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童谣融入幼儿园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8-22 06:20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幼儿园张凤琴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手绢童谣行为习惯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幼儿园 张凤琴

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的今天,幼儿教师应积极转换自己的理念与思想,全面明确幼儿在发展历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引入生活类优质方言童谣,帮助幼儿体会其中的核心要素,深刻记忆一些正确的行为习惯,从更加熟悉的视角明确发展导向,投入自我发展与创造的历程中,推动幼儿的实质性成长。教师应善于从接近于幼儿兴趣爱好的视域寻找一些有价值的方言童谣,运用延伸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参与动力,启发幼儿不断结合童谣做出判断,推动幼儿的灵敏素质以及专注能力的提升,使幼儿在更加饱满的体验中展开自主创造,获得综合性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方言童谣这一元素愈发被广大教师所重点认识与关注起来。这些内容在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够为幼儿创造更加广阔和宽松的空间,启发幼儿进入其中展开属于自己的发现思考与体验感知,逐渐获得在积极心理、自理能力、创造思维、交际能力、行为习惯、意识思想等维度的成长与升华,获得综合素质的成长。

二、方言童谣的概念与运用论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运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丰富与优秀的理念,促使幼儿能够接触到源于我国各个民族或不同国家的文化,感受文化本身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此过程中,民间童谣的运用表现了不可估量的效果。这类元素包含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情感态度或道德内容,真正保留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因素,具有巧妙以及独特的教育价值。同时,民间童谣本身更契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基本以具体的表象为基础,以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富有节奏感的形式深入幼儿的心灵,帮助幼儿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气息以及本土特色,也易于教师开展延伸性区域活动与教育活动。因此,有效运用民间童谣,并将其贯彻融入幼儿园各类课程,可以赋予幼儿多种美的体验,促进幼儿的认知与情感发展。

三、以生活化方言童谣为基础,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与行为

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教学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延伸。在幼儿时期教育历程中,一线教师应全面关注方言童谣的有效融入,在更好地发展幼儿行为能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优势,全面展开对幼儿能力和行为的观察与调研记录,明确幼儿所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或待解决的困境等,以此为基础搜集相关的童谣,并将此作为导向启迪幼儿进行解析与感知,帮助幼儿在更容易的空间中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与思想。

(一)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

从客观角度来分析,幼儿时期孩子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时期,其本身的解析能力相对薄弱。如果教师单方面地向幼儿输出一些指导性语言,在多数情况下都难以起到有效的导向效果。因为幼儿本身的思维能力无法使他们真正意义上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核心要素,教师所建立的传播导向也会形成一种先进后出的效果,幼儿更是无法深刻记忆一些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而优质方言童谣的介入,则能够充分改善幼儿的这种情况。方言童谣本身通俗易懂,能够很大限度上弱化一些指导性语言的专业性,或能够辅助幼儿将一些指导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脑海中建立更加清晰的成像等。这种方式有效地强调了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经历自主解析与探究的过程,实现行为习惯的内化,帮助幼儿从更加熟悉的视角明确各种正确行为的导向。

比如,“勤洗手的习惯”洗手是生活中一项非常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卫生习惯。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师可以开展方言民谣类洗手活动。活动中,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洗手的重要性,并出示洗手歌“小朋友,爱洗手,大家一起卷袖口,擦一擦,搓一搓,我们的小手真干净……”随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后,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自觉地在需要的时候洗手并遵守卫生规定,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二)促使幼儿获得延伸性行为发展

笔者认为在大社会环境下,许多幼儿在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的身份,难免会受到来自家长和长辈的溺爱。其本身缺乏更多的实践空间,自理能力的提升也处于一个迫切的状态。但是,仅仅依靠教师在园区内的培育远远不够,幼儿的成长更需要家长以及家庭环境的辅助,在家园共同的作用力下,幼儿的行为才能够得到成长。

方言民谣所具备的延伸性质,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这一发展需求。方言民谣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容易记忆,本身也有朗朗上口的效果,可以使幼儿将一些正确的行为习惯根植于心。当幼儿迁移到家庭环境中,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落实,结合童谣中所蕴含的指导理念来完成进一步内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或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共同培育的基础上,幼儿的自理能力会有所提升,行为习惯也会得到改善,真正投入到自我发展与创造中,推动自身的实质性成长。

由此可见,生活化方言童谣的有效介入在更好地推动幼儿综合素质成长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其以更多通俗易懂的语言聚集为基础,以幼儿自发性的感知与解析为辅助,让幼儿置身于生活化方言童谣中,完成各类行为习惯的有效感知与记忆,并且做出延伸性的使用与践行,在多个维度的感染与熏陶下提升自理能力。

四、以趣味游戏类方言童谣为依托,发展幼儿的积极心理与专注力

浓厚的兴趣是幼儿参与一切活动与思考的重要基础。在幼儿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关注趣味游戏类方言童谣的有效介入在更好地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核心价值,全面展开对幼儿的有力观察与多方面解析,从接近于幼儿兴趣爱好的视域来寻找有价值的方言童谣,并将其所衍生出来的游戏活动引入幼儿园每日活动中,启发幼儿在真正参与的过程中感知、获得不一样的体验感,参与更具有深度与层次的教育活动。

(一)趣味游戏类方言童谣介入的价值

1.发展幼儿的积极心理。

由笔者所积累的教育经验与行为观察来分析,部分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来源多数是由于教师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不够新颖与明确,难以带给幼儿相对新奇的感觉。换言之,教师所采用的活动模式过于固化与单一,幼儿在主观意识上认为活动的参与是枯燥与乏味的,因此幼儿本身所具备的能动性则发挥不出来,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输出并完成。长此以往,会给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而趣味游戏类方言的有效介入能够充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精选的童谣往往是活泼和有趣的,其中所涉及的各种元素能够成为触动幼儿内心的有效载体,是调动幼儿参与动力的有力驱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与感染下,幼儿会逐渐改变自己被动的心理与状态,以一种更富有热情的状态投入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在力量,改变自己所存在的固有认知,建立更加乐观与正确的态度,能够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类活动。

