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3-08-21 12:20张梦龙
村委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振兴实践路径新时代

张梦龙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但有些地方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文章从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之举,通过分析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各主体的作用发挥亟待加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亟需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亟需加强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以期探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助力乡村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振兴;实践路径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151-03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2文章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人们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的根在乡村。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仅回应了亿万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期许,更是以实际行动扛起了赓续中华文脉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找寻有效破解乡村文化发展面临困境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

乡村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包含了在广阔的乡村地区生活的群体为适应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器物、技术、知识、风俗、伦理道德、艺术等[1]。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涵是: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增强其对内支撑力、扩大其对外影响力,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精神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旺,构建与新时代乡村物质文明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价值

2.1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蓬勃发展的乡村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地区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但是精神的贫困依然是乡村发展面临的难题。而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2]。例如,因地制宜地开发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增强村民的主体意识,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振兴乡村;弘扬乡村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农民绿色生活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还可以发挥村规民约的教化引导作用,增强乡村居民的凝聚力,助力乡村有效治理。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乡村社会的祥和安定,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重视文化振兴。

2.2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需要鄉村文化振兴,使其迸发出更为磅礴的精神力量。一方面,文化强国建设可以依托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乡村群众自觉摒弃诸如重男轻女、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落后观念和陋习,发挥村规民约的教化引导作用,增强乡村社会有序运转的向心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还可以打造乡村公共文化体系,以满足乡村群众对文化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指向,保障乡村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促进农文旅有效融合,为乡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乡村文化产品,更好的满足其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要。

2.3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之举

璀璨辉煌的中华文明厚植于农耕文化,与乡村文化关系密切。乡村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仍有大量乡村还未进入大众的视野却要面临衰败的境地,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有助于树立乡村文化主流价值观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安宁,还能够为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资源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在新征程上,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长久远,必须要紧紧抓住乡村文化这一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充分挖掘、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扛起传承文化根脉的重任;大力倡导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让农民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还要增强乡村文化的对内支撑力、扩大其对外影响力,夯实乡村文明基础,在塑造新时代乡村文化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

3.1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各主体的作用发挥亟需加强

第一,乡村内部存在着文化振兴的主体危机。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壮年人口选择去城市就业、生活,而留在农村的妇女、老人、儿童等由于受科学文化水平、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参与乡村文化事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另外,传统手工艺者作为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力量同样面临主体危机,由于市场化生产的现代商品挤压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空间,一些传统手工艺者迫于生活压力选择另谋出路,年轻一代看不到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前景,致使部分传统手工艺面临后继无人以至失传的问题。

第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乡村外部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一方面,有些基层政府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维限制,在思想上未充分认识到文化振兴对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意义,不愿意将发展经济的精力向文化建设方面转移,对乡村文化事业的关注度有待加强。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看重参与开发乡村特色文化带来的经济利益,并未正确理解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在价值的意义;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机构习惯性采取类似图书捐赠、物资捐助等固定模式,而没有根据乡村民众的实际需求和具体乡风村情来制定帮扶措施。

3.2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亟需加强

村落是乡村文化的天然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地区传统村落、特色建筑等物质文化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载体消失的困境[3]。伴随传统村落的消失,乡村文化中蕴涵的道德规范、节日习俗等非物质文化也会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传统村规民约的约束力也会逐渐失效,农民的文化认同也会随之弱化。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不仅要注重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要在传承的过程中发掘乡村文化的精神价值,与时俱进地推进乡村文化的发展,使其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4]。但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各地乡村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时,更重视经济效益,强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乡村传统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附属品,其内在价值逐渐被边缘化。

