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邦
基于此,笔者首先梳理了航空公司在两个阶段不同的发展趋势,点明了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根据航空公司实际经营,阐述了航空公司的成本构成和一些特定指标,之后提出了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对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航空公司近十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疫情暴发前,第二阶段是疫情暴发后至今。在疫情暴发前,我国整体经济趋势持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旅游业发展迅速,居民选择飞机作为出行选择的意愿也越来越高,航空公司业务量持续增长,整个行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在疫情暴发后,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航空公司业务量的大幅缩减,由于疫情导致居民消费意愿明显降低,加上与其他出行方式相比,航班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航空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各项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都渐渐复苏,航空公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但疫情带来的后续影响使得居民消费观念趋于保守,面对持续增长的机票价格开始却步不前,加上基建和燃油费用的上涨,进一步遏制了居民乘坐飞机的意愿。在此大环境背景下,航空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旧保持其稳定竞争力,就必须注重对公司成本管理的不断优化,以最大限度增加企业利润。
根据公认标准和行业特性,航空公司的成本大致可以分为航空燃油成本、飞机拥有成本、飞机维修成本、人工成本、导航成本、地服成本及各项费用。通常来讲,目前在航空公司里关于成本的核算一般分为总体管控指标和分项管控指标,其中,总体管控指标一般以座公里成本为指向。目前国内的主要航空公司座公里成本并不稳定且逐年递增,说明航空公司需要优化成本,降低座公里成本。分项管控指标一般是指吨公里油耗、小时维修成本、人事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等,通过分项管控指标的纵向比较和占比分析,航空公司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在其所有的成本构成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成本结构稳定 战略导向不足 航空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成本结构已经较为稳定,根据航空公司的行业特性,主要有航空燃油、飞机拥有成本、飞机维修成本、起降成本等等。对于航空公司来讲,首当其冲的就是航空燃油。正如汽车需要汽油才能发动一样,飞机要想能够正常飞上天空,离不开航空燃油的供给。在我国,航空燃油生产企业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生产商尚属垄断行业,但同时航空公司对于航空燃油需要量又比较大且无替代方案,导致航空公司议价能力不强,且无法通过询价来达到降低燃油成本的目的,但在航空公司的成本细分中,航空燃油成本占比最大,占总成本的25%左右。
其次就是航空公司的飞机拥有成本。一般来讲,由于飞机价值较大,所以航空公司拥有飞机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企业实力。通常认为,航空公司拥有的飞机数量和种类越多,其能创造利润就应该越高,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航空公司的飞机来源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企业自有飞机、融资租赁飞机和经营租赁飞机。目前,我国航空公司主要采用的飞机供应商主要还是集中在波音、空客等国外机型,国产C919目前还未正式投入载客运营,所以对于飞机价格尚不具备谈判优势。
最后就是航空公司的维修成本和起降成本。我国航空业受制于起步较晚,飞机机型普遍来自国外,所以相应的飞机配件也大多是进口零件,而为了安全飞行考虑,飞机的每次飞行完毕后都要经过系统检修,每次零件的更换都要支付高昂的维修费用,据不完全统计,飞机维修成本一般能占到总成本的10%左右。同时,航空公司在各机场的起降成本大概也占到总成本的10%,综合看来,航空公司的维修成本和起降成本在总成本中也占据了较大比重,影响了企业利润。
公司考核方案僵化 员工积极性不高 较国外航空公司相比,我国航空公司组建较晚,在管理经验方面虽然可以参考国外航空公司和国内公司的经验,但由于国情不同加上航空业的行业特性,在管理上并无成熟的经验可以遵循,就导致航空公司在考核方案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航空公司一般都以飞行时长作为考核标准,飞行员和乘务员的晋升也大多以此作为参考,但对于飞行作风、飞行质量等定性指标缺乏明确规定,导致虽然好像航空公司也很重视这件事情,但缺乏明确的标准来对其予以规范。同时,由于航空公司对员工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尤其是对飞行员和乘务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对于飞行员和乘务员都有固定的严苛的选择标准,且对其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的持续稳定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航空公司对于飞行员和乘务员的退出机制缺乏设计。只有极少数的飞行员和乘务员能够做到公司管理层的位置,而更多的飞行员和乘务员可能由于身体和职业规划等原因退出行业,而这一点在乘务员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航空公司的乘务员流失率较高。
