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美丽中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举措。在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价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各地政府从农村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但仍面临着村民参与水平低、资金短缺、环保技术落后、缺乏健全体制机制等问题。因而,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确保农村地区美丽宜居。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033-03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文章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继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引了方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人居环境距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还有一定距离,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要解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价值
1.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1]。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生动再现。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周围其它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2]。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及其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最终实现整体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实现生态宜居的有效途径,其通过设施建设、环境修复、景观营造、规划管控、组织管理等方式,着力解决行路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内生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3],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与各地乡村振兴规划相衔接,整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村未来人口规模、村庄布局、村庄现有的生态要素等。同时,还要处理好其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间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1.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方面[4],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的现实回应,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诉求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例如,村容村貌、厕所问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多调查研究,傾听农民心声,利用舒适宜居的环境吸引人才返乡,从农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彻底扭转农村脏乱差局面,让农民看得见绿水青山,记住乡愁,在更加优美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1.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人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如何对待自然就是如何对待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坚持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6]。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对村庄合理规划,防止私搭乱建现象的出现,保护农村传统村落,为百姓留住乡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电网保障能力;落实农户改厕成果,生活垃圾和污水问题实现从源头减量;做好示范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从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实困境
各地政府结合农村实际,农村脏乱差局面明显改善。虽取得一系列成就,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面临着村民参与水平低、资金短缺、环保技术落后、缺乏健全的体制机制等现实困境。
2.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村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只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才能取得成效。据“中国农村跟踪调查”(CRFS)调研数据显示,有大约三成的农民没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村民缺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动性[7]。村民参与水平低是与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相联系的。绝大部分农民受陈旧观念以及教育水平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念模糊,对生活垃圾以及污水的危害性缺乏认识,村民一心发展经济,认为环境整治是村干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农村中出现垃圾随意堆放、污水乱排乱放、对基层干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产生抵抗情绪的现象。
2.2缺乏健全的体制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等特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缺乏健全的长效机制和监督体制,地方政府未能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地方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崇尚以“GDP”作为衡量标准的政绩观,为了经济发展,对污染企业不管不顾,甚至还盲目引进一些污染企业,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其次,缺乏合理的沟通协调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纵向涉及“中央—省—市—县—乡/镇”五个层级,横向涉及环保部门、水利和国土等部门,涉及部门众多,未能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责任分工不明确,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常流于形式,难以实现真正落实;最后,缺乏监督体制。虽有相关文件要求要充分听取公民意见,公民可以通过邮件、官方网站等形式进行举报,但由于落实不力,群众的监督权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低。
2.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短缺
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耗资工程,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环境治理资金国家层面处于短缺状态。当一个国家的环保投资占同期GDP的1%~2%,才能控制环境污染,环保投资占同期GDP的3%~5%,环境污染才能得到改善[8]。根据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同期GDP比重为0.8%,2020占1.0%,2019年占0.9%,2018年占1.0%,2017年占1.2%[9]。可以看出,2017年占比相对较高,其余年份占同期GDP比重相对较少,用于改善环境污染的资金仅仅能控制环境污染,不能使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环境整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中国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
2.4农村人居环境环保技术落后
技术历来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支出以及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存在一定的正向耦合性[10]。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环保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污水治理也面临着总量大、增加速度快、种类繁多的难题,对环保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核心关键技术需突破,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由于环境治理资金的短缺,环保基础设施以及设备更新换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大部分农村地区进行垃圾处理仍是采取传统的建设垃圾中转站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秸秆的处理大多采用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并没有研发推广新型的处理方式;空气质量检测技术主要以城市为主,农村缺乏空气质量检测技术。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进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惠民生的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场硬仗,必须绵绵用力、下足功夫,不能一蹴而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寻找关键点和突破口,切实提升农民人居环境质量。
3.1突出主体地位,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动员村民,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观念。第一,引导村民筑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农民的共识和行动指南,在乡村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农村生态宜居。第二,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农民意见征集工作,减少农民抵抗情绪,让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的制定,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认同感;定期开展评选活动,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促使村民形成良好的行为动机,激励农民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而努力,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凝聚农民力量,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贡献。
3.2完善体制机制,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制度建设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保障。第一,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要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到人,避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第二,建立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建立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精准施策,配备专业人士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基础设施能够长期有效运作。第三,完善监督体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畅通农民的监督渠道,使农民的合理需求能反映上来,保障农民监督权的行使,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
3.3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最佳突破口,环保技术落后是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大瓶颈。第一,技术研发与企业创新双管齐下。根据东部、中部、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着力开发实用型污水处理系统及装备、厕所改造技术、垃圾收集与清运技术、传统村落保护技术等,针对高原、寒冷、干旱、滨海等特殊类型地区的施工技术,探索建立基于环境监测、主体感知、街景图像等多源数据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技术平台[10],切实改变环保技术落后的局面;企业必须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把污水排放量降到最低。第二,借鉴其它地区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复杂性、持续性、艰巨性的工程,不能闭门造羹,应学习借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的经验,结合实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本地区农村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3.4强化政策支持,弥补整治资金缺口
资金短缺是制约治理的关键因素,必须强化政策支持,弥补资金缺口。第一,凝聚力量,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政府应积极协调当地优秀企业家和有条件的农民,通过表彰、财政扶持等方式,调动其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对新乡贤加以引导,鼓励其回村创业;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使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给予资金支持。第二,合理利用环境治理资金。完善环境治理资金使用体制机制,在资金使用方面,各部门要加强沟通,避免出现重复购买基础设施的情况,接受村民和各部门的监督,通过村务栏或者政府网站及时公开,确保环境治理的资金落到实处。第三,因地制宜,合理收费。经济发达的农村可以借鉴城市物业收费制度,对农村粪便清掏、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进行合理的收费,适当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也可以引起群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4结束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发挥地方政府、村民、企业等多元主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作用,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夯实美丽乡村建设根基。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续性,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确保整治工作不反弹,使其能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李裕瑞,曹丽哲,王鹏艳,常贵蒋.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01):96-109.
[4]求是网.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EB/OL].(2017-09-15)[2017-09-15].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7-09/15/c_ 1121647689.htm.
[5]杨峻岭,吴潜涛.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3):58-66+76+167.
[6]习近平.高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王莽莽.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民的认知、参与及评价情况研究———基于湖南省484个村庄3655个农民的调查与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04):138-144.
[8]王红旗,许洁,吴枭雄,孔德康.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资金瓶颈及对策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7,9(04):23-28.
[9]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统计年报[EB/OL].(2021-08-27)[2023-01-18].https://www.mee.gov.cn/hjzl/sthjzk/sthjtjnb/.
[10]董帅,闫海莹.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检视与应对方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4): 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