课程内容、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的设置,都是为了工作岗位,体现岗位能力要求。“岗”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关键,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课”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课程内容要以岗位需求进行设置,适应学生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体系。“赛”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动力。通过竞赛,构建“校赛全覆盖、省赛争一等、国赛夺奖牌”的三级竞赛机制。竞赛集训带来了技术技能的交流,打破了院校和院校之间、院校和企业之间、国内和国外之间传统的技术围墙,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为学生顺利就业入岗奠定坚实的基础[2]。“证”是学生学习的行业检验。要通过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3]。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就是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用岗位引领课程改革、竞赛实施、证书获得,实现学生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技艺高超、奋发有为的园林匠人队伍。这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迎合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 课程体系的重构是“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中心工作
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4]。基于课程体系在岗课赛证中的突出地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及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岗课赛证融通”的要求。当前,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计划已经不适应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新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存在概念不够清晰,制定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比较成熟的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理论课教材过于陈旧,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出现学不能用的现象,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有效满足和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
通过“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教师重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解决课程体系与岗位脱节的难题,从而使教学能更好满足岗位需求。此外,完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按照园林类专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完善教材编写、审核、选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重构课程一体化设计。
(三) 产教深度融合是“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鲜明特色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深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层次需求,“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实施离不开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在新时代,为适应“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新要求,产教融合应立足“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二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三是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四是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五是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因此,职业院校要主动与优质企业深度融合,开展双边多技术合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等。促使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置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培训培养基地,实现产教融合、理论融入实践。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再是高谈阔论的理论者和一动手就残的低技能者,而是能将原理应用到实践的高技能人才,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升华,提炼出更具价值的理论,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摸索出新型实用和发明之类的专业成果,使成果转化成技术,再投入生产。通过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拓展职业院校办学空间,使学生毕业即能就业,就业即能创业创新。
二、“岗课赛证”对促进园林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 全面提升園林类专业育人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重要的不同在于高等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即为受教育者提供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及职业中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高职园林专业一个突出的特性就是实践性强,相应的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要求特别高。因此,园林专业育人质量高低决定着毕业生能不能顺利就业,能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对技能的相关要求,该专业能不能得到企业与社会的认同,从根本上决定了园林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职园林专业围绕“岗课赛证”的综合育人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岗课赛证”交相融合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够将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以岗促学,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基于岗位需求对人才发展的现实要求,把企业的岗位需求融入到园艺园林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来,实现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园林类专业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赛证促学和以赛促教,把园林技能大赛的要求和标准与园林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中,让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提质培优、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目的。这有利于培养既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又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的德才兼备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是“岗课赛证”的核心,又是桥梁和纽带。创新校企合作育人途径和方法,可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重要地位。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技艺高超、奋发有为的园林园艺专业匠人队伍,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 深化园林类专业三教改革
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深化课堂革命的切入点,教师改革是根本保障,教材改革是重点内容,教法改革是重要抓手。
园林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在注重园林类专业地域特色、季节特色和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智能园林管理、园林技术虚拟仿真等技术应用,推动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及改造升级。“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也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听课模式,加强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岗课赛证”融合的综合育人机制,就要按照园林类专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一体化课程,建设核心课程资源库、开发精品在线课程,打造职教金课,强化教材管理体制,落实教材管理办法,完善教材的编写、选用、评价监管机制。通过园林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理实一体、虚实结合、产教互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园艺园林专业课程成为人人爱好、乐学、想学的示范课程。
(三) 打造高水平的园林专业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岗课赛证”能够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使之创新教学方法。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元素。对园林类专业来说,组建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指导学生大赛,是提升竞赛学生水平的关键。高水平的技能大赛必然要求较高技术水平的教师来胜任。也就是说,职业技能大赛也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因此,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创新教学思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依据竞赛流程设计教学项目与课程任务,让学生熟练掌握竞赛课程内容与细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借助“岗课赛证”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的。近年来,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比赛不仅可以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院校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三教”改革,推动教育评价创新,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
三、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全面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打造学习者的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就必须创新园林专业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思路,以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以课程开发、技能竞赛、职业证书为抓手,构建层次化、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同时,探索融合型新形态教材开发,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关注学生持续发展。
(一) 通过专业群与人才培养对接,创新园林专业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思路