3.3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亟需加强

我国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亟需改善,一些村落只能使用面积狭小的阅览室和配套设施简单的文化活动站,而且开展文化活动的电子设备老旧等问题也亟需解决。伴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日渐富足,硬件设施短板逐渐补齐,但如何改变乡村文化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成为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又一难题。由于乡村文化供给主要依赖政府的力量,而基层政府只是按照国家与地方政策的规定来提供文化产品,不能深入了解乡村群众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文化需求,从而导致文化供给与乡村居民实际需求的不适应,例如,乡村图书室书籍、报刊未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群众的文化需求购置、文化“三下乡”的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关联性不强等。缺乏专业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软硬件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面临老化、损坏等问题;而且有的乡村开展的活动缺乏新意、常年不变,久而久之也就削弱了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4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4.1增强不同主体在振兴乡村文化中的作用

第一,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基层政府可以开展专题活动积极宣介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价值以及发展趋势,让奋斗目标可见可感,吸引外出务工青壮年返乡创业,唤起农民主人翁的责任与使命,使其主动投入到改善乡村精神面貌的事业中来,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参与者;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以提升农民的本领素质,让农民能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从根本上提振农民的信心底气,改变其头脑中的小农思想,激发其参与乡村发展的各项事务的积极性。

第二,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发挥农村外部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首先,基层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吸引合适的文化企业来基层扎根,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长兴县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目标,采用文化阵地市场化运营的策略,通过“政府+公司+农户”的模式,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户的收入增长。其次,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地复制不符合乡村特点的发展方式,要合理开发,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社会组织要积极投身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之中,社工要发扬“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帮助村民们实现从乡村文化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到乡村文化活动的主动创造者的角色转变。最后,要建立基层政府、农民、企业、社会组织有效沟通的协同机制,保障各主体能够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4.2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一,加强对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特色建筑等文化载体,加大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留住乡村的文化记忆。乡村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公益活动或者村内广播、微信群、抖音等媒介号召村民積极主动的保护文化资源。此外,要加大对乡村传统手工艺者的帮扶力度,建立专项基金,保障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深入挖掘和发展乡村优秀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乡村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乡村优秀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进移风易俗,纠正乡村不良风气,防范互联网上的不良思潮鸠占鹊巢;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号召农民践行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广泛宣传模范人物事迹,发挥榜样作用引导群众,将乡村优秀文化转化为促进乡风文明的精神力量。

第三,积极宣传乡村优秀文化。乡村要主动借助线上线下的方式将具有乡村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例如,依托乡村旅游、网络直播等形式对乡村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宣传,增进人们对乡村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借助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形式讲好乡村故事、传播乡村文化,如电视剧《山河锦绣》、综艺《向往的生活》《种地吧》、纪录片《风味人间》等。同时,鼓励支持农民运用抖音、B站、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分享文化活动、节日习俗等。

4.3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注重文化“精神内核”的发掘、传承,还需要加强“物质载体”的建设。一方面,健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首先,基层政府应当加大文化设施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书屋、文化讲堂等设施的修建工作,特别是要多关注偏远乡村、落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乡村文化硬件设施建设要了解乡村实际,践行“精准供给、供需匹配”的理念[5],听取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另一方面,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提升乡村文化服务的有效性。首先,基层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使村民明白党和国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视,提振村民参与乡村发展各项事务的信心。其次,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以乡村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可以借助广播、公告栏、走访以及微信、QQ群等即时通讯软件了解乡村居民的实际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老少皆宜的文化或娱乐活动。最后,重视乡村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育。改善乡村文化人才待遇水平,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要加强已有乡村文化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能力,使其能够践行根植于民、服务于民的理念,举办人人都能参与的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

5结束语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举措,也是助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发展阶段,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改善乡村文化服务理念,以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刁丽霞,胡吉,杜雨珂,邓琴文,刘蓓.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07):60-62.

[2]吴理财,解胜利.文化治理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价值耦合与体系建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01):16-23.

[3]路新华.新时期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22(08):54-56.

[4]欧阳雪梅.振兴乡村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实践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5):30-36+107.

[5]易艳阳,陈描描.从“离散”到“共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困境及转型[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2(01):95-102.

猜你喜欢
文化振兴实践路径新时代
弘扬德孝文化 助推文化振兴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
关于新时代的思考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文艺复兴”的经验启示与辽宁的“文化振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