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2023-08-21 11:35孔德忍
村委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

孔德忍

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点在区县,安徽省肥西县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做了有益探索,如以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以典型示范点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促进乡村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分类推进乡村建设。本文以安徽省第一经济强县肥西县为样本,研究肥西县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采取的措施和经验,探求县域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发展;以城带乡;公共服务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088-03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F323文章标识码:A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安徽省肥西县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也遇到一些难题。这些有益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也将为其他县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1多途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1以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肥西县以“一个核心”和“四条发展轴”为抓手,强力推动新型城镇化。“一个核心”以潭冲河以南片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核心建设现代化新城,渐进推进老城区城市更新。“四条发展轴”以金寨南路、合六路、合铜路和江淮运河为发展轴,在四条路的沿线推动沿线城镇和产业以及人口集聚。

肥西县以建设新型中心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肥西县各乡镇凭借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中心镇。以新型中心镇建设为抓手,桃花镇、经开区、上派镇、花岗、紫蓬镇发展为经济强镇;官亭、三河镇凭借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特色经济中心镇;铭传、山南、丰乐镇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各中心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中心镇各类综合服务能力。

1.2因地制宜,推动城乡产业发展

肥西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各乡镇依托自身资源,形成一镇一产业的产业布局,带动乡村发展。上派镇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苗木花卉产业,以中国中部花木城为平台,以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为抓手,形成集苗木花卉交易展示、科研技术培训、苗木花卉信息交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与会展商务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大市场。凭借苗木花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全县的苗木花卉产业大发展。紫蓬镇凭借毗邻合肥的区位优势,承接合肥经开区和高新区产业辐射和带动,做大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家电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城郊都市农业。花岗镇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工业,发展蔬菜种植和苗木花卉、生态农业。山南镇发展粮油、蚕桑、经果林等高效农业。严店镇发展现代物流业和都市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铭传乡依托刘铭传故居和淮军文化等文化资源,发展集人文历史、观光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丰乐镇发展以凤落河酱干为主的绿色食品。柿树岗乡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特色种养业。

肥西县以农业产业园,示范园和科技园自贸园为主,推动产业升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创建花岗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柿树岗乡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1家。

1.3以典型示范点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肥西县试点建设一批典型示范村镇,如山南镇的“三庄联动”、上派镇的三岗慢生活、铭传乡的聚星片区、官亭林海的康养田园综合体、程店社区的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景观、山口社区的特色农村小镇,以这些典型示范点为范例,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1.4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促进乡村发展

肥西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施环巢湖综合治理,做好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沿派河两岸布局现代绿色产业;打造江淮运河生态保护带,构建沿河风景路网体系;加强与沿线城镇、特色村庄、景区景点连接,建设多产业的绿色生态运河。官亭镇的官亭林海规模4 000hm2有余,依托丰富的森林植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辐射官亭镇回民社区、张祠村、焦婆社区、童大井村、官亭村,促进乡村共同发展。

1.5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

肥西县统筹规划乡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扩大城乡供气覆盖面,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农村交通物流设施保障能力,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十三五期间建设镇区道路105条,总里程316km,在合肥市率先实现市县、镇镇、镇村公交三级公交网络全覆盖。

1.6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肥西县坚持民生保障优先,投入持续加大,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县内优质化公共服务向乡村布局,促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初步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逐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合肥八中、四十二中、西园新村小学、安师大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加强教育基础,累计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30所、幼儿园2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达80%以上,群众可以就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全面推动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推动县域医共体发展,建成运营乡镇卫生院4所,改造村卫生室(服务中心);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站式”结算,促成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落户开工建设。

1.7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分类推进乡村建设

肥西县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系统规划,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类渐进式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全县村庄布点,对永久保留居民点和近期保留自然村改造提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县行政村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卫生厕所改造率基本全覆盖,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逐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推进山南“三庄联动”示范点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推进铭传乡井王、紫蓬镇罗坝等70余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精心打造花岗镇大黄村、柿树岗新街社区等精品美丽乡村,并以此为示范,推进其他村建设。

