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

2023-08-21 14:52汤洁玉
村委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高四新城乡融合高职教育

汤洁玉

摘要: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而职业教育发挥着服务经济发展和支持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以“人才”服务“城乡融合”为契机,在湖南“三高四新”大战略背景指引下,分析了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现状、问题及提升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城乡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高四新;高职教育;城乡融合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120-03中国图书分类号:G712;F326.12文章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21C1280)。

湖南省将在未来五年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打造“三个高地”、“四新使命”。该战略方针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构成了“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湖南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三高”可归结为着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智能制造赋能,“四新”可归结为大力建设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其内核需求在于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因此,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与使命任务,离不开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目前,湖南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滞后,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而职业教育由于具有专业性、实用性的本质属性,与产业经济、农村经济具有天然联系,使得人才可以具备更强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因此,湖南“三高四新”建设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关键核心仍是大批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输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应围绕国家战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必要性

城市与乡村是不可分割的融合体,在国家城乡融合背景下,学者们对中国城乡融合的发展均提了出各自的看法。苏振德(2015)[1]强调教育是城乡融合的杠杆,教育与城乡融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王翊覃(2021)[2]提出高職院校可以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布局城乡职业教育与创新城乡融合服务保障机制等措施服务城乡融合。罗春燕(2021)[3]指出必须强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加大涉农职业院校支持力度、构建城乡职教资源流动机制和大力实施面向农民的职教培训等策略来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林宁(2023)[4]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存在较强的耦合机理关系,并提出了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的优化路径。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教育,且特别强调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可以大有作为。

目前,湖南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城乡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能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城乡融合则为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新契机,以此实现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互利双赢[5]。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继续教育与培训以及文化传承为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湖南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需要科技创新赋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的深入互动和融合模式倒逼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这要求高职院校准确把握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着力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2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现状

近年来,湖南高职院校根据“三高四新”战略,调整学校专业布局,扩大招生规模,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在招生培训规模上,湖南省高职院校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湖南共有高等职业学校77所,全日制在校生79.82万人,高职毕业生数达24.57万人,培养规模居全国第5位,全年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总人数达57.85万人。在与地方区域重点产业对接方面,湖南省高职院校紧紧围绕服务“城乡融合”和“三高四新”战略调整学校专业布局,聚焦全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加强新兴专业建设,提高专业集聚度,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专业布局,截至2022年,服务地方区域重点产业的专业点达629个,在专业设置上湖南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产业对接,较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但随着“三高四新”战略加速推进,城乡关系发展不平衡与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对职业教育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要求[6]。高职院校应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进一步瞄准湖南产业发展需求侧,扩大人才和技术供给,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3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问题

3.1城乡发展不均衡,高校毕业生“离农”倾向严重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7]。目前,乡村振兴中所需的人才主要有职业化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尤其急需培养文化程度高、有专业技术能力、会经营管理的职业化新型农民。然而,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招生规模逐年萎缩,造成部分高职院校具有“离农办学”的倾向,加之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资水平低下和就业渠道不畅等原因,涉农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时出现“背农”“离农”“弃农”现象。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未将数字技术等融入到传统农业类专业中,培养的学生缺乏数字农业前沿知识,未熟练掌握现代技术装备和应用现代营销推广方式和手段,导致农业后继者培养乏力,乡村振兴所需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3.2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不紧密,产教融合合而不融

产业发展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湖南省作为制造业强省,制造业仍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及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导致重要产业链出现断点、卡点、堵点。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产教的融合发展能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的有机衔接,有效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目前,部分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将企业的生产实践与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对接,造成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发展的脱节,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习实训内容、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研发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的职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无法满足企业需求[8]。

3.3内涵建设不足,社会服务能力薄弱

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而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职业教育能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社会公益活动,对城市与乡村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受地方财政投入不足,行业企业、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学校建设不够等因素影响,导致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及产教融合与学校能提供高质量服务存在一定差距。内涵建设不足导致高职院校面向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地方新兴产业的服务能力不足,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家政从业人员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不足,面向本地中小企业与乡村产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科研技术服务的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本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和民生急需,进一步影响了城乡融合的发展。

4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路径

4.1加强政策扶持,构建人才留乡大格局

面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流失,大部分毕业生到不了建设乡村的“主战场”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各项政策扶持,构建人才留乡大格局。第一,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夯实职院院校办学基础。针对高端农业装备的需求和乡村急迫生产实践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学科、农业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职教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需求相对应,使高职院校有能力紧跟新技术、新装备迭代步伐,发挥科研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提升智慧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和吸引力,为现代农业发展积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第二,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服务城乡基层。为此,政府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师搭建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的平台,创设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引导高校师生开展应用培训与技术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第三,政府也应加强顶层设计,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将人才规划融入产业规划,构建起全局化、系统化、立体化的人才支持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工作、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培养振兴乡村“后继者”。

4.2統筹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培养优质适配人才

为将产业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第一,升级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应随着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演变,不断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相应调整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科学地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与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的优质适配人才,以解决地方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切实提高高职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第二,优化校企合作模式,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融合,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布局,逐步使学校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建立多方位的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协同机制。通过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等方式,有利于行业企业锁定人才,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以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

4.3优化高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高职院校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高职院校优化能力建设,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服务、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治理参与能力等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均衡协调健康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立足区域提升服务能力,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能力提升。第一,开展多类型培训。高职院校发挥各专业培训优势,构建与政府、企业、社区、乡村等受众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开展社会服务。如结合当地乡村实际情况,通过送技能培训下乡的方式,组织当地村民开展技能公益培训,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想学的技术,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依靠技能创业,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第二,开展咨询与技术服务。高职院校应利用“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及应用性科研优势,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为导向,以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目标,为行业、企业与乡村提供各类应用性技术咨询服务[8]。通过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开展技术传播、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开展文化服务。高职院校在融合先进的社会文化、地方文化的基础上,要努力提升文化渗透力和辐射力,通过开展送文化进企业、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5结束语

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此进程中,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重要的基础性力量。文章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现状基础上,发现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中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紧密、学生就业“离农”倾向严重和社会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高职院校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优化高校能力建设为支撑,通过探索校地企合作模式、转变培养方向和优化高校能力建设等措施,以更好地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振德.撬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杠杆[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5(07):10-12.

[2]王翊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方法与机制创新[J].广西城镇建设,2021(08):132-133.

[3]罗春燕.职业教育城乡融合发展:瓶颈与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06):154-159.

[4]林宁.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3(02):14-19.

[5]赵玲珍.城乡融合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农村社区教育机制创新探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3(05):43-47.

[6]王翊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方法与机制创新[J].广西城镇建设,2021(08):132-133.

[7]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1-02-23].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8]罗春燕.职业教育城乡融合发展:瓶颈与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06):154-159.

[9]赵红霞,朱惠.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及趋势预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9):41-48.

猜你喜欢
三高四新城乡融合高职教育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湖南高职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
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助推湖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三高四新』战略是湖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