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增强农村内生动力的粗略研究

2023-08-21 11:35袁媛
村委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文化

袁媛

摘要: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文化增强内生动力主要通过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培育乡村的文化氛围和认同共识,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并促进农村区域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核心任务在于激发脱贫户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脱贫户素质提升和技能培养,赋能乡村振兴。然而,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增强内生动力面临一些问题,如农村文化生态存在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缺位,以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短板。本研究以乡村振兴视域下以文化增强农村内生动力为研究背景,着重探讨了文化增强内生动力的内涵与核心任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培养文化自觉、以精准公共服务为依托,提升文化素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抓手,改善文化供给质量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内生动力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094-04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D422文章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2年池州市社科联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以文化增强农村内生动力研究”(2022YB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1]。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的力量不可忽视,它可以成为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重要推动因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和动力源泉[2]。

1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增强内生动力的内涵与核心任务

1.1文化增强内生动力的内涵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增强农村内生动力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1.1.1文化增强内生动力强调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乡村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乡村精神风貌,同时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1.1.2文化增强农村内生动力意味着培养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乡村振兴需要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建设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供创业支持、塑造创新文化,可以激发村民的创新潜能,培育一批乡村创业者和科技创新人才,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1.1.3文化增强内生动力需要注重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

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融入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艺术等领域,丰富乡村的文化产品与体验。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激发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1.2文化增强内生动力的核心任务

1.2.1让脱贫地区人民群众重塑生活意识改变落后思维方式,激发脱贫户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我国虽已实现全面脱贫,但“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的“认命”心理在很多乡村依然存在,因此,“输血”转向“造血”依然困难。而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勤劳致富的观念能够激发积极正向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脱贫户“自觉”“自立”意识[3]。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文化教育普及,可以在乡村地区开展游学、文化培训、技能培训等活动,使脱贫户感受到受教育、知识、技能和自主创造的重要性,并提供适合不同脱贫户的机会,从而增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1.2.2提升文化智力或文化技能,促进脱贫户素质提升和技能培养

文化活动拓展培训资源、提供市场可行性服务、培育品牌服务等路径,能够拓宽脱贫户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同时提供一种渠道,让脱贫户得到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培養和提高,推动脱贫户自我提升并有更多的职业发展选择,开发乡村资源并协同合作,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1.2.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将文化产业内生的融合性、创意性用于广大的乡村振兴事业中,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成就特色产业,将乡村潜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双向推动物质与精神内涵。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传统工艺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这些产业在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4]。通过挖掘和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可以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村地区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发展文化产业还能够促进非农就业,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增强内生动力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农村文化生态存在问题

第一,存在不思进取的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这种心理状态导致村民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过分依赖政府和外部援助,缺乏自主创业和创新的意识。他们通常希望通过等待和依靠他人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况,而缺乏自己思考和努力奋斗的意识。第二,乡土文化式微,传统文化价值规范衰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困境。许多年轻人对家乡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乡土风俗、民间故事等悄然被遗忘。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得村庄失去了一种根与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逐渐淡化。第三,脱贫户文化素质低,文化精英大量外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脱贫户中文化素养较低的情况普遍存在。加之,缺乏良好的教育基础和综合素质的限制,使其面临着脱贫后再次陷入贫困的风险。同时,由于外出打工和求学的机会增加,村庄中的文化精英大量外流,造成了村庄人才资源的严重流失。

2.2公共文化服务缺位

第一,经过几批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虽已具备了以文化惠民政策项目为主干的框架体系,却因供需偏差导致服务流于形式、有效供给不足等实质内容缺乏与低功效问题。虽然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但由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无法真正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够充分,导致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较低。第二,公共文化服务对乡村文化监管和协调把握方面不足,出现文化设施监管不力现象,难以形成有力的监管合力。而这种文化设施的监管缺乏效力,可能导致维护不到位、安全隐患等问题。

2.3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短板

第一,乡村文化产业基础不牢,潜力未被挖掘出来。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阶段大多农村尚未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基础。尽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利用仍存在欠缺。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策划,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合理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导致乡村文化产业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第二,乡村文化产业体系薄弱,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相关产业形成和协同发展的能力有限。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存在断裂和不足,文化旅游、手工艺品、传统节庆等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乡村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缺乏统一的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这种薄弱的产业体系限制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影响力。第三,村民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新、规划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支撑,然而村民在文化产业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他们对于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的了解不足,缺乏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使得他们在文化产业的创业和经营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阻碍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3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增强内生动力的对策建议

