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雪灵
摘 要 作文语言个性化,文章就有魅力。个性化语言来自真情的抒发,没有真情就会出现人云亦云的大众性套话;语言要大胆出格,进行超常组合;个性化语言需要有独特的生活观察、独立的生活体验和真切的感受;要学习模仿名人佳作,汲取精华,加以改进、创造,以形成个性化语言。
关键词 语言个性化 真情 出格 独立 模仿
初中生作文大多会把事情叙述清楚,但语言总是差火候,或言不及义,或平淡无奇,或矫揉造作,或众口一辞,风格一致,没有个人的语言特色,这样就影响了文意的表达、情感的抒发。翻览名家文章,语言无不个性闪耀。那么,怎样使语言具有个性化特色呢?
一、真情:表达内心,源于真实
语言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他人。穿透心灵的语言源自真情。人在特定的環境下会生成特定的情愫,情是个性化的,人的七情六欲因为环境等因素都会有所不同。作文真切地把这种内心情愫抒写出来,语言也就有了个性。
这里不妨引述课本内容来说明: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蕴含遁世的闲适之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种思家怀亲的哀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之情;《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当“我”问及防空洞的志愿军战士想不想祖国时,他笑着说:“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朴实、平淡的语言表现出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
以上文字都很朴实、平淡,由于作者带有特定的情感,便凸显出个性化色彩。有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春天:“春天来临,到处繁花似锦,映入我眼帘的满是桃红柳绿。春风悠悠,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些文字华而不实,不是内心真情的吐露,而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由此可见,情感是语言个性化的基因,语言不在于华丽,关键在于是否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二、出格:异常组合,语言出彩
个性化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本能语言,如果基于共性大胆“出格”,一反常态地组合语句,就能使语言灵动多姿,新奇出彩。
课文不乏这样的语例,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作者运用了许多贴切的修辞手法进行描述,但这些描述都发自于内心的真情实感,作者把水车转动类比为纺棉花,把“纺”与“疲惫的歌”搭配,这看似语法混乱的出格语句,别藏深意。“破旧的老水车”体现生产方式落后,“疲惫的歌”比喻祖国科技发展十分缓慢。“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神话的蛛网”比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思想束缚。再如《我看》的尾句:“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诗人希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诗人愿意用青春报效祖国的愿望。上述是比喻句的出格组合,十分罕见,彰显出语言的个性化。
学生作文中也常用这种出格句,如“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规,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的‘亲切接见”,校长找学生面当面地教育,却说成是“亲切接见”,大词小用,是张冠李戴式的语言出格,显得诙谐风趣。
在词语和句子上出格能使语言出彩,要出格就得有个性化的思考,要善于联想和组合语言。不少学生语言四平八稳,受共性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大胆创新,努力写出别具一格的个性化语言。
三、独立:体验独到,感受独特
个性化的语言是独立的,基于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在写作时调动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将语言与感官和思维联通起来。可以说,个人独立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感受是个性化语言生成的源泉。换句话说,没有生活基础难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所以,我们指导学生打造语言的个性化,就应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联想思维。
独立的感受需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缺乏自身的风格,语言老成持重,缺少了鲜活和灵气。不少学生写文章总爱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和成语之类,如写春天就是“风和日丽”,写秋天就是“天高云淡”,写冬天就是“寒风凛冽”。对季节天气的特点是概而括之,没有传达自己细腻的感受。这样的语言是没有个性化的。
如有学生在《旅途情深》一文中写自己生病了,奶奶要带“我”到饭馆去吃早餐,“我”说没胃口。
女店主说:“孩子不吃哪有精神,外面雨大,去饭馆还要走一段路,我煮面条,打几个荷包蛋。放心,不收钱。” 奶奶说太不好意思了。女店主笑着说,“俗话说‘在家天天好,出门时时难。谁在外都会遇到困难,在困难时得有人帮衬。”女店主一席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吃着香甜的荷包蛋面条,我有一种归家的温馨感。
作者“温馨”的感受是独特的,因此,具体的生活描写显示出语言的个性化。事实证明,只有独立才能写出个性化语言,我们不要受约定俗成的语言束缚,有文学底蕴的学生可以引用或化用古诗词,性情洒脱的学生可以调侃幽默,对于爱好音乐的学生可以模仿歌词的修辞及表达风格,这样就能更灵活地进行表达。
四、模仿:汲取精华,发展创新
个性化的语言具有形象性、独创性、情感性等基本特征,好的语言是在具体、逼真地描写事物和人物中自然地显现出来的。文章好写,语言难工,个性化语言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首先我们得走模仿之路,也就是“依样画葫芦”,?胡适说过:“凡富于创造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绝不能创造。其实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贾平凹曾坦言自己早年对蒲松龄、孙犁、沈从文等语言风范都有过揣摩和借鉴。作文是智力技能,模仿与创造总是互相交织和揉合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优秀文章,从中汲取语言的精华,然后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这里摘录学生模仿《春》写夏和冬的两段文字。
荷箭渐渐地从水里钻出来,顶着苞,粉粉的,赧赧的。公园里,湖面上,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赏着,赞着,折一枝荷叶,拍几张照片,咏几首诗歌,惊飞几只蜻蜓。露珠晶莹莹的,映出金灿灿的小太阳。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不错的,劲风像刀子刮在脸上,混杂着冰雪的冷气,还有梅花的香气,都在干燥的空气里回旋。鸟儿把皮袍穿得厚厚的,和伙伴们一道觅食,在高高的枝头唱出响亮的调子,跟劲风冰雪对峙着。
模仿就是“旧瓶装新酒”,上述文字模仿了《春》中的句式和语言特点,模仿痕迹很浓,但内容有变化,假以时日就能从模其形式达到模其神韵,进而走向创新。
个性化语言生成条件很多,总之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创新意识,要指导学生认真训练,力求写成成熟的个性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