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壮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着力培养大数据、软件开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人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建设技能型社会,新培养75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和一批“中原大工匠”。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新时代豫商精神,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形成百名领军企业家、千名骨干企业家和万名成长型企业家的优秀企业家雁阵[5]。楼阳生在全省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作为双高建设单位,将进一步通过“岗课赛证”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创新园林专业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思路,凝炼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结合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质量高、规模大、双师队伍实力雄厚等办学优势,聚焦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园林专业高水平专业群,持续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引领中国特色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 通过岗位与企业对接,探索课程需求、技能竞赛、职业证书相结合
岗是关键,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课赛证为岗服务。
课程建设最大的问题是不职业、欠深入、核心课程地位和系统性不够。教学实践技术内容陈旧,与生产脱节。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但竞赛不能偏离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为赛而赛。有的竞赛学生二年、甚至三年就只是在练习竞赛的项目和作品,一点没学习大学其他课程,其他老师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学生。竞赛学生不知道大学还学习什么课程,也不知道是由什么样的教师讲授,更不知道这些课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和创新。等其毕业走入工作岗位,除了自己曾经比赛的内容,其他都不会。此外,职业证书引入行业企业的标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征,强化了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有些证书自身存在问题,证书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实操性等不高。以至于有的学生毕业时拿着很多证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证书一大堆,上手操作却不行。所以,要探索课程需求、技能竞赛、职业证书相结合,真正做到岗位与企业对接,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
首先,学院与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产业学院。学院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及岗位需求,重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实际需求相接轨。通过教学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组建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团队,分工合作、理实结合,融赛证于课,进行项目化、模块化教学。
其次,技能竞赛日常化。职业教育具有普适性,并非是针对一个、两个学生的教育,所以不能让教师为了一个、两个学生的竞赛而耽搁班级整体学生的技能学习。为此,针对竞赛内容,教师要认真梳理,通过项目化、模块化等形式,将之融入课堂中,实现教学现场就是竞赛赛场。以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为例,花束的设计与制作作为一个项目化内容,教师要融企业的需求及竞赛规则的要求于课程内容,让学生掌握技术要点后进行设计制作。等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进行评价。把课堂当赛场,人人参与,学中做、做中赛、赛中学,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也可利用现代化技术,如虚拟竞赛、仿真现场等,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岗课赛证”融通,以岗位作为模块化课程开发的源点和教学指向,以竞赛作为课程项目化教学组织载体和形式,以证书作为课程建设依据和标准。引入龙头企业最新的岗位需求、竞赛规则和职业标准,以模块化重构重组推进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课程升级与技术迭代的高度耦合和正相关,有效提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度与效度。
最后,职业证书融入化。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的凭证,是技术技能表现的证明。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證融合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证书考取内容,把证书考取内容项目化,或者将教材编写成工作手册、活页式教材,使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与教学考试内容对接,企业岗位与职业证书项目内容对接,形成岗课证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如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播种技术、扦插技术、嫁接技术、花期调控技术等作为职业证书的一个个考核项目,可设计以模块化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习课程结束后,即可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也可将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通过课程置换、学分互换等考取职业技能证书。
(三) 通过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愿景对接,构建层次化、差异化、个性化教学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已不在规模和数量上盲目扩张,而是转变为内涵质量建设,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与职业发展愿景对接,培养时代高技术技能人才。虽然国家政策对发展职业教育给予了更大支持,但人们思想还未完全转变,职业院校学生也仍然存在个体性差异。针对不同个体,职业教育要构建层次化、差异化、个体化教学,使人们转变思想,认同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状元的理念,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内驱力和发展力。以园林专业为例,大一、大二阶段,在基本素质和理论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发掘学生对园林专业课程的喜好和兴趣,通过创建大学生专业社团、申报学生创业项目、专业教师成立学生兴趣小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大三阶段,学生进入适合的校企合作企业岗位后,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通力合作,精准对接,共同培养,将其打造成园林专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有利于解决学生毕业即失业,企业招人容易、招真正精通技术技能型人才难的问题。
(四) 通过专业课程与岗位对接,开发融合型新形态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也可理解为学生学习的学材。
教材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参照物。因此,教材应具有引导性、过程性、功能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要体现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注意适用范围。教材定位应具有职业的特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接易懂。
内容的选取规范标准,要具有前沿性和系统性。还要有丰富的教材配套资源,具备规范性、科学性,并实时更新。当前,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等越来越多应用于教材开发。无论何种形式教材,切忌教材内容陈旧、过时、照搬照抄,没有新颖性和创新性。
(五) 通过“岗课赛证”与师资培养对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岗课赛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再是演讲家,而是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实战家。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还让学生感知到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对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从而厘清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以园艺赛项为例,该赛项需要学生操作三天半,共计22 小时,对其体力、心理和技能都是极大的考验。为了更好指导学生,教师要对技能大赛内容进行详细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跟上行业前进的步伐。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参加双师型培训、企业锻炼和比赛等。教师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指导出高水平的参赛学生。三级赛制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为了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教师作为改革的主体,不仅要精通理论,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的目的。“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为了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教师应基于需要,明确教学内容,继而开展课堂革命,将证书引入专业课。这就要求教师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了解新生、朝阳和新技术产业,掌握相关技术、工艺、模式和智能化设备。总之,要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结合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选取主证书,实现岗课证融通。
结语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学队伍,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有助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类型教育优化定位,能够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对当前“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教育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
[2]郭丽,程征,黄丹丹“. 双高”背景下高职园艺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创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01):22-26.
[3]曾天山“.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5-10.
[4]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 10- 12) [2022- 11- 27].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trs=1, 2021-10-12.
[5]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EB/OL].(2021- 04- 13) [2022- 11- 27].https://www.henan.gov.cn/2021/04- 13/2124914.html.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650;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野生薄皮木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32102110183;2021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科研创新人才项目“新优景观植物蓝花丹快繁体系及工厂化育苗的研究”,项目编号:HNACSRHR-2021-04。
作者简介:周士锋(1972-),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专业教学与研究;郭丽(1979-),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专业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张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