2.提高幼儿的专注度。

从一些教育理论以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部分幼儿的专注度发展都处于萌芽时期。受客观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常常表现出注意力难以聚集或连贯性差的情况,容易被干扰与打断。幼儿的思维则会形成一种断层而无法有效联结。因此,教师需设计更多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来启发幼儿,为幼儿创设注意力集中空间。以方言童谣为基础设计的趣味游戏活动,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这一发展需要。游戏的形式灵活、巧妙多变,是幼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该类型教育活动往往需要幼儿不断结合童谣做判断,抑或立足于一些指令来做相应的行为等。为了达成游戏目标,幼儿则会自然而然地保持自身注意力,以高度集中的状态完成游戏的各个步骤,或以更加投入的状态应对多变的游戏模式,提升幼儿的灵敏素质以及反应速度,实现延伸性成长。

(二)采用趣味游戏类方言童谣,促进幼儿的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引进民谣游戏并进行创编,如丢手绢,提高幼儿灵敏性,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具体的落实形式可以组织幼儿做热身活动,带领幼儿集体做拍手操。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撒开手蹲下,选一个幼儿手持手绢。持手绢的幼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着小朋友走,圈上的幼儿一起拍手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唱到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幼儿将手绢悄悄地放到一个小朋友的身后;唱到快点快点抓住他时,如果被丢给手绢的幼儿还没有发现自己身后手绢,丢手绢的幼儿就要捉住他表演节目或背诵儿歌。如果发现了手绢,就要拿起手绢,快速追逐丢手绢的幼儿,若追上就要请丢手绢幼儿表演节目,若追不上,两人交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在游戏活动推进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坐在自己的脚跟上,随着拍子上下弹跃,练习歌曲中出现的主要节奏,身体左右摆动,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

由此可见,趣味游戏类方言童谣的有效介入在更好地调整幼儿状态与心理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其以更多幼儿所感兴趣的元素材料为基础,以更加精彩的游戏形式为辅助,逐渐将幼儿置于深度参与思考与探索、反应与判断的空间中,推动幼儿的成长。

五、以角色扮演类方言童谣为辅助,发展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亲身的经历与感受是升华幼儿意识与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历程中,幼儿教师应关注角色扮演的方言童谣的有效应用在更好地发展幼儿思维与品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角色扮演往往更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发散,教师需积极结合童谣明确游戏活动的主题,启发幼儿感知其中所存在的各种立体角色,以此为基础来展开所有设计与想象,再结合自己的感知进行落实与还原等,在更加饱满的体验中展开自主创造,抑或从与他人的不断交集中获得更多元的发展。

(一)方言童谣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运用价值

民间童谣虽然在形式上短小,但其本身在内容表现以及艺术手法方面的价值却并不简单。部分民间童谣充分融合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成为一种丰富多变的文学样式。比如,问答类民谣既嵌入了一问一答的特殊形式,又融入了谜语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此为依据进行你说我猜或你表演我说的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边游戏边念、边唱边阐述等游戏活动。又比如,有些民间童谣极具图画、色彩和韵律等元素,因此幼儿园可以将故事本身变得更具情境化,呈现波澜起伏的有趣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接受和掌握,促使幼儿根据画面产生认知并设计一系列的动作表情,达成有价值的综合性艺术领域活动,使幼儿在一边唱一边画的体验中开展游戏,在情境与故事中达成动手、动脑、动身体的深度融合,使幼儿经历丰富的表演过程,彰显艺术表现力,促进幼儿的认知与情感提升。

(二)采用角色扮演类童谣,以提升幼儿创造力

将民间童谣融入教育活动,可以辅助教师采用直观法、情境法、游戏法推进活动实施。这些活动涉及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会涉及相应的交往态度、语言表达方法等,使活动本身变得更加灵活、多元,达成新课程的有效开发,发挥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象化的教育效果,帮助幼儿在深度参与活动中获得别具一格的体验感。

例如,在“小动物的音乐会”活动中,教师可以出示歌谣“小花猫的叫声(喵喵)、小蜜蜂的劳动(嗡嗡)、小黄狗的叫声(汪汪)、小青蛙是怎样跳(半蹲双手两侧举跳)、小白兔是怎样跳(半蹲双手做兔子耳朵跳)、大猩猩是怎样走(大手大脚地往前走)……”启发幼儿自主设计动作并表演。以小蜜蜂描述为例,教师可以出示情境图——现在小蜜蜂要来教我们采蜜啦!教师进行完整示范:嗡嗡嗡嗡嗡嗡。

问题1:“刚才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呢?”(引导幼儿说一朵就采一下,两朵就采两下)

问题2:“谁愿意用小手来学一学”(教师用口令帮助幼儿进行模仿)

教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好!小蜜蜂告诉我们每一朵花都要采到,两朵连在一起时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时可以采慢些(模仿嗡)……”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研环境与教育背景不断变革的今天,方言童谣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愈发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幼儿教师需要引进更多通俗易懂的民谣与方言,赋予幼儿多种美的体验,以此作为导向启迪幼儿解析与感知,帮助幼儿经历自主解析与探究的过程,将正确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根植于心,发挥自身的潜在力量,落实有价值的创造与建构,实现多维度的进步与成长。

猜你喜欢
手绢童谣行为习惯
今天拿出手绢,我们来谈离别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丢手绢
手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