2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遇到的难题

2.1城乡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肥西县城乡产业发展快,规模大,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乡村;东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北;发展速度快的乡镇与发展速度较缓的乡镇之间存在差距;产业基础条件好的村与产业基础条件一般的村之间存在差距,甚至差距较大;乡村经济发展呈现规模化、产业化趋势,但同时部分农村经济基础仍相对薄弱,传统农业生产依旧存在。

2.2乡村发展程度不均衡

临近合肥的乡镇凭借区位优势,承接合肥市的产业辐射和带动,发展制造业及做好配套产业,发展城郊都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及产业聚集园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较好;人口聚集集中的地区,城乡融合一般较好。局部乡村中大多数中青年进城务工,存在老龄化和空心化等难题,整村推进一定程度解决部分落后空心村的居住及公共服务的问题,但仍存在一定数量且居住分散空心村。这些空心村没有较强的产业支撑,内生发展动力缺乏,公共服务普及和均等化存在困难。

2.3城乡要素流动不均衡

城乡要素流动主要还是以乡村资源流到城市为主,乡村与市、县地区差距较大。肥西县在乡村教育和医疗上面投入巨大,进步明显。但城乡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除了在硬件方面的差距,更为棘手的是乡村医疗和教育的人才流通不畅。

2.4乡村治理体系待完善

乡村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深刻变化,乡村治理体系不能有效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乡村治理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和机制有待完善;乡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不足;村民自治需提升组织动员能力和服务质量;乡风文明建设还急需进一步加强。

3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3.1以县乡村实情为依据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依据城乡现状和实际特点,统筹县乡村建设,规划村庄编制,整村推进或保留村庄特色,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布局,不夸大、不冒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做好城乡建设[1]。

3.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县、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以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庄发展。城乡基础设施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3.3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统一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重点和难点放在农村,特别是难题村。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引导各类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和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先发展乡村义务和学前教育,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动乡村教育均衡发展;打通城乡教师合理双向流动壁垒,在县域范围内建立统一选拔乡村教师机制;扭转乡村师资弱化倾向,推动县域内教师轮岗,推动优质师资向乡村倾斜,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中心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和水平,改善村卫生室条件;推动县级医院与中心镇卫生院建立紧密业务合作关系,加强对中心镇和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3.4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县城和中心镇连城接乡、承上启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抓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乡基础和公共服务水平设施,提升各类综合能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使之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中心、乡村治理中心、乡村服务中心,带动农村发展,有力推进城乡融合,助推乡村振兴[3]。

3.5推动县域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完善农企利益紧密联结机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途径;搭建城乡产业发展平台,以中心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重要载体,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准确定位县域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其他县域错位竞争,形成互补的产业链,实现利益共享[5],培育“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有条件可以发展“一镇一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深度挖掘资源特色、文化内涵和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花卉苗木、绿色稻米、蔬菜瓜果、经济林果、蚕桑等优势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依托县域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观光度假游、创意文化游、健康养生游等乡村休闲旅游业态,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3.6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建设

探索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依据城乡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以及乡村之间的差异,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典型示范村庄;探索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党组织领导现代化村庄治理路径;尊重乡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乡村积极性,分类施策,试点先行,渐进式推进,成熟后再推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最终形成既符合乡村实际情况,又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3.7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

客观认识县—乡—村实情,准确定位分类指导乡村治理,健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多元治理,培育城乡社区治理骨干,提升城乡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支持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协同参与基层治理。

4结束语

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肥西县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做了有益探索,如以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以典型示范点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促进乡村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分类推进乡村建设,为其他县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南.城乡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2(04):104-106.

[2]周敏.现代化视域中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株洲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2(21):132-134.

[3]彭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的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23(02):161-168.

[4]杜志雄.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06):1-4.

[5]孫悦,项松林.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16(03):64-70.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南充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
“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
浅析中国新常态下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