3.1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赋能乡村振兴

3.1.1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内生动力力度

首先,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勤劳致富的观念能够激发积极正向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脱贫户“自觉”“自立”意识。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村民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5]。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开展课外阅读、比赛和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农村图书馆、文化站、文化中心等载体,向广大乡村居民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让村民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进一步培养文化自觉。例如,在农村建设中,可以借鉴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和乡村文化中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价值。最后,以村级为单位,组织村民开展各种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例如传统戏台、传统手艺展览等,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同时,也可以创建文化志愿者组织,调动社区内部力量,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实现乡村文化自觉发展的内生动力。

3.1.2充分发挥乡规民约的价值观引导作用

首先,加强乡规民约的传承和发展。乡规民约制订一定要体现其内生性,切忌自上而下、以贯彻上级意图为目标的行政式推动,在发掘传统价值规范的同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发掘乡规民约的文化价值。让村民理解乡规民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推动乡村居民了解和思考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弘扬乡土文化,使脱贫户感受到受教育、知识、技能和自主创造的重要性,从而培育乡村自尊自信。最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注重在乡规民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凸显乡村特色,积极发掘和运用乡村资源,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1.3借助“互联网+文化”等弘扬优秀品质

首先,利用短视频、社交平台、移动音视频等网络技术,推广乡村文化,加强文化宣传和传承。在短视频平台,可以通過制作生动有趣的小视频,展示乡村文化、美食、民俗等多个方面的魅力,引发公众的兴趣,并开展文化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借助新媒体手段,加大对乡村文化、民俗、传统技艺等的推广力度。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微信等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并引导公众尊重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最后,利用网络化传播的特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将它与“互联网+”产业“无缝对接”,为产业振兴提供动力。

3.2以精准公共服务为依托赋能乡村振兴

3.2.1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首先,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之前进一步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了解乡民需求以及针对不同程度文化水平的乡民提供有效的文化供给,精准保障文化帮扶资源、精确定位文化帮扶对象、精准实施文化帮扶项目。其次,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形成文化特色。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评估和认证机制,评估和认证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民俗资源等,挖掘乡村地域文化特色。从而提高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推广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民俗、历史、文化、自然等多元化文化旅游产品。

3.2.2加大资金倾斜力度

保证文化建设资金分配均等的同时依托社会资金,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在社会力量的帮助的同时,可以对表现好的社会组织进行奖励、荣誉表彰,也可以适当采取市场竞争和股份参与的运作方式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的管理中来。这样不仅能提升脱贫户积极性,提升文化素质,还能创造就业岗位。

3.2.3提高文化教育质量

加强乡村学校的文化课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重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和活动。提供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培训服务,如文化艺术、语言学习等,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3.3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抓手赋能乡村振兴

3.3.1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首先,在乡村地区开展面向文化行业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如开设文化创意专业,提供提高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培训和教育[6]。其次,开办乡村文化产业学院等培训机构,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学习活动和文化产业洽谈会等活动,促进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最后,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能力,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3.2构建乡村文化产业体系

首先,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更多有文化创意的人士全身心投入文化产业中。其次,引导和扶持文化企业的成长,如提供融资支持、土地使用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更多的文化创业者和企业家在乡村创业。最后,依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文化工作室、文化园区等创新载体,提供展示、展销、培训等服务,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将乡村潜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双向推动物质与精神内涵。

3.3.3推动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建立文化农产品品牌,推广特色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市场。其次,通过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途径,吸引更多游客,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建立文化休闲度假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动力。

4结束语

只有抓住文化振兴这个“魂”,才能真正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本研究从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增强内生动力的内涵與核心任务出发,找到文化增强内生动力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为乡村振兴中文化增强内生动力提供参考。因农村文化生态存在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缺位、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短板等,导致对乡村文化无法发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的作用,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精准公共服务为依托、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抓手,发挥文化对内生动力的促进作用,从而真正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傅安国,吴娜,黄希庭.面向乡村振兴的心理精准扶贫:内生动力的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7(04):25-33.

[3]李军鹏.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考[J].新农业,2022(23):84-86.

[4]赵东.乡村振兴中特色文化产业链构建及其实践[J].学术交流,2021(07):130-140.

[5]李金龙,刘巧兰.参与式扶贫:精准脱贫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路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02):81-88.

[6]周伟.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民精神贫困问题及化解路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33-42.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