以战略导向为指引 细分成本结构 一般来讲,航空公司在进行总体布局时,往往是先基于企业当前资金状况和经营需要,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利润,使企业迅速壮大发展,对于成本管理方面一般较难融入战略思维,只要核算清楚即可。但在当前航空公司同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企业成本管理应当以战略导向为指引,进行对公司成本的管理工作。基于航空公司稳定的成本结构,所以要想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是比较困难的,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细分成本结构来达到成本管控的目的。比如在航空燃油方面,航空公司很难在价格上得到优惠政策,但可以通过降低航空燃油的使用量来降低其总成本。一方面是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科学合理安排飞机利用率和落地剩油量。航空公司可以在飞行安排中优先安排耗损程度较低,耗油量较少的机型或机架对飞行时间较长的航班进行执飞,也可以在精准计算和不断实验过后,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精准管控油箱载重来降低飞机自重和落地剩油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缩短飞机使用时间,进而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比如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与机场和相关管制单位的协调沟通,优化航路,多安排直飞航路,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少飞机地面等待时间和空中等待时间,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在飞机拥有成本方面,航空公司可以通过优化各机型自有和租赁比例,来降低其拥有成本。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例,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共拥有11种机型、752架飞机。其中,公司自有飞机达303架,融资租赁245架,经营租赁204架,平均机龄8.49年。在个别机型上,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战略调整,比如不常用到的公务机型,以经营租赁为主,以此来降低成本。对于一些航空公司来讲,可以以数量优势与飞机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争取优惠政策,降低采购成本。
在维修成本和起降成本方面,航空公司可以通过一些柔性措施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比如可以通过淡旺两季对飞机实施不同的调配来降低飞机维修成本,在淡季,对于一些机龄较长的飞机采取少飞或不飞处理,对飞机做好维护工作,在旺季就可以保证老旧飞机的性能并缩短维修时间,保证飞机在旺季的高利用率。同时对于维修时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在不影响飞行安全和飞机整体性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二手配件,降低维修成本。
制定考核激励政策 提高员工积极性员工对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一切的实施计划都需要员工对其进行有效的执行。对于航空公司来讲,公司员工则更为珍贵。航空公司一般专业门槛较高,对于员工的各方面素质要求都较为严格,为留住人才,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航空公司必须制定考核激励政策,提高員工积极性,激发员工活力。航空公司可以畅通晋升机制、调整管理结构和透明员工职业规划。航空公司的管理和晋升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与其招聘更多的外来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不如将现有员工进行合理分流,比如对于身体状况不适合再从事飞行员岗位的飞行员,可以让其转岗负责飞机的检修、地勤等工作,其更熟悉飞行流程,更能明白机组对地勤人员和检修人员的需求,也更容易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乘务员可以设置乘务转行政通道,缓解乘务员年龄危机。此外,航空公司可以优化管理结构,使管理层结构趋于扁平化,在不增加甚至降低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一线员工薪酬福利。
加强费用管理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根据公开数据可知,航空公司诸如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日常费用在航空公司的营业成本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航空公司要想进一步压缩成本,可以加强费用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费用管理的优化:第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对公司官网、公众号、小程序等自有渠道的宣传,辅以一些折扣力度或优惠政策及以开展联名活动等方式,吸引用户注意力,增加新用户,对于一些品牌影响力较大的航空公司,还可以以自身品牌作为背书,开展相关活动,提高机票销售比例。比如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就定期或不定期推出“随心飞”、“无限飞”、会员里程兑换等活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用户活性和机票购买率,也减少了非自营渠道外的平台使用费、手续费等支出。同时,航空公司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管理费用的全流程管理,严格进行费用的审批、报销等流程的管理,做到精细化管控,同时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彼此互利。比如航空公司可以在确保飞行安全、乘客体验、运行管理质量的条件下,与各地机场及酒店等建立紧密合作,在降低本公司费用的同时,增加乘客体验感,增强航空公司软实力。此外,航空公司还可以加强彼此间合作,对于客流量较少的时间段可以通过合作,共享机舱,提高收入,降低起运成本和费用。第二,缩减日常费用,开展节约活动。航空公司由于日常费用基数较大,对于支出管理一般较为宽松,所以航空公司可以通过缩减日常费用的支出,比如对于一些非必要支出要严格杜绝,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的支出要经过严格审批,全公司上下开展节约活动,对于办公、会议和出差等费用施行标准制,让公司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
作者单位: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