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西平 46390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亦随之提高,导致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的发病率持续增加[1]。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指脑内微小血管的微出血灶(<5 mm),约占原发性脑出血的80%,占脑卒中患者的25%~80%;由于CMBs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规头颅CT和MR检查的敏感性较低,故不易发现[2-3]。如未能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4]。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将多种技术进行融合,可充分显示组织间的磁敏感特性差别,对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以及神经变性疾病等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3.0T MRI具有分辨率高、回波和扫描时间短的优点,可更加清晰、准确显示微小病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5]。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因高血压于我院行3.0T MRI常规MR和SWI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高血压CMBs的SWI影像学和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1因高血压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纳入标准:(1)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及CMBs的诊断标准[6]。(2)年龄>18岁,均采用3.0T MRI行常规MR和SWI检查。排除标准:(1)有脑出血、脑梗死、烟雾病等其他颅内疾病史者。(2)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精神疾病者。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29例发现脑内有CMBs灶。男 24例,女5例;年龄(62.78±20.65)岁(范围:42~85)岁。高血压病程(15.82±3.18)a(范围:5~23 a)。收缩压(185±47)mm Hg(范围:140~245 mm Hg)、舒张压(115±26)mm Hg(范围:92~148 mm Hg)。2例患者无临床症状,系体检时被发现。27例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偏瘫、吞咽困难等。慢性发病 3例、急性发病 22例、亚急性发病 2例。MR和SWI检查均取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MRI检查方法飞利浦全数字Ingenia 3.0 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仪,头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常规进行横断面、矢状面T1Flair、FSE、T2 WI、T2 Flair、DWI,以及 T1Flair、Gd-DTPA增强扫描和SWI序列扫描。参数:脉冲参数重复时间(TR)41.5 ms 、回波时间(TE)25.8 ms 、视野(FOV)22 cm×22 cm 、矩阵 448 mm×384 mm、层厚 2 mm。将原始图像传送至(GE advantage 4.3)工作站处理,将相位图和强度图融合为SWI图。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进行分析。意见不一致时,可与2名资深神经科医师依据临床资料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统计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并高血压CMBs灶的例数。记录高血压CMBs灶在SWI的影像表现(低信号CMBs灶的数目、大小、形态信号、分布区域。)
2.1高血压CMBs灶的SWI影像表现152例高血压患者中,29例患者发现1~325个直径为 0.5~7.6 mm的CMBs灶,共计803个CMBs灶。急性和亚急性期的CMBs灶表现为圆形低信号,或中心等信号、外周为单层环形低信号。慢性期CMBs灶则显示为中心低信号、外周等信号,最外层呈双层环形低信号。803个CMBs灶中,位于基底节区304个(37.86%)、丘脑219个 (27.27%)、皮层和皮层下187个(23.29%)、脑干56个 (6.97%)、小脑37个(4.61%)。
2.2高血压CMBs灶与临床的关系29例高血压CMBs患者中,2例无临床症状,27例依据临床症状诊断为脑血管病。CMBs伴缺血性脑血管病2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6例、出血性腔隙脑梗死2例。
CMBs属于亚临床的一种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高血压脑血管病、脑淀粉样血管病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引发CMBs的主要相关脑血管疾病,由于出血量极少,临床症状十分隐匿不易发现而被忽视[7]。作为CMBs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已出现CMBs的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以降低CMBs发生风险和防止脑内微小血管进一步受损,导致新的CMBs灶[8]。
CMBs常规头颅CT和MRI检查的敏感性较低。利用组织间磁场敏感差异和 BOLD效应成像的磁共振新技术SWI,对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以及含铁血黄素等顺磁性物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依据局部磁场的不均匀性敏感检测相位差异,对诊断CMB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近年来已广泛用于CMBs的超早期诊断[9-10]。3.0T MRI因具有回波时间和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的优势,更有利于清晰显示CMBs病灶。
本研究对行3.0T MRI常规MR和SWI检查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高血压CMBs患者的SWI影像学和临床特点。结果显示,152例患者中,29例发现脑内有803个直径为 0.5~7.6 mm的CMBs灶,其中2例患者无临床症状、27例患者依据症状诊断临床为脑血管病。29例CMBs灶的SWI图像呈圆形低信号或中心等信号,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区、丘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伴缺血性脑血管病2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6例、出血性腔隙脑梗死2例。表明SWI可为高血压CMBs检测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价值[11]。
CAA也是引发CMBs的主要相关脑血管疾病,是血压正常老年人群自发性CMBs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特点为β淀粉样物质沉积在大脑皮层、皮层下、软脑膜中小血管的中、外膜上。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与高血压CMBs患者不同,其SWI显示的CMBs灶多位于皮层、皮层下,以及蛛网膜下腔,很少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可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SWI影像学特征予以鉴别[12]。
综上所述,高血压CMBs属于亚临床的一种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由于出血量极少,临床症状十分隐匿,常规头颅CT和MRI检查的敏感性较低等,容易忽视而增加脑卒中和新CMBs灶的风险。SWI对诊断高血压CMBs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可与CAA引起的CMBs进行鉴别。对CMBs的早期诊断和制定防治方案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