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引领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23-08-21 01:57滕臻南楠田雨王婧如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工农风景园林园林

滕臻,南楠,田雨,王婧如

(徐州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18)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2022 年5 月,教育部批准开设劳动教育本科专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1]。

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存在的劳动教育缺失,忽视专业技能和现实工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与现实工程需求不匹配等问题[2],徐州工程学院园林领域的风景园林工学和园林农学专业在不断探索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实践,将工学和农学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互借鉴和融合,认真落实“以劳增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理念,立足服务行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贯穿劳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并实施了“三方融合、四个平台、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引领的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科建设和专业技能教育相对封闭

徐州工程学院在园林领域同时拥有风景园林工学和园林农学本科专业,由于方向不同,两个专业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在学科建设和技能教育上均表现出沟通交流不足、思路相对封闭的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

1.2 园林领域工农交叉学科融通不足

风景园林学科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愈发凸显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为国土资源、区域环境及其生态保护、资源筹划、环境规划设计等重要领域培养人才[3-4]。传统农林类院校的园林专业与林学、植物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等关系密切,与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方向的差异造成了工农学科间融通不足的问题——设计方向学生对植物认知不足,园林植物方向学生在把握全局、统筹规划上存在短板。

1.3 学生专业技能与行业需求不匹配

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用人单位反映出的学生专业技能与行业需求不匹配、劳动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为园林专业教学内容大部分来自项目记录和文献参考,理论教学多数采用知名企业团队的经典案例和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而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虚拟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示范依据,但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教学成果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5]。

2 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

2.1 以劳动教育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工科、新农科建设引领下,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为驱动,搭建校内创新平台,创建多样化实践教学形式[6-8]。例如,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衔接,打造“一赛一展一课”,即“景润杯”室内小型水景设计竞赛、景观设计与园林工程教学实践改革作品展和第二课堂等学术、技术交流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文化品牌系列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协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融合了教师教研和科研项目[9],逐步实现“以劳增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综合化培养目标。

2.2 以专业技能为引领,搭建工农学科协同平台,创建多样化实践教学网络

以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技能为引领,创建多元化实践课程平台。例如,围绕植物学、生态学、病虫害防治等课程搭建植物认知课程平台,与农林类院校相关专业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和实训合作;针对植物种植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搭建工程设计课程平台,与工科类院校相关专业建立联盟,加强工程实践交流和项目学习;针对岗位实训、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搭建共享实践平台,与农林类、工科以及高职类专业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并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最终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网络[10]。

2.3 以服务需求为驱动,促进校企行业接轨,形成专业化发展路径

依托校内外优质资源,强化产学协同、科教融合,以园林领域的行业需求为驱动,促进与行业接轨,凝练具有前瞻性和复合性的人才培养理念[11]。在开展校友调查和行业调查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市场需求,紧跟行业前沿理念,及时拓展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强化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健全“双师制”和“企业导师制”管理和评价,聘请高精尖专家和一线工程人员为学生授课和开设讲座,在实际项目案例中提升学生综合工程实践素质,形成素养、意识、思维和能力并重的园林领域人才专业化发展路径[12-13]。

3 劳动教育引领的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3.1 建设理念

在劳动教育引领下,风景园林工学和园林农学专业以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的“三方融合”为牵引,构建了硬件平台基地共享、实践项目培训合作、指导教师团队交流、学生社团专业聚群“四个平台”体系,以政策制定者、工程设计师、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产学研衔接[14],贯通校际、校企资源,共享劳动教学过程,整合学科优势,以“工农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搭建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见图1)。

图1 劳动教育引领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思路图

3.2 创新点

(1)培养理念创新:形成劳动价值观引导下的风景园林工学和园林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理念致力于促进风景园林工学和园林农学专业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上协调发展。通过在课程体系、工农学科和校企行业之间搭建互动桥梁,将“以劳增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综合化培养目标,通过企业导师制、景观设计工作室、设计周、工程实践竞赛和作品展等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过程创新和教学评价改革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

(2)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三方融合、四个平台、五位一体”架构下的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围绕复合型人才工程化培养,一方面通过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三方共同创新课程体系,促进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和课程群建设,构建“目标—课程+实践—评价—反思”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融合工农学科优势,在风景园林工学和园林农学两个不同方向的工、农科专业中相互交叉、各有所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平台的特点,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技能培养和劳动价值观塑造[15]。此外,为了契合当前行业需求,积极整合其他类型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教学和实训实践资源,以政策制定者、工程设计师、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产学研衔接,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4 结语

通过“三方融合、四个平台、五位一体”的园林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系列化构建,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领域人才的培养目标,利用课程体系、学科平台和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梳理和强化了课程、方法、实践、平台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串联,形成了劳动教育引领的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的基本架构。总的来说,园林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工程逻辑训练是受多维度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既有普遍性的规律,也有个性化的特质。针对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甚至每一门理论和实践课程,都需要认真总结,在风景园林工学和园林农学专业的教与学、学与产、产与研、研与教的过程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不同学科体系建构之间的关系,以提升园林领域“工农融合”人才培养的效果。

猜你喜欢
工农风景